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第298章 大宋國風
一刻后,迎親與送親隊伍已經迴轉。
禮部接引官早早地立在了高府門前,待車駕停穩,高聲宣道:「新婦下,跨馬鞍。」
柔福帝姬在隨嫁侍女的攙扶下,手持遮臉圓扇,從重翟車車上掀珠簾而下。
車駕前,放這高寵征戰沙場時坐下馬鞍。
馬鞍后,放著一桿平秤。
「跨鞍跨秤,平平安安。」禮部接引官又扯著嗓子喊道。
圍在高府門前觀禮的段語嫣拍了拍完顏宗憲問道:「你們金人娶親,跨什麼?」
完顏宗憲尷尬笑道:「跨門坎。」
他的意思其實是金人娶親,就算是皇室宗親,之前也是極為簡單樸質,抱起扔床上,該幹啥幹啥。
屋內哼哼唧唧。
屋外喝酒吃肉。
要說禮數,那幾乎沒有。
尤其是在金太祖起兵之前,金人還幾乎處於剛開化不久的階段,直到滅了遼國,遼臣入朝,這才稍稍有了些改觀,但也僅限於皇族內的婚事。
「我們大理跨火盆,燒邪祟。」段語嫣介紹。
完顏宗憲點點頭,給段語嫣科普道:「宋人這跨馬鞍,自唐起,便非常盛行,寓意平安。你們那跨火盆的寓意呢?」
「燒邪祟啊。」段語嫣笑道。
完顏宗憲若有所思:「也對,聽說你們大理巫術盛行,那確實該燒燒。」
段語嫣:……
跨完馬鞍,柔福帝姬從高府中門而入。
禮官又小跑而入:「新婦坐虛帳。」
所謂的坐虛帳,就是將柔福帝姬代到一個偏房,偏房那當中懸帳,帳內置有軟塌,新婦入賬,坐於其中。
在市井民間,也叫坐富貴。
這一屁股下去,榮華富貴可就沾滿了。
而新郎官高寵,則要去府中中堂。
中堂上,早已經擺好了一張床榻,床榻上放置一把高椅,在禮官的指引下,高寵端坐高椅之上。
這叫高座。
上高座之禮,宋人也是極為重視的。
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講:「婿上高坐為盛禮爾。」
之後,由賓客敬酒,請新郎官下坐。
民間的敬酒次序,以鄉里德高望重者為先,而如今,只能以官職而論。
先是李綱、李邦彥、司馬朴等宰輔,之後是各部大員,等一輪敬完,高寵已經有些微醺。
「這新郎官,是真喝啊。」高開盛笑道:「這要是多一些衙門,今日這婚怕是結不了了。」
李察哥也在一旁笑道:「這駙馬,酒量不行嘛,酒量不行,想必戰力……」
「咳!」完顏宗望咳嗽了一聲:「這駙馬,是大宋神勇金甲將軍,手中一桿大馬士革槍,銳不可當。」
李察哥不信,仔細瞧了瞧高坐上的高寵,看起來也沒那麼肌肉虯結,粗獷結實。
「我大金完顏銀術可、完顏活女,包括完顏婁室,都栽在他手裡了。」 「啊?」李察哥一驚,嘖嘖道:「難怪宋皇室會下嫁帝姬與他,這可是大賞啊。」
完顏宗望的話,李察哥自然不會懷疑,也因此判定,柔福帝姬下架,應該是宋朝廷對此人的獎賞。
可這話,引起了離幾人不遠的三公主不不悅:「什麼叫獎賞?在你們西夏,女子都是用來獎賞的?」
若是旁人如此對李察哥說話,李察哥免不得懟回去。
可耶律余里衍,他不敢!
畢竟有自家皇后耶律南仙這層關係。
「是屬下失言,三公主恕罪。」李察哥微微躬身,以示歉意。
耶律余里衍冷哼一聲:「男人就沒一個好東西。」
眾人:……
最後一個敬酒請新郎官下坐的,按理應該是丈母娘來敬酒,可柔福帝姬生母死的早,所以這個環節,禮官本是想省去的,剛準備開口請高寵下坐,卻見在中堂上端坐的道君皇帝突然起身:「酒來。」
旁邊伺候著的內侍官聞言,趕緊端起一盞酒,畢恭畢敬地遞給了道君皇帝。
道君皇帝端著酒盞,滿面笑意地走到了高坐下。
抬頭看了看端坐在上的高寵,溫和笑道:「高寵吶,以後你可就是朕的姑爺了,嬛嬛生母已然不在,這杯下坐酒,朕敬你。」
說罷,雙手捧起酒盞,遞了上去。
雖說道君皇帝已經不是大宋官家,但再怎麼說也是個帝王之身。
以帝王之身向人敬酒……
還是以仰視之態。
這讓在屋內觀禮的各使團成員大為震撼。
高開盛嘆道:「即便是我高家在大理,也受不得帝王如此啊。」
李察哥嘀咕:「這要在我西夏,可算大不敬了。」
只有完顏宗望笑道:「這算啥,在我大金,把皇帝從龍椅上拉下來抽鞭子的事,也是干過的。」
高開盛和李察哥齊齊看向完顏宗望:「宗望兄威武!」
三人正說話間,李邦彥湊了過來:「誒,這怎麼能一樣呢,完顏宗翰將完顏晟拖下龍椅,那就是在給完顏晟下馬威,早在你我兩國交戰之初,我們大宋官家就說了,你們金國當時三股勢力,誰也不服誰。可當下不同,當下是我大宋道君皇帝依禮而為,這叫禮法至高,平權。」
「哈?李相國在說甚?平權?」完顏宗望納悶道。
這天下怎麼可能有平權呢?
要是都平權了,還要皇權作甚?
一直未曾說話,跟在李察哥身旁的西夏太子李仁愛笑道:「我雖不如漢人大家對典籍熟知,可也知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既是為綱,何來平呢?」
「糟粕爾!」李邦彥笑道。
李仁愛又一次覺得,如今的大宋好像瘋了?
怎麼人人都如此離經叛道。
三綱之說,自西漢董仲舒提出,便一直被中原王朝,甚至是整個天下奉為至理。
若是旁人說些離經叛道的話倒也罷了,但是李邦彥怎麼說也是大宋宰輔之身,怎能如此說話?
「各位有所不知,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們大宋正在重修典籍,聖人之言,也並非全對,按照我們官家所說,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橫斷古今而不變的準則,重要的是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李邦彥呵呵笑道。
對中原王朝研究頗深的李仁愛也笑道:「這件事,不一直在做嗎?」
李邦彥未明白此話之意,滿臉不解地看向李仁愛。
李仁愛躬身解釋道:「李相國,我的意思是,中原王朝不一直在古書典籍,聖人之說中找到解決當下問題的依據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