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79章 李獻忠連納八妃,被推為天命可
第179章 李獻忠連納八妃,被推為天命可汗(求追訂月票)
林丹汗的都城察漢浩特城位於阿巴嘎罕山南麓,高聳的山脈阻擋了北方寒流的南下,使得氣候冬暖夏涼,其環境十分適合人類居住。
東側一道自然形成的山谷橫穿大興安嶺,形成了蒙古高原通往松遼平原的天然通道,是一處交通咽喉和戰略要地。
其境內河流縱橫,草場肥沃,同時也是一片難得的牧場。
察漢浩特在蒙古語中是「白城」的意思。
它利用棋盤山作為天然屏障,在兩座山峰之間的山坳處採用夯土築城牆,中心辟有寬10米的白城南門。
城池為正方形,周四里。四面各開一門,外築瓮城,四隅設角台。
南北兩城之外還築有馬面牆。
茅元儀說道:「這裡應該就是遼代的上京臨潢府遺址,位置的確是得天獨厚,不過城池卻有些小家子氣了!」
「如今城內的兵力不足,兩側的山坡根本就沒有多少守軍,我們只要佔領了兩側的棋盤山,然後居高臨下炮轟城池,這裡彈指可破!」
李獻忠說道:「將來兩側的山坡上還得修築一個堡壘群,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護衛城池。」
隨著一聲令下,遼東軍攜帶的6磅佛郎機野戰炮開始向著兩側的山坡射擊。
此時山上只有數百守軍和一些用夯土修築的低矮戍堡。
炮聲過後,數千身穿藍色鎧甲的「皇協軍」很快就攻了上去。
山上不過是一群老弱,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阿濟格就屁顛屁顛地跑了過來說道:「啟稟遼國公,我皇協軍已經佔領了山上的戍堡,並抓獲了兩百多俘虜,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李獻忠說道:「全部押到南門外斬首,並告訴城中的守將,本公給他們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時辰一過,如果他們不開城投降,那麼察漢浩特城將會雞犬不留!」
這是蒙古人慣用的招數,不得不說還是相當有用的。
此時林丹汗不在,城中只剩下兩千多人馬,根本就抵擋不住城外的大軍。
最終林丹汗的第一大妃娜木鐘決定開城投降。
林丹汗畢竟是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北元汗位的繼承人,雖然幾年前被李獻忠敲詐過一筆。
不過察漢浩特城中的財寶還是不少,有大量的金器珠寶,據粗略的統計價值白銀80多萬兩。
若是在幾年前,這的確是一大筆財富。
不過現在遼東一年的開銷都超過了500萬兩,這些銀子也就是聊勝於無。
很快大妃娜木鐘便獻出了林丹汗私藏的北元玉璽。
看著眼前這塊羊脂白玉做成的玉璽,李獻忠很是興奮,儘管知道這是冒牌的。
他還是在沐浴焚香后,當著眾人的面正式接受了這方玉璽。
不過當他拿起玉璽仔細端詳的時候卻發現,上面刻的字並不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是「制誥之寶」。
這次他特地將茅元儀帶在身旁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畢竟自己只是前世只是一個鍵盤俠,還真鑒賞不來這些東西。
茅元儀不愧是能編出《武備志》的大家,他很快就說道:「根據這方璽的材質以及內容來看,應該是當初漢元帝命昭君出塞時送給匈奴單于的那方用羊脂玉雕刻的玉璽。」
娜木鐘說道:「此玉璽是當初元順帝帶到大漠的,乃是大元的傳國玉璽。」
從茅元儀那猶豫的眼神之中,李獻忠就知道這方古璽雖然來頭不小,但恐怕並非是元朝的傳國玉璽。
不過這並不重要,只要這些蒙古首領認為它是就行了。
自己從北元直系大汗手中繳獲了大元的傳國玉璽足夠有說服力了。
連林丹汗這個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都沒人認,何況這麼個玉璽?
李獻忠得到它不過是多了一個吞併林丹汗部眾,佔據漠南的借口罷了。
說穿了這些蒙古人害怕的是他的遼東鐵騎,而並非是這個所謂的玉璽。
然後在茅元儀的帶領下,布和、布揚古、金台吉、阿濟格等紛紛恭賀李獻忠獲得大元的傳國玉璽。
不過目前還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畢竟林丹汗的主力還沒有被消滅。
根據斥候的報告,林丹汗並沒有回援察漢浩特,而是向西南方的歸化城方向撤退。
原本李獻忠讓滿桂率領騎兵在林丹汗回援的必經之路上設伏,看來這下完全落空了。
這個林丹汗不按套路出牌啊,放著自己的老巢不救,卻跑到土默特部地盤上去避難?
如今自己大軍壓境就算他能夠鳩佔鵲巢也沒有任何意義。
茅元儀驚恐的說道:「不好,林丹汗肯定是擔心直接回援會遭到我們同宰賽的前後夾擊,故而向西撤退,以此誘惑宰賽前去追擊,他真正的目標恐怕是宰賽!」
李獻忠說道:「看來林丹汗是想設伏宰賽,先消滅了內喀爾喀蒙古再同我們決戰。」
然後他看向了自己的老丈人說道:「忽爾汗,你速率科爾沁部的1萬5千騎前去支援宰賽,千萬不能讓林丹汗得手。」
儘管布和有些不大情願,不過此時他也不敢忤逆自己這個女婿的意思,於是說道:「遼國公放心,我科爾沁勇士定然會救出宰賽!」
然後李獻忠又令阿濟格等人下去整頓兵馬,隨時準備出征。
見眾人退下后,茅元儀說道:「當初宰賽曾經跟隨遼國公一起屠戮過科爾沁部,並趁機吞併了不少科爾沁的部眾,他們兩部就此結下了仇怨。」
「遼國公此時派布和去救宰賽恐怕他不會儘力!」
李獻忠笑著說道:「到底還是茅兄懂我的心思,這次本公是想一舉解決漠南問題。你試想一下,若是我們佔據了察漢浩特城吞併了林丹汗的部眾,宰賽是不是會對我們心存不滿?」
宰賽同林丹汗打了好幾年,雙方的部眾皆死傷慘重,現在你李獻忠過來摘桃子,宰賽不翻臉才怪!
李獻忠這是吃准了科爾沁一定不會及時救援宰賽,才故意讓布和去的。
這樣一來,既達到了削弱宰賽的目的,又不會落下一個對盟友見死不救的壞名聲!
不對,自家國公應該是做了兩手準備。
若宰賽只是兵力受損,並未元氣大傷,他就會責怪科爾沁救援不利,之後他們兩家就會交惡。宰賽就無暇顧及我們,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消化漠南。
若是宰賽全軍覆沒,恐怕李獻忠就會同科爾沁部一起吞併內喀爾喀,趁機擴大漠南的地盤。
自家國公當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盤,不過此時茅元儀尚有一個疑問。
他說道:「遼國公高瞻遠矚,屬下佩服。只是這宰賽同林丹汗打了這些年,雙方知根知底,恐怕他沒有這麼容易上當?」
李獻忠說道:「若是我派人告訴宰賽,本公同他約定誰取下了林丹汗的人頭,察漢浩特城就歸誰,伱猜他會不會動心?」
「另外茅指揮使怕是忘了,情報司最早的成員如今可還在宰賽的身邊,本公不怕他不上鉤!」
柳師爺?
自己怎麼把他給忘了。
不得不說自己手下這幾個王牌卧底實在是厲害。一個範文寀就搞得建虜四分五裂,他的作用起碼勝過數萬大軍。
努爾哈赤同皇太極恐怕到死都不知道,他們最信任的范先生其實是情報司的探子。
如今範文寀依舊是阿濟格身邊的紅人,所以遼國公才會對建州左衛如此放心。
不過如今的建州左衛實際上是範文寀在管理,而范文程能夠坐到遼東布政使的高位,估計也有遼國公對範文寀的一種補償在裡面。
他們范家兄弟可是遼東炙手可熱的人物。
這個柳師爺其實才是情報司最早的創始人之一,他入情報司的時間比自己還要早。
要是遼國公不提,恐怕自己這個情報司指揮使都快將他給忘了,看來這次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宰賽在幹掉了炒花后,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徹底吞併了內喀爾喀五部盟。
幾年前更是同李獻忠一起打到了林丹汗的老巢,逼迫他封自己為「台爾汗」。
這些年自己一直同林丹汗爭奪漠南霸主的地位,雙方實力差不多,誰都奈何不了誰。
雖說這次林丹汗找來了土默特部幫忙,好在遼國公李獻忠總算是出手了。
不過面對林丹汗的突然西撤,他還是有些擔憂,所以只是派了少量斥候偵查,並沒有貿然追擊。
一旁的柳師爺說道:「啟稟大汗,遼國公率領的聯軍已經佔領了察漢浩特城。林丹汗的大量部眾都被明軍俘獲了,軍心定然不穩,我們可千萬不能坐失良機啊!」
「此役我軍若是沒有較多的斬獲,也無法開口向遼國公討要察哈爾的地盤啊!」
此時宰賽對明軍也是頗為忌憚,一方面他希望李獻忠出手替自己收拾了林丹汗,另一方面他害怕明軍直接占著察哈爾的地盤不走了。
儘管此時追擊有一定風險,不過他還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決定對林丹汗進行追擊。
如今他手中也有2萬騎兵,即使被林丹汗纏上了堅持到明軍前來增援總是沒有問題的。
很快他就命令自己的兒子扎魯特率領五千騎兵先行追擊。
而自己則率領主力在後,隨時可以策應支援。
雙方決戰的地點位於錫林郭勒草原,附近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其實並沒有適合伏擊的地形。
林丹汗的漠南聯軍不斷向西南撤退,而扎魯特則是緊追不捨。
一連撤退了上千里后,林丹汗的漠南聯軍終於到達了陰山同大青山交界的塔布河附近。
與此同時一路高歌猛進的扎魯特部也同身後主力的距離越拉越開,從最初的相距二十里,變成了如今的相距七八十里了。
最終他在塔布河附近的右岸遭遇了林丹汗的主力。
此時他們的兩側布滿了察哈爾的騎兵,他們密密麻麻的佔據了整個草場,足有上萬人之多。
雙方相隔不過數百米的距離,氣氛異常緊張,彷彿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呼吸,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扎魯特之所以敢於不斷追擊也是有所倚仗的,他的騎兵中有一千身穿扎甲的重騎兵。
他決定率先打破僵局,隨著一聲令下,這一千鐵甲重騎開始啟動。
在陽光的照射下他們身上的鐵甲同手中的鋼刀長槍散發出陣陣寒光,大地也逐漸顫抖起來。
很快一輪輪箭雨就朝著他們落下,可惜察哈爾的羽箭對於這些身穿鐵甲的士兵並沒有造成太多實質性的傷害,只是不少戰馬被羽箭射中,發出了慘烈的嘶鳴聲。
林丹汗同宰賽足足打了四五年之久,對於他的王牌自然是一清二楚。
他這次也是有備而來。
隨著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這些重騎已經進入了五十步之內。
很快察哈爾的箭雨就變成了一支支破甲重箭。
在三四十步的距離內,這些破甲重箭輕鬆地射穿了敵軍的重甲,隨著前排的騎兵不斷中箭落馬,鐵騎衝擊的威力也大大的削弱了。
等到真正交鋒的時候,數百鐵騎根本就無法撕開察哈爾軍的防線。
眼見自己的王牌失效,扎魯特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不過此時他想要撤退已經來不及了,土默特部首領古祿格率領上萬騎兵出現在了他的後方。
儘管扎魯特數次率軍衝鋒,想要衝破土默特騎兵的阻截,可惜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尤其是當自己的一千鐵甲騎兵被察哈爾騎兵消滅后,他們的士氣更是跌落到了極點。
此時他身邊只剩下了不到200騎,不過正當他感到絕望之際,宰賽的主力騎兵到了。
不少土默特騎兵紛紛被身後的箭雨射落馬下。
扎魯特激動的都要落淚了,不過他這種劫後餘生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周邊的胡楊林中不斷的有騎兵殺出,將宰賽的騎兵主力重新包圍起來。
原本漠南聯軍就有2萬5千人,林丹汗又將察哈爾部南面留守在數千人馬調集到了這裡,再加上土默特的老巢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也在這裡。
如今他們有足足3萬5千多人,而宰賽的先頭部隊5千人已經基本報銷了,如今只剩下1萬5千騎。
尤其是一千鐵甲重騎的陣亡,對他們整體的士氣影響很大。
到處都是廝殺的騎兵,一時間兵器的撞擊聲以及戰馬的嘶鳴聲響徹了整個河岸。
儘管宰賽不斷的調整騎兵的隊伍,一次次的向察哈爾聯軍發起衝擊,企圖撕開一條口子。
不過聯軍仍然憑藉人數的優勢,將他門困在河岸邊。
眼見突圍不成,宰賽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退入了河邊的一片樹林之中。
隨著天色漸暗,林丹汗的人馬也停止了進攻,只是將他們圍困在這片樹林里。
今天他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殲滅了宰賽手下1萬多人,而自身的傷亡只有5千。
如今他們的兵力對比也變成了3比1。
林丹汗知道宰賽不會就這樣坐以待斃,今晚他肯定會設法突圍的。
不過如今3萬對1萬,優勢在我。林丹汗又怎麼會讓他們如願以償?宰賽連夜發動了數次襲擊都被林丹汗擊退,反而是又折損了上千人馬。
此時突圍無望的他,也只能寄希望於李獻忠的援軍了。
而柳師爺也很快找到了趕來增援的科爾沁騎兵。
當布和聽到宰賽被察哈爾主力包圍在了塔布河附近的時候,布和有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
漠南蒙古的三大勢力力,林丹汗、內喀爾喀同科爾沁。
如今他們兩個大打出手,正是科爾沁崛起的好機會。
看來這次向李獻忠透露玉璽的消息,這步棋還真是走對了。
他說道:「我科爾沁如今兵少,恐怕難以抗衡察哈爾聯軍,還是等遼國的主力到了再做打算吧!」
本來柳師爺也就是裝裝樣子,現在看到科爾沁見死不救他也就放心了。
李獻忠沒到林丹汗這麼猛,為了誘敵居然真的退了一千多里地。
不過如今他們已經退到了土默特部的老巢附近,距離歸化城也就是1天多的路程,還是增加了自己突襲歸化城的難度。
這也迫使李獻忠不得不進行分兵。
最終他令阿濟格的皇協軍同葉赫部的騎兵在大青山設伏,阻擊可能回援的林丹汗。
而自己則率領遼東軍直撲歸化城。
大明隆慶六年(1572),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阿拉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陽,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
該城竣工后,明廷賜名為「歸化城「。
這座規模較大的城池,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輝映下,顯露著一派蒼鬱生機。當時的歸化城由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當地蒙古族人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庫庫和屯「,又譯為「呼和浩特「,漢意為「青色的城「。
當然了說城池大那也是只是相對於草原上的土城。
實際上歸化城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250米的樣子,只有南北兩座城門,遼東隨便一個衛所城就比這大了。
只不過它在夯土外邊包了一層青磚,另外城高8米,還是比較高大的。
此時土默特部的主力已經被調往圍攻宰賽了,城裡自然是沒有多少人馬。
明軍是騎兵急行軍,火炮還需要半天才能到。
不過李獻忠不準備等了,很快明軍就在魯密銃的掩護下,推著破城錘向規劃城發起了進攻。
說實話,遼東軍已經很久沒有進行這樣的原始攻城了。
不過好在蒙古人的羽箭無力洞穿遼東鐵騎的鐵甲,此時這些重騎兵被當做了重步兵使用。
而城下的明軍則是利用魯密銃完全限制了守軍的反擊。
這些蒙古人只要一露頭就會遭到無情的射殺。
儘管遇到了一點波折,最終明軍還是很快就攻克了歸化城。
林丹汗等人在經過了3天的廝殺后終於全殲了宰賽部,庫爾汗宰賽及其長子扎魯特被殺,內喀爾喀的2萬騎,除了千餘人投降外,其餘均被擊殺。
不過漠南聯軍也付出了一萬多人陣亡的代價。
但他們此時還沒有來得及打掃完戰場就傳來了明軍攻克歸化城的消息。
儘管林丹汗心裡有疑問,但他也只得同意主力回師,畢竟土默特部是為了幫他伏擊宰賽才造成了老巢被偷。
不過他還是留了一個心眼,讓土默特部首領古祿格率領一萬聯軍先行回師,自己則率領1萬人殿後。
果不其然,他們剛進入大青山地區,就遭遇了皇協軍同葉赫騎兵的突襲。
之前他們同宰賽的大軍血戰了三天,早就是疲憊之師了,加上又是急行軍,此刻人馬俱疲,哪裡是對人的對手?
不久后古祿格率領的一萬人就幾乎全軍覆沒。
林丹汗見狀不對,趕緊率領萬餘殘部撤退。
原本應該斷後的科爾沁部此時卻忙著去攻打宰賽的地盤了,導致林丹汗成功的脫逃。
最終李獻忠同科爾沁瓜分了原宰賽的地盤,不過表面上李獻忠還是讓宰賽年僅5歲的兒子在柳師爺的輔佐下掌管著原來的部眾。
之後明軍趁機渡過了黃河,擊潰盤踞在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
將陰山同河套地區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之後明軍又在陰山黃河之間修築九原城(今包頭),以九原扼守陰山,俯視河套。
原本李獻忠是想將林丹汗的八個妃子分別賞賜給這次出兵的阿濟格等人。
不過茅元儀認為萬萬不可,因為這些女人幾乎都是蒙古各部盟同林丹汗進行的聯姻。
如果將他們賜予科爾沁或者女真各部的首領,會無意間造成他們的相互結盟。
而且這些妃子手上都或多或少的都掌控著林丹汗的一些部眾。
所以茅元儀建議李獻忠將這個8個妃子全部納入自己的後宮。
其實林丹汗比李獻忠也大不了幾歲,這些妃子還是比較年輕貌美的。
年齡最大的大妃娜木鐘今年也就比李獻忠大2歲。
為了漠南蒙古的長治久安,最終李獻忠還是將林丹汗的八大妃全部接納了。
天啟六年元月初十,科爾沁部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土默特蒙古、鄂爾多斯蒙古、以及察哈爾蒙古各部在歸化城共同擁立大明遼國公李獻忠為漠南蒙古共主。
由於李獻忠得到了大元的制浩之寶,乃是天命所歸,故而蒙古各部又私下稱其為「天命可汗」!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感謝書友「帝者歸來」、「20230530090659679」、「kaloa哥」、「20181026183558535」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