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對勁
第33章 不對勁
為了避免自己在小巷言情里陷得越來越深,今天還不到六點鐘,蘇杭和甘欣、張溢就騎車出門。
穿過棉紡路,來到工業路,沒有向北,而是往南。
沿著路東前行五六十米,就來到一家熱鬧的早餐店外。
只有一間的門面,招牌是『劉記胡辣湯』,店外擺了幾排丈余長一尺寬的窄桌,時間還早,卻已經坐了大半的人。
空氣中熟悉的食物香味,讓蘇杭再次生出一股淡淡的懷念。
停好自行車,三人走上前,正在一排湯鍋后忙碌的五十多歲精瘦中年立刻露出笑臉:「吃點啥?」
張溢先開口:「一碗兩摻。」
兩摻是胡辣湯加豆腐腦,既開胃又營養,同樣是蘇杭的最愛。
老闆答應一聲,看過來,蘇杭道:「我也一碗兩摻,另外……」看了眼湯鍋旁小筐里黃燦燦的油炸小魚,說道:「……再要一碗小魚湯。」
老闆盛好兩碗豆腐腦,等和他面容相似的一個年輕人端去給客人,取了新碗,一邊瞄向甘欣:「小伙兒對女朋友挺好啊。」
胡辣湯、豆腐腦或者兩摻都是五毛錢一碗,小魚湯卻要一塊。
甘欣不解。
蘇杭笑道:「好久沒吃了,我也想嘗嘗。」
老闆聞言,再次調侃:「小兩口吃一碗,還挺浪漫的。」
蘇杭沒再接話,轉向張溢:「再要一塊錢煎包和一塊錢油條吧?」
張溢點頭,走向店門另一邊老闆妻子負責的煎炸爐子。
蘇杭則帶著甘欣去找座位。
與甘欣對面坐下,蘇杭看了眼周圍,再次有些感慨。
曾經偶爾來這裡吃早餐,也算童年裡的一段記憶,後來常年漂泊在外,又成為一種家鄉的記憶。
不過,十幾年後,當下正在忙碌的老兩口退休,換了他們兒子接班,飯食口味就直線下滑,蘇杭也不再過來。
三碗湯很快端上。
蘇杭拿起勺子,卻是先伸到對面甘欣碗里挖了幾條小魚過來,一邊道:「嘗嘗,這是老劉每天親自炸的,不是別家店裡買的現成熟食。」
說著已經送到自己嘴裡。
外表酥脆,越嚼越香,又叮囑:「不用攪,泡過頭就不好吃了。」
甘欣輕輕嗯了下,自己沒吃,把表面的一層小魚撈起,送到蘇杭碗里。
才一兩下,蘇杭就已經擋住:「停,吃吧,你可別像我媽那樣。」
甘欣還是堅持再送了幾條到蘇杭碗里,又挖了一勺豆腐腦回去:「我嘗嘗這個?」
「嗯。」
張溢端了煎包和油條過來,放到中間,說道:「搶太快了,煎包只有素的。」
「都行。」
甘欣見兩個少年飛快拿起筷子各夾了一個煎包,自己便轉向油條。
張溢一口吃掉一個煎包,說起一件事:「機械路上,聽說最近開了一家挺大的錄像廳,有不少好片子。」
機械路是棚戶區東邊南北向的一條大街,北到桑河醫院,南至機械廠,因為在各家工廠和居民區之間,是比腳下的工業路還熱鬧的一條街,飯館、旅店、歌舞廳、撞球廳、遊戲廳、錄像廳等等應有盡有。
原本的時間線上,蘇杭父母開的第一家小飯館,就選址在機械路。
蘇杭感受到張溢的期盼,也有些好奇:「周末有空的話去看看,都什麼片子?」
「具體不太清楚,反正,有香港的,有美國的……」張溢瞄了眼對面甘欣,沒有繼續,轉而道:「票價也不貴,兩塊錢,說是進去看一天都行,不趕人。」
曾經當然也看錄像。
兩塊錢一天,還真不貴,就說老城區的電影院,95年的現在,沒記錯的話,票價應該是10元一張,片子還沒有錄像廳好。
大致說定,張溢又轉向另一個:「化肥廠那邊,最近怎麼樣了?」
「最近……」
張溢看過來:「你又不知道啊?」
「怎麼了?」
「不是說,因為設備太舊,豐瑞集團那個陶丙立,好像是不想承包了。」
再次將幾條油炸小魚送到對面男孩碗里的甘欣聞言,抬頭看過來。
已經碰過幾次面,但張溢顯然還沒有反應過來陶暖瓷是陶丙立女兒這件事。
甘欣卻是知道。
化肥廠的承包又出了波折?
父母不說,蘇杭還真沒注意。
稍稍回想一下,倒也反應過來,難怪自己最近得了那麼多稿費,父母偶爾依舊會顯出愁容。
不過,能做的自己已經做過,這種事,無論什麼結果,都只能耐心等待。
吃了飯,蘇杭上前付賬。
三個人一共四塊五。
難免想著,暫時還只能偶爾啊,午飯依舊要回家。
離開早餐店,騎車向北一些,又在一家文具店門口停下,一塊錢六個的小號作業本,用習慣了,即使手頭寬裕不少,還是沒有升級的意思,一次買了五塊錢的,再加上兩疊稿紙,幾個筆芯,轉眼又花出去十塊。
出了文具店,見張溢戴了耳機,蘇杭問道:「英語?」
「聽歌。」
「玩物喪志啊。「
批判一句,就把張溢的柏聲隨身聽要過來,替代好兄弟沉淪,順便分了一隻耳機給甘欣。
還想著……
再有稿費,也該添一台。
騎車去往圖書館。
甘欣坐在後座,抱著兩人的包,小心捧著那台隨身聽。
耳機里。
一個女人反覆念叨了一會兒『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甘欣沒什麼感覺,不過也挺好聽,然後又一首開始。
前奏亂亂的。
隨即是一個溫柔的女聲:「……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願望,你希望我越來越溫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一下就喜歡上。
蹬車的男孩卻煞風景:「肉麻,快進快進。」
甘欣看向隨身聽上幾個按鈕:「怎麼快進?」
「就帶兩個小箭頭那個。」
「哦。」
磨磨蹭蹭地擺弄了一會兒,差不多一首歌結束,才按下。
片刻后,耳機里重新響起聲音:「……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蘇杭:「你按的是『快退』吧。」
「哦。」
然後再按。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吹啊吹吹落花滿地,每當心中又想起了你,卻找不到一絲絲的憐惜……」
蘇杭:「……」
算了。
傻姑娘,連個隨身聽都不會用,也挺可憐的。
雨做的雲飄過,亂亂的前奏再次響起,甘欣一手握好隨身聽,一手輕輕探過去,摟住男孩腰身。
腦袋也貼過去。
「姐姐,不熱嗎?」
甘欣腦袋挨在男孩背上晃了兩下:「哥哥,不熱。」
蘇杭:「……」
聽了一路不講衛生地往地毯上亂坐,來到圖書館,還不到開館時間。
三人停好車,就近挑了樹蔭下一處石桌旁坐下,按照蘇杭的規劃,一起練習英語口語,等待開館。 八點鐘。
圖書館開門。
三人先到西邊的自由閱覽室找了座位,放下包,蘇杭挑了一個剛買的小號作業本,對另外兩人道:「我去隔壁查些東西。」
來到大廳東側報刊閱覽室。
沒有找座位,直接在書架旁一個個查找並記錄,這邊自己有過投稿的文學類報刊雜誌並不多,很快記完需要的信息。
蘇杭沒有立刻回去西邊,想起張溢早餐時說的事情,挑了最近幾天的一疊《河元日報》,走到一處空位旁開始瀏覽,果然找到了河元化肥廠的相關新聞,而且不止一篇。
相應文章,基本都是類似的口徑:
化肥廠設備過於陳舊,擔心投資風險,豐瑞集團有意退出,如此云云。
如果蘇杭只是一個普通少年,看到這些,只會和父母一樣擔憂。不過,兩世為人,見多了,再看,隱隱地有所感覺,事情似乎並不像表面那麼簡單。
這些文章給人的感覺,似乎是……
施壓!
嗯……
不。
也不對。
《河元日報》這種平台,不可能放任豐瑞集團在上面做小動作。
然而,這些『小動作』偏偏就出來了。
好像得到默許一樣。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
又或者……想做什麼?
卡到這裡,蘇杭皺眉思索了好一會兒,都沒能想通,只能暫時放棄。
轉向其他新聞。
這麼一轉,各種時政,各種人名,倒是讓蘇杭記起了曾經與河元有關的不少事情,並且產生了進一步的聯想。
不過,再聯想,以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也是白搭。
還是那句話,起點太低了。
一窮二白。
另外,河元的盤子,到底也是太小。
搞頭不多。
於是,看過幾份《河元日報》,蘇杭起身,又去取了幾份省級的《中原日報》過來。
簡單瀏覽時政,蘇杭轉向經濟板塊。
然後就看到了最近的股市信息。
曾經折騰那麼多年,當然也玩過股票,而且接觸的相當早,2001年就開了自己的股票賬戶,不過,缺少資本,一直都只是十萬塊以內的小打小鬧。
還好只是小打小鬧。
不過,倒是因此記得不少股市信息。
只看了一篇關於近期指數的文章,憑藉記憶的銳化效果,蘇杭就想起了一連串數據。
當下,上證指數大概是700點左右,原本的時間線上,這一數字會在年底跌到500點的低谷,然後,1996年,出現一次巔峰,一路到當年年底,達到1200點高位。
緊接著,1996年的最後一個月。
暴跌。
因為種種原因,股指短時間內墜回到900點低位。
再接著,就是1997年上半年,一路上升到又一個1500點的巔峰。
這麼聯想著,不知不覺,蘇杭也已經在面前的小本子上寫下了幾個數字:500至1200;900至1500。
回過神來,定定看了幾眼,然後無奈。
如果自己能有一些資本,哪怕只是10萬塊錢,通過接下來兩年的兩次牛市,翻滾一下,運氣好的話,成為百萬富翁都沒問題。
問題是……
自己現在連這年代津津樂道的萬元戶都還不是,更別說10萬本錢。
又想到正在醞釀的『青春文學』計劃。
但願能成功吧。
保底,給個10萬,就好。
不過……
再想想,就算錯過了接下來兩次機會,今後,99年,01年,甚至,08年,都還有。
不僅如此,這些大趨勢之外,今後二十多年的諸多牛股,甚至妖股,蘇杭也記得不少。
都是機會啊。
更何況,股市之外,機會就更多了。
這麼捋了一下,蘇杭覺得,至少,這輩子……哪怕再不如意,下限也不會太低。
至於上限……
走著吧。
平復一下躁動的情緒,蘇杭繼續翻閱面前的報紙,很快,又一篇文章引發了蘇杭的聯想。
文章內容很簡單。
小小的一個豆腐塊,大致是,因為今年國內綠豆減產,下半年,綠豆價格可能大幅上升。
蘇杭因此想到的是1995年下半年期貨市場的一次大熱鬧。
國內大部分人對期貨都沒概念,甚至不把這兩個字和自己國家聯繫起來,然而,實際是,早在1990年,中國就有了第一家期貨交易所,地點恰好設在中原省的省會商都。
再說1995年的這次。
記憶中,下半年,商交所的綠豆期貨,各方面推波助瀾之下,一路從2000元左右一噸炒到了4000元高位,幾乎翻了一倍。
若是現貨翻了一倍,還沒什麼。
期貨市場的最大特點,就是槓桿。
綠豆期貨是5%的保證金比例,相當於20倍的槓桿,因此,期貨票面一塊錢的漲跌,對應賬戶,就是二十倍的盈虧,因此可以想象,當期貨價格翻了一倍,賺的能賺多少,虧的,又會虧多少。
總之,95年的這次大熱鬧之後,綠豆期貨成了商交所的大熱門,交易量不斷攀升,一直持續到99年。
那一年,太嗨了。
嗨到有人直接掀了盤子。
嗯。
不多說。
蘇杭默默在小本本上又寫下兩個數字,2000到4000。
然後……
沒有然後。
想要湊這熱鬧,現在就得悄悄進場,但這比摻和接下來兩年的兩次牛市還不現實。畢竟拿幾千塊炒股還能玩一下,拿幾千塊炒期貨……別鬧!
不過。
想著想著,蘇杭忽然又有了一個想法。
按照私下裡的規劃,將來肯定是要從商的。
從商,同樣需要光環,才能事半功倍。然而,現在的學霸光環,或者,接下來再多一個作家光環,用處都不大。
對比起來,若是能稍稍準確地預測一下國內的經濟走勢,或者一些產業的發展方向,或者……總之,各種經濟相關的事情,逐漸打響名氣之後,得到的光環,絕對比『學霸』或『作家』要有用太多。
就算將來一事無成,也能到自媒體上噹噹『經濟學家』不是?
打定主意,蘇杭起身,走向一旁的雜誌書架開始挑選。
還是『青春文學』的路子。
先投稿!
然後,蘇杭很快找到了一個,《商海》。
看了眼相關信息。
同樣是省內的博藝出版社主辦,而且,同樣接受社會投稿。
雖然其中還要求作者職銜、工作單位等信息,顯然比一般的文學雜誌門檻要高,但,看過這份雜誌的內容之後,蘇杭就覺得吧,這不是問題。
因為,這份雜誌沒那麼正經。
不僅不是專業到枯燥的學術雜誌,反而很娛樂,各種淺顯文章,一看就適合大眾閱讀,相應的,也就適合大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