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撿古董
第112章 撿古董
幾日後,地安門。
一大早,李建昆領著小王,再次殺到皇城根下。
這幾天他可沒閑著,四處打聽消息,可惜古玩大佬實在尋不到影兒。
其實吧,他倒也叫得出幾個名字,比如收瓷器的馬未都,收字畫的劉文傑,收古籍的田濤,收傢具的張德祥。
曾被稱為京圈收藏界的四少。
問題是,眼下時間太早了,哪怕是馬爺,八成也是過年時剛返城,這會還是個文學青年。
一言以蔽之,尚不具備後世的本事。
就算找到也沒用。
古玩行當不是銷聲匿跡很多年么,現在也沒有復甦,再往前的大佬,他就真的不甚了解。
還得繼續尋。
期間也跟小王聊過這個話題,小王表現出極大興趣,但仍沒搞懂他口中的撿古董,這個「撿」字的具體含義。
李建昆覺得與其解釋,不如帶他見識一番。
這不,今兒便把他帶到地安門。
消息也是打探到的。
地安門原本是個門,害,這好像是句廢話,但還得說道說道,與天安門剛好倆對頭,一個向北,一個向南,老BJ管叫「後門」。
但在50年代時,因發展需要,擋著路,拆掉了。
從此地安門,便衍化為一個地片名。
這一帶自古就是著名的商業街,早年為皇家服務的衙門,什麼尚衣監、針工局、酒醋局;蠟庫、紙房、皮房……
全擱這兒。
如今依然很熱鬧,二三層的矮樓林立——眾所周知,二環里是沒有高樓的。
幾乎每棟樓的一層,都是一個鋪面,像什麼藥店、副食商場、狗不理包子鋪等等。
還有,文玩商店。
這年頭京城的文玩商店,主要就集中在地安門和虎橋坊,這可是國營單位,持照經營。
此時八點還不到,李建昆和小王是坐最早一班的332,進的城。
地安門這邊,鋪子全未開門。
但眼前的兩家古玩店門外,已經頗為熱鬧,各有十輛八輛自行車,結成長隊,沿著馬路牙子,一字排開。
這些自行車的造型,幾乎一毛一樣:
後座馱著倆大籮筐,裡面滿載貨物,用作防撞減震的稻草,從籮筐縫隙和上沿刺出來。
「建昆,這拖的,全是古董?」
王山河咂舌,倒也慢慢習慣了古董這個稱謂,從「老物件」轉變過來。
建昆跟他說過一句話,叫亂世黃金,盛世古董。
他深受啟發,細細琢磨,回顧自己知道的那點歷史,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他深以為尋到了一個好門道,既能滿足興趣,又能發家致富。
李建昆道:「他們肯定認為是的,要不然也不會大老遠拖過來,但到底是不是,文玩店的人肯定要一件件鑒定。」
「他們打哪兒來的?」
小王好奇道。
自行車自然有人把持,旁邊各有一個穿著樸素的漢子,說人話就是土裡土氣的。
「河北。」
李建昆打聽到的消息是這麼說的,再從地理位置上印證,應該確實是。
這些人顯然都是農民,棉衣和帽子外面,大片大片的濕漉,八成是從河北連夜出發的。
「他們哪搞的這麼多古董?」
「十里八鄉淘的唄。」
敢這樣堂而皇之拖過來賣的古董,來路大抵是正當的。
「誒~這倒是條道道啊。」
小王眼前一亮。
李建昆聳聳肩道:「現在這個階段,沒必要這麼麻煩,就這個五朝古都的四九城裡,遍地都是古董,但還是那個問題,咱倆不懂行道啊。
「好玩意就算擺在面前,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小王悻悻道:「說得也是。」
兩人貓在一家布店門口閑聊,一邊望著文玩店那邊,前面忽騎來一輛自行車。
嘿!
來人了。
或者說到點了,果不其然,沒多會,臨近的這家古玩店,鋪門打開。
原本靜候的銷貨農民們,一個個躁動起來,來了精神。
「走。」
李建昆領著小王走過去,打算湊近瞧個稀奇,也摸摸市場行情。
官方的,自然最靠譜。 甫一接近,小王便被一擔擔籮筐中的玩意,吸引視線,多是瓷器,也有些鐵物,造型各異。
透著一股歷史的厚重,和奇異的美感。
「嘛呢?」
李建昆來到門口,脖子還沒探進去,裡面便傳出一個極不耐煩的聲音。
他還尋思可能涉及到商業隱秘,不給人探聽,也沒在乎。
但沒走,戳在大門旁,點上根煙,不張望,耳朵豎起。
早說過,生意人自個不能要臉。
倒是旁邊銷貨的農民,不知為何,一個個都沖他笑咧咧的,隱隱有點巴結的意味。
「這個收不了,拿走吧。」
「咋了,這也沒問題啊。」
「眼睛呢,沒見底部有個小裂紋嘛。」
「我瞅瞅……沒有啊。」
「放大鏡給你。」
門內傳出聲音。
李建昆煙頭已經扔掉,背靠牆壁,雙手環胸,瞌著眼,以便匯力於耳朵。
心想這文玩店收貨標準也忒高了,收購價,那也是相當感人啊。
截至目前,沒有一件超過十塊。
他這邊全神貫注的時候,渾沒留意到,周圍多出不少人。
這些人像小王樣,沿著籮筐瞅過去,興緻勃勃,但全無言語。
農民們任由他們看,卻也不搭話。
第一個進門銷貨的農民,跨過門檻走出來,拎進去的一擔籮筐,幾乎空了,只剩一對大瓷瓶。
李建昆睜開眼,嚇一大跳,身前多出一群人。
「老鄉老鄉,啥物件?」
「來,我上上眼。」
剛還彷彿只是路過,上前尋一眼熱鬧的傢伙們,瞅著這個走出文玩店的農民,一窩蜂湧上來。
李建昆眯起眼,尼瑪,誰說70年代沒人瞄中古董的?
那這些「追大筐」的,是鬼啊!
這一點,也刷新了他的認知,敢情1979年,京城古玩市場就已經進入史前期。
有了一幫先行者。
「建昆,這對大瓶子可以呀,文玩店咋不收?」
小王屁顛湊上來。
「走,看看先。」
李建昆踱步往人堆里湊。
場面雖然混亂,十幾個人,圍著一個老農,但隱隱存在某種規矩,一人上手瓶子的時候,其他人絕不爭搶,顯得極有耐心。
只是七嘴八舌交談著。
李建昆和小王聽著聽著,相視而望,心有戚戚。
這幫人可沒有一個等閑。
不明覺厲的行道話,張口就來。
比如這對撇口、溜肩,帶雙螭耳的大瓷瓶,他們的稱呼就是大瓶子。
人家喊啥?
叫三百件。
卧槽,明明一對兒,兩件,為啥要叫三百件啊?
兩人完全搞不明白。
與之相比,古玩知識極度匱乏,妥妥的兩隻行業小白。
但這些人都很年輕,瞅著又不像大佬,不然李建昆還真動了心思。
他可不希望沒找對人,把小王給誤了。
最後,這對三百件大瓶,被一個人,以十二元的價格收走。
李建昆一下恍然了所有,之前古玩店的人和銷貨的農民,把他也當成了「先行者」中的一員,一方不待見,一方挺喜歡。
而這些先行者,在這裡收貨,顯然要遵守規矩,只能撿文玩店不要的。
「建昆,我明白撿是什麼意思了。」
小王同樣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
李建昆嘴角抽搐,一時不知該怎麼解釋,他所謂的撿,可不是這麼回事。
是想帶小王過來瞅瞅看,這年頭古董有多麼不值錢,撿白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