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回檔之1995> 87.第87章 專題報道

87.第87章 專題報道

  第87章 專題報道

  比起拍攝時的瑣碎,央視剪輯后的專題,如同一隻精心製作完成後的『香腸』,觀賞性要提高許多。


  五分鐘的短片,採取一種遞進式的敘事節奏,開端以『一月發表9篇文章』的媒體新聞作為切入,引出一個近期在中原省廣受關注的少年作家。


  隨後,央視介入採訪。


  鏡頭中的女主持與一個少年侃侃而談,關於寫作,關於學習,關於集郵,關於書法。


  還有繞不過去的那份考試成績。


  1022分。


  簡短一段開篇,一個天才少年的形象躍然而出。


  然而,當觀眾以為僅止於此時,少年人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並且對出版社建議,向河元市進行捐贈,同時又向學校領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進一步產生了『美麗河元』徵文活動。


  敘事進行到這裡,觀眾也明白,開始升華了。


  再想想專題的名稱,『心繫家鄉的少年作家』,一個少年人,自己成名了,還不忘記身邊的同學們,希望通過徵文活動讓大家一起對文學感興趣,一起實現進步,對於一個16歲的孩子來說,能有這樣的想法,已經不錯。


  然而,如果僅止於此,央視的專題啊,是不是太小題大做了一些?畢竟這年代,全國各地,類似的人和事,實在不少?


  央視似乎準確地猜中了熒幕前許多人的心思,於是,敘事再進一步。


  送戲下鄉。


  自己成名了還不忘同學們的少年作家,發現在家鄉戲劇團工作的鄰居已經很久沒有開工,斟酌之下,親手策劃了一場『送戲下鄉』地推活動,不僅讓戲劇團重新恢復活力,還使得地方上一家默默無聞的小酒廠迅速引發關注,並且帶動了更多的就業,少年作家的另外一位鄰居,就因此在酒廠找到了工作。


  報道進行到這裡,央視引用了《青年日報》上堪稱經典總結的『一舉三得』,讓劇團得到工作,讓酒廠得到宣傳,讓百姓得到娛樂。


  如果說,專題報道進行到之前的『徵文活動』,電視機前的觀眾還只以為某個少年只是很有才華,人品也還不錯。當敘事進行到『送戲下鄉』,看著鏡頭中群眾熙攘的熱鬧開戲場景,聽著某個酒廠老闆講述少年作家設計廣告語里的人文精神,還有工人們的笑臉和一車車往外拉的白酒,大部分人的感覺就變成了……這玩的吧?


  怎麼可能?


  然而,鏡頭中,蘇杭親手寫下的『送戲下鄉』地推方案手稿,還有一系列都指向某個少年的採訪人證,加上央視本身天然的強大公信力,無數的觀眾,又不得不相信起來。


  真的有這麼一個16歲的少年,不僅是少年作家,還策劃了一場大型的商業活動,讓家鄉的許多人都因此受益。


  專題的最後,是一段訪談。


  關於寫作,少年說,從小喜歡,而且,也想賺一些稿費,讓父母過得更好一些。


  關於徵文,少年說,獨木不成林,希望同學們能和自己一起進步,讓大家在寫作上更好一些。


  關於送戲,少年說,看到身邊人生活不好,也就想力所能及,讓所有人都能過得更好一些。


  於是,再次升華。


  主持人準確抓住了其中的幾個字,『更好一些』,並且聯繫少年作品里諸多對家鄉意象的描述,一步步契入主題:『心繫家鄉的少年作家』。


  千家萬戶的電視機前。


  無數的觀眾,都在不知不覺被帶入到某些情緒當中。


  是啊。


  如果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讓家鄉的身邊人『更好一些』的心思,某個16歲的少年,不可能做出那麼多的事情。


  許多人還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名言:


  達則兼濟天下。


  少年人只是少年,無法兼濟天下,但能夠兼顧自己的家鄉,已經實在難得。


  專題最後,是少年在寫黑板報。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當中那一段眾所周知的傳世經典,再一次的,不知不覺深化了某個少年的形象。


  鏡頭最後在那段寫完的黑板報上的定格,也讓無數人感慨萬千。


  專題結束,回味之前的五分鐘,想到某個少年作家的種種,許多觀眾都做出了一個個決定。


  有人想要去買一本少年的小說合集,《數不清的流年》,多美的名字啊,怎麼能不讀一讀?


  有人想到了少年的集郵愛好,決定給他寫信,一定要挑最有意義的郵票。


  有人記起了那段很有『人文色彩』的廣告語,打算找一找市場上有沒有熒幕里出現過的桑河酒,親口嘗一嘗。


  有人打算重讀一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想著自己的一生,也要像那少年一般,『不虛度』。


  甚至還有人想要去一趟河元,親眼看一看那座小城。


  ……


  遠方人們諸多的想法,一時間還無法闖入雨幕下的中原腹地。


  近處的人們,思緒也是各式各樣。


  葛蕾蕾家裡,一家人看完專題,姑娘就拉住父親,一個勁兒追問,自己交的朋友,厲不厲害?

  葛父笑著說厲害。 葛母卻補刀:就是年齡小了一些。


  然後是葛蕾蕾的大紅臉,差點沒忍住,把少年在期貨市場上的壯舉與父母分說一番,可不想他們哪怕一點點小看他。


  還好,忍住了。


  博藝的職工宿舍內。


  方薇還在慢條斯理地吃著早飯,嘴角帶笑,張曉曉卻覺得這間屋子自己是一分鐘都不想待下去了,她要搬出去,遠離方薇,遠離《青旭》,遠離那個可惡的什麼少年作家。


  不過,今天沒辦法,只能先去辦公室。


  然後就看到了這一天正式發售的《商海》10月刊,封面上加黑加粗的標題:《送戲下鄉,少年作家的天才策劃》。


  原來,這就是自家的『大招』。


  張曉曉捧著雜誌呆了好幾分鐘,然後就決定,放棄了,頹廢了,反正是躲不開了。


  河元西郊。


  本來在罵著鄭春那個『信球』走了狗屎運的陶丙立看到最後熒屏里某個少年寫黑板報的場景,一眼就捉到了自家女兒身影。


  而且……


  自家丫頭那表情,那眼神,那動作……陶丙立頓時又覺得,某個『信球』踩的不是狗屎,是牛糞!

  對,牛糞!


  不過,或許看錯了呢?

  轉向一旁悠哉捧著一本雜誌翻閱的妻子,陶丙立不太確定地問道:「老婆,剛剛那個,是咱家暖瓷吧?」


  趙怡翻了一頁手中的《青旭》,輕輕點頭:「是啊。」


  「你沒發現什麼不妥?」


  趙怡抬了抬手中雜誌:「我看雜誌呢。」


  這都火燒眉毛了,還看什麼雜誌?

  陶丙立蹭地起身,想要去一趟二中,不過,表情變化了一會兒,想想剛剛電視里那少年的種種,稍微猶豫,還是重新坐了下來,拿起一旁的電話撥到了鄭春家裡。


  佔線。


  又撥到鄭春的大哥大上,還是佔線。


  陶丙立不服氣,反覆撥了好一會兒,終於接通,立刻道:「鄭春,剛剛電視里那個……我恭喜你個屁……是這,那個幫你策劃的小傢伙,有空喊出來,一起喝幾杯啊?」


  商都市花心路。


  酒店餐廳內,電視里的專題結束,沒想到還會有這種轉折的張群禮咒罵幾聲,思緒轉了轉,決定不能如此甘休,得再給那鍾長林上些眼藥。


  張群禮旁邊,趙雪一臉的魂不守舍。


  想到了剛剛電視里神采飛揚地唱著《花木蘭》的女子,想到了洪家,想到了就隔著一戶的那個少年鄰居。


  還想到了自己。


  整天被榮合通帶來帶去,連個穩定的落腳地方都沒有,今天,當下,甚至又那麼被送了人。


  玉川河畔,鍾長林家。


  央視的專題還沒有播完,鍾長林就開始不停地接打電話。


  訂書的。


  訂雜誌的。


  尋求合作的。


  打聽某個少年作家消息的。


  ……


  之前根本不關心電視內容的鐘長林妻子見丈夫突然這麼『奇貨可居』,也終於不再嘮叨,還小心的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棉紡路的小院。


  比起其他地方的紛紛擾擾,這裡如同雨幕中的一個平靜角落。


  看完了報道,大家都很滿足,然後,還是要上學的。


  新的一天。


  雖然下著雨,秋意沁涼,但,生活啊,依舊是那麼的美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