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閑話姓名
李之重每天早上在預備鈴響起時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點名。
這是郭老師安排的,搞的李之重很不爽,本來自己是來混日子的,你安排這些幹嘛呀!
不過原來沒注意,小學生的姓名也特別有意思。
李之重大概看了一下,班裡面四十八個學生。
姓王的最多,六個,姓張的第二,四個,其他姓都是兩個一個的。
名字一般是按照大人的喜好來取的。
只有一家姓董的應該是按照家譜排序起的。
大名董永清,董家族譜排序:第38世閣,第39世永,第40世存。
不過最後一個字家人還是有冠名權的。
班裡面叫「海軍」的就有四個,姓張的一個;
姓王的三個,同姓不同族,兩個長子,一個行二。
為了區分,大家管年齡較大的那個長子叫「大王海軍」,小的長子叫「小王海軍」,行二的叫「王二海軍」。
叫「建國」的是十月一號出生的,「建軍」是八一出生的。
村裡還有兩個叫「解放」的,是四九年墜地的。
還有「紅軍、衛國、革命和援朝」等,這些名字和時代政局有關。
再說「建平」家,大姐叫金蓮,你以為二姐三姐叫「水蓮」或「玉蓮」等,錯了。
二姐叫「拉弟」,三姐叫「引弟」,四姐叫「盼弟」,五姐叫「招弟」。
厲害吧,望眼欲穿來了個「鐵疙瘩」。
建平小名,這一家名字中心思想就一個「兒子」。
村裡的名字更有意思。
有叫「挨正」和「鋼門」,諧音「癌症」和「肛門」的,聽聽就有意思。
「恨不動」、「狗不吃」、「鐵疙瘩」、「牛蛋」、「鐵狗」、「驢娃子」和「青騾」。
這些取賤名為了好養活。
女孩叫「白白」「粉粉」「黑黑」,指出生時膚色,也有父母愛稱之意。
再有像李之重家的「拉住」「拴住」「栓栓」,這都是子嗣不繼容易凋零而起的。
還有叫「震」的都是長子,源於《易經》。
在八卦中震卦位於正東方,五行屬木,代表家中的長子。
如果一間房子的東方破損,家中的長子肯定多災多難。
叫「牛牛」的屬牛,「虎虎」的屬虎,「龍龍」的屬龍。
屬雞的沒聽見叫「雞雞」的,可能是諧音惹的禍。
屬狗的老大叫「金狗」,老二就叫「二狗」。
你以為沒人叫豬的那就錯了,歷史上有兩頭豬很有名。
漢武帝劉徹小名「彘」,豬的意思。
另外一頭是努爾哈赤,叫野豬皮。
古代,姓代表的是出身。
歷史上頂級的的門閥士族有: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弘農楊氏,吳越錢氏。
如果你出生在這些家庭,錦衣玉食首先有了保障,而且有了讀書的權力。
古代書籍都稱之為藏書,都是手抄本,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到的。
孔子到四十多歲時才在鬼谷子那裡見到了《易經》的全本,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有書還得有人教,文化的壟斷造就了門閥士族和皇帝共治國家。
因為識字的不是他們的家人,就是他們的弟子。
就像劉備,一直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強調的就是出生,要不沒有人追隨。
這個出生得到了曹操、袁紹、孔融、劉表和劉璋及蜀中氏族的認可。
這就是姓的作用,代表的是一個群體,要不早死了。
到了魏晉,曹丕採納尚書令陳群的意見,實施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
把天下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評判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就是家世,是可見可查的,道德和才能仁者見仁。
最搞笑的就是陳群,家族評了個下上。
名字其實是兩個意思,名意味著出生,字意味著成人。
在古代字是尊稱,士族人家子弟才有的,平民百姓有個名就不錯了。
比如歷史上兩個平民皇帝,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這個名字是起兵後起的,原名劉季,伯仲叔季,說白了就叫劉老四。
父母名更有意思,《史記》記載,「父曰太公,母曰劉媼」。
就是劉大爺劉大娘的意思,連個正經名都沒有。
朱元璋一家人的名都和數字有關。
朱元璋又叫朱重八,生於八月初八,現在看日子也不錯。
璋是一種很鋒利的玉器,「朱元璋」的諧音是「誅元璋」,這個字也是後起的。
高祖名朱百六,有說出生那年水稻畝產一百六,故曰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朱四九,這是朱四九他爺爺四十九歲時他出生了,就叫了個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朱初一,和出生日期有關。
他的父親叫朱五四,也是朱五四的爺爺五十四歲時出生的。
劉邦和朱元璋這樣的平民皇帝,崛起路線基本差不多。
首先有人鋪路,劉邦的鋪路者就是秦朝自身,滅六國其實就是大量消滅士族。
朱元璋的鋪路者是蒙古人,文明和士族被其一掃而光。
這個前提給劉朱上位減少了政治阻礙。
第二協助者,劉邦的協助者是項羽。
他才是背負社會變革的重要支撐者。
很多來自士族和社會的阻力都是他這個士族繼承者打破的,其次才是陳勝吳廣。
朱元璋有代表新興地主鹽商代表的張士誠和造反派陳友諒等這樣的黃金搭檔。
第三人格魅力、個人能力及時勢造英雄,這裡就不細說了。
平民皇帝也有煩惱,立祖是個大事,就是祖先是誰,在一姓中尋求最合適的人認祖。
劉邦家沒有王侯背景,芒碭山流竄時,自稱「醉斬白蛇」。
按照這段故事,劉家的祖宗應該是赤帝。
這和司馬遷《史記》記載「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
意思就是劉大娘睡覺時候和神仙野合,為劉邦君權神授打基礎。
如果劉大爺地下有知,會不會從墳墓跳出來日他司馬家的祖先。
歷史記錄劉大爺確實不喜歡這個皇帝小兒子。
朱元璋家是八代貧農,當了皇帝后,粉飾祖宗彰顯來歷不凡是必須的。
沒把他母親送給神魔意淫一番也算大孝了。
蕭何和劉伯溫絞盡腦汁,檢索歷史,從上古到他們那段時間,姓朱的就出了一個朱熹。
由於相距年代太近,二百多年,故事不好編,不過最後也遮遮掩掩地續上了。
李唐立國后,尊李耳為其祖。
一個勉強掛靠隴西李氏之後,突然成了道家之祖的後裔,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李淵和楊廣其實是親兩姨。
由於其得位不正,得位后大肆污衊楊廣,可謂髒水淋漓。
李淵還好,到天策大將軍這裡更是變本加厲。
一個囚父弒兄引胡入關之人說的話可信度值得商榷。
通過貶低別人來彰顯其雄才大略英明不凡。
事實上楊廣父子的貢獻比李唐王朝三百餘年的貢獻都大。
拓疆土、開鑿疏浚運河和開科舉等,每一個決策都對中國的歷史有深遠的影響。
「張王李趙滿地劉(流)」。
王莽斷漢后,大肆捕殺劉姓族人,大家紛紛改姓避禍。
劉秀回歸立東漢,新朝需要大量的官員。
尤其是劉姓族人得到了善待,許多改姓的又忙不及的改了回來。
一些看出利益的宵小,拋宗棄祖趨之若鶩,使得劉姓族人數量一時間大漲。
甚至五胡亂華時胡人也以劉姓為榮。
八九十年代,土默川上,最尊貴的姓是「雲」。
據說是黃金家族後裔,問:「姓甚了?」滿臉傲嬌地答:「往天上看。」
那個年代蒙古族有點特權階級的味道。
連小混混打架都大放厥詞:「爺個草字頭怕個你。」「蒙」是草字頭。
當然高考照顧十分也是必須的。
按照一個蒙古族同學的說法,十分,可以打死(分數領先的意思)一操場人了。
關於加分也有個笑話。話說一個考小中專的學生,填報考試信息時寫了個蒙古族。
最開始管理戶籍是公社民政負責,管的比較松。
只要學生考上且沒人擠揪,你想咋填就咋填,直接放行,農村孩子不容易。
到九零年,戶籍移交到了派出所,事情有些複雜了。
正好這個學生考上了,遷戶口出了意外,戶口民族和填報的不符。
「考上不容易,只要有個合適理由,可以給你辦理。」民警問。
「我奶奶那會兒讓蒙古人養活的來。」學生答,民警大笑蓋章放行。
養活別人老婆的不單是蒙古族,漢人也有。
厲害的是居然還生了孩子,最厲害的生的孩子和拓胚似的長的一模一樣,還有真的是隔壁。
一日冬日午時,小學生們放學路過百歲台,其實就是村中央合作社前面的一塊兒水泥台。
百歲台背風向陽,上了年紀的老漢喜歡在冬日裡坐在那裡閑聊,也稱等死台。
一幫老漢閑極無聊,其中一人想起來給孩子相面。
這是誰的孩子,那是誰的孫子,一一道來。
忽然兩個老漢就一個孩子的歸屬產生了極大地分歧,激烈爭執,互不相讓。
忽然另一老漢從後面跳起,輪拳打向爭執的其中一人,原來是那個被爭執孩子的爺爺。
老漢實在不堪忍受被拓胚還要在人前大肆宣揚,終於出手了。
相面很危險,行動需謹慎。農村把這種養活也叫「串門子」。
口肯板升有個村長由於「串門子」地方較多,加之個人愛吃莜面,就把這種行為改成了「吃莜面」。
他去誰家「串門子」,就說去誰家吃莜面,活生生糟蹋了一道好飯食。
最搞笑的就是後世的理髮的,忽如一夜起新名。
明明是前幾天的那個三娃子,現在叫「拖泥」老師。
讓年近五旬的李之重理個髮都有了選擇困難症,不知道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