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十三章 家人(二)

第十三章 家人(二)

  吃飯是個大事,李之重奶奶和父親是重點照顧對象。

  老太太總是第一個端碗的,碗總是滿滿的。

  燴菜里如有點粉條豆腐,總要在舀好菜后再另夾點放在上面。

  一家人吃二莜面,高粱面為主材,不好吃,有點喇嗓子。

  要給老太太蒸一綹莜面,莜面味道醇厚,入口爽滑,是僅次於白面的細糧。

  吃窩頭的時候,給奶奶蒸一塊兒蒸餅。

  奶奶惜福,知道家人照顧,吃點好的總要剩點。

  乘李之重大姐或大哥不注意,閃住(快速地)給他們倒在碗里。

  或許也有默契,但別人沒有這個福氣。

  那是前十年的事了,李之重也是聽家裡人說的。

  不過作為老二默默地為二姐鳴不平,老二沒理了?

  吃不飽是常態,比如本地人常說「莜面吃個半飽飽,一喝開水正好好。」

  樂觀中透著辛酸。

  關於第一碗還有個笑話,話說一家人不孝。

  一個寡奶分家獨過,一日其家羊中毒而死,扔了可惜。

  一鍋燉好,又沒人敢吃,聰明孫輩給其母出主意,「奶奶!」兩個字點醒夢中人。

  媳婦遂譴人給老太太送了一碗,老太太見肉欣喜,幾口吃下。

  家人觀察一會兒,確認沒事,一起大快朵頤,待老太太再要時,告之曰:「沒了。」

  及至下午,由於老太太久未沾大葷,一時腸胃不適,腹瀉不止。

  這可嚇壞了一干孝子賢孫。

  也不管老太太,集中去公社衛生院洗胃,折騰良久。

  肥皂水喝了不少,肉也白吃了。

  直至院長回歸問明情況,佐照一干人等表現,得出不是中毒的結論,一時傳為笑談。

  李鳳鳳,李之重大姐,膚白秀氣,已婚,育有兩個孩子。

  本村做媳婦,李之重前班主任。

  閨女比李之重小一歲,叫徐林瑞,今年上一年級,肯定是她媽教。

  想想這個外甥夠可憐的,家裡遭受母親的摧殘還不夠,還要到學校繼續被虐。

  兒子徐林峰,兩三歲,大姐和姐夫都屬兔,兒子也屬兔,現由家裡老人看管。

  姐夫徐榮昌,獨子,高中畢業,家境不錯,關鍵形象也不錯。

  大姐屬意人家,媒人撮合而成。

  姐夫在大青山溝里社辦(公社辦的)煤窯幹活,比農業社地里刨食強點。

  李二鳳就是二姐了,大眼短髮圓臉有腮紅,英姿颯爽型。

  初中畢業,原來在社辦農業中學任職,黨員。

  口肯板升嘎查(村)是沙爾沁蘇木(公社)駐地。

  農業中學也建在口肯板升,吸納全蘇木適齡初高中生。

  三年初中,兩年高中,住校生和跑校生各佔一半。

  去年(七七年)李之重大哥高中畢業回村,無所事事。

  幾個同村有關係的高中同學都去學校教了書,讓他鬱悶了一段時間。

  現實是家裡已經有兩個老師了。

  仗義的二姐於心不忍,讓出了自己的職位,回到村裡就任婦女主任。

  沒想到李之重大哥沒做幾天老師當年就考了出去,浪費了二姐一次機會。

  李二鳳嫁了本村一個志願兵,同班同學,結婚不久,沒有孩子,也是自己願意。

  二姐夫齊鵬舉,身體壯碩,儀錶堂堂,惜性情綿軟。

  長子,下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其父專精賭業,號稱四個媳婦彩禮都是贏回來的。

  李之重的老娘多年以後和他私聊,說聘了兩閨女一分彩禮沒收到還貼點。

  又講到兩個姐夫,說得虧是兩個姐姐自己願意。

  要是他們做主聘給了別人,她會不會被埋怨死,隱隱中一絲慶幸,一絲后怕。

  李拴拴是李之重大哥,頭大膚白,大名李子恆,李氏三代長孫。

  他的到來把一個堅強的守寡三十多年的老祖母哭的吸吸塔塔的,終於有后了。

  李鳳鳳和李拴拴是老太太的眼珠子。

  李子恆幼時體弱,本來在他和李之重中間有個閨女。

  為讓李子恆吃加奶(二次母乳),生下就送人了。

  名字是跟著遠方叔伯哥起的。

  拉住、拴住和逮住,到他這就成了拴拴,都有留住不走之意,可見李氏這一支人門不旺。

  李子恆去年十二月參加高考,是恢復高考第一批考生,77年的考試分文理兩類。

  文科考試科目:政治、語文、數學、史地。理科考試科目:政治、語文、數學、理化。

  李子恆是文科,五門課程總分四百,錄取線一百七,他考了二百一十多。

  這可把一家人高興壞了,在奶奶的強烈要求下,上墳祭祖,以告先人。

  現就讀於NMG師範大學中文系,已是二年級學生了,其實一年級就念了半年,開學剛走。

  李小拴,小李之重兩歲,暫沒上學。

  按照李之重老娘的想法,哪怕早一年,打發到他大姐哪裡看著,省的操心。

  這也是當時很多家長送孩子讀書的原因。

  李小鳳又比李小拴小兩歲,在奶奶懷裡撒嬌中,她是最小的一個。

  兄弟姊妹六個,都是在奶奶的懷裡長大的。

  李德財兄弟姊妹五個,大哥李德章分開另過,兩個妹妹李桂花、李梅梅鄰村做媳婦。

  李德財二哥跟上傅長官(傅作義)去打RB人,一去無回。

  關於傅長官這個稱呼,源於同村幾個國軍退役軍人的口頭語,敬畏之情溢於言表。

  馬玉仁兄弟姊妹四個,她是老大。

  她前面夭折了兩個,所以特別金貴。

  他姥爺懂易經堪陰陽,認為她的生日不好,把她的生日從臘月二十五改為臘月二十六。

  每年馬玉仁生日,老人步行來回四十里,當日往返。

  冒雪(那個年代冬天雪多而大)背個圐圙,整整過了十二個生日。

  圐圙這裡指的是用白面蒸制圓圈型花饃,給孩子套頭用,也有套住不走之意。

  直到「圓鎖」后才不來了,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本地人講究圓鎖,孩子十二歲生日這天要摘掉百歲歲時(出生一百天)佩戴的長命鎖。

  意為向著成人成才的方向發展,這個禮節儀式亦稱「圓鎖禮」或「開鎖」,要大宴賓客。

  這也只有長子和長女才能享受的待遇。

  其他孩子再過的「圓鎖禮」會被笑話的,認為是斂財行為。

  馬玉仁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妹妹最小。

  大弟弟馬耀宗,本村務農,幼時出水痘臉上落疤,忠厚老實,言辭風趣。

  鄰村相親歸來,人問結果咋樣,答:「一多半的拿手(成功)了。」

  解釋道「我同意了,媒人同意了,那還不是一多半。」

  兩千年左右,時任村長好色,兩小腳老嫗扭捏前行。

  「幹啥去?」馬耀宗問。

  「找村長辦低保去。」老嫗答。

  「來晚了。」馬耀宗說。

  「剛通知就過來也會晚?」老嫗又問。

  「早來五十年,到就辦了。」馬耀宗答道。

  意思是年老色衰,想得美。

  二弟弟馬耀祖,形象帥氣,社辦工廠任廠長。

  原口肯板升村書記,黨員,初中文化,能寫會算,交遊甚廣。

  好酒擅飲,及至八十多歲每日一斤不在話下。

  包鋼當過工人,六二年回村。

  妹妹馬玉梅,在十幾里地外鄉做媳婦,性格開朗,好嬉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