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130章 非信不用,非親不信!
因為自古以來,作為兩軍決戰地,大量人員長時間聚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以及當地經濟傷害甚至民眾傷亡總是巨大的,加上戰後屍體處理等……往往會讓交戰之地直接變為荒原。,幾十年荒無人煙!
「哪裡哪裡,」馬岱連連擺手,「沈大都督只要能剿滅賊軍,就是對四河縣生民天大的恩德,此計是為生民計長遠也,四河縣百姓感激涕零,哪敢有怨言!有何安排,將軍、參謀儘管直言,我等唯領命也!」
「善。」
東宮,承乾殿,
這裡在舉行一次太子黨的集會,為什麼李顯這麼光明正大的在東宮拉幫結派呢?
因為李顯經過這次被敬愛的父皇禁足卻又被大臣聯手救出的經歷,他想清楚了,他不當孝子了,而且這次經歷讓他認識道:這些太子黨才是他儲位穩固的基石和支撐!
宗室吳王李浩、唐王李瀾、荊王李深皆在,外戚英國公樓引翁出席了這次宴會,韓約要、宋鎮文兩國公當然也不會缺席。
他們為什麼也光明正大的集會,因為他們想以此表達行動堅決表達對李顯的支持,寄希望紹武帝看到他們的決心而改變廢立太子的決定。
「太子重新參政,可喜可賀!」吳王李浩對李顯恭喜道。在這裡,除了李顯,就他地位最高,所以他先代表宗室恭喜太子。
他是紹武帝的親弟弟,紹武帝稱帝后除了給他的幾個兒子封王外,他的三個弟弟李浩、李瀾、李深分別封了吳王、唐王、和荊王。
不要以為李顯與李諶都是紹武帝和樓皇后的兒子,他們兩無論誰登基都對宗室李家和外戚樓家的人沒有區別,實際上區別大了去了。
李顯從出生開始,就被視作紹武帝的繼承者,他做了十幾年魏王世子,二十多年大魏太子,
在他三十幾年的時間裡,無論是李家還是樓家,都在他身上投注了大量的心血,這些人的長子甚至所有嫡子也一直跟在李顯身邊聽用,做李顯的貼身帶刀侍衛保護李顯安全,這裡面的理由牽扯太深了,太大了呀!
不懂政治的人可能瞧不起貼身侍衛,認為那不過就是個給人擋刀保護人的小職務嘛,侍衛是給人擋刀保護人不錯,但你得看為誰擋刀,保護誰呀!
給現在太子,未來皇帝的擋刀那前途是大大的,不信,前朝有詩云: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
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
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
……
非才果不容,出守撫惸嫠。 詩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因為是皇帝的侍衛,所以在京城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也沒人敢惹我,哪怕沒有半點文化,天天吃喝玩鬧也不妨礙我前途遠大。
如果這句詩還不能說明當皇帝的侍衛前途有多好的話,那麼沈平南和魏書江就是兩個鮮活的例子,他們都是從邵武帝身邊的親衛小兵做起,一步步走到國公的位置的。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未來已經與李顯深度捆綁,所以無論是韓宋兩位國公,還是李家宗室、樓家外戚一直都是擁護李顯的,實在是為了他們今後的權勢富貴,不得不維護李顯呀!
為什麼?
簡而言之就是,「非信不用,非親不信!」
臣子的權勢來源於帝王的信任!帝王的信任來源於朝夕相處間建立的感情!
而所有的感情都是處出來的,深厚的感情更需要長久相處時間才會產生。
他們自家的嫡長子,早早就被他們安排到李顯身邊,就是為了增進與未來皇帝的感情,可現在紹武帝要換繼承人了,他們不可能跟著換繼承人呀!
邵武帝不滿意他的長子兼繼承人,他們對自己的長子兼繼承人還是很滿意的,而且自己的嫡長子也沒犯錯呀!
況且這三十多年來,他們或者他們的繼承人一直只與李顯聯絡感情,而與紹武帝其他兒子往來甚少,
因此他們和李諶的感情能深厚到哪裡去,李諶登基后,會信任重用他們嗎?不會!
而且能當皇帝太子侍衛的,都家族中的一般人,以家族中的嫡長居多,也就是接班人居多,這樣安排,也方便鞏固皇權加強皇帝對世家的操控,同時也能保住家族權勢不墜!
至於沈家和魏家的為什麼和太子聯繫得沒有那麼緊密,因為沈,魏兩家的嫡長子都與李顯有年齡斷層!
今年沈破軍才十五歲,
而魏國公嫡長子魏定過已經是個四十二歲的人了,在太子還需要找玩伴的時候,他都已經跟在魏書江身邊學習軍武知識南征北戰了。
為什麼沈家曾經打算自斷臂膀(閑置廢棄飛騎軍)就因為沈家下一代繼承人沈破軍,不是太子心腹,
如果李顯順利登基,那麼在新朝宋、韓兩家的家勢,就會超過沈、魏兩家,
因為在紹武帝一朝,沈、魏兩家家勢恩寵超過宋、韓兩家,到了下一代皇帝,倒換過來,這也是一種平衡!
再退一步說,李顯愚蠢這一點,在紹武帝和樓皇后眼中是缺點,但在大臣的眼中卻是「優點」,君王愚蠢一點,臣子的日子才好過呀!
不然都精明得和現在的二聖一般,他們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伺候君王,也是很累的好吧!
總而言之,涉及到利益的事情,沒有誰會是傻子!這才是紹武帝明確表達出易儲意願又給許多太子黨抽身時間之後,他們依然死抓住李顯不放,甚至打算聯合改變邵武帝還儲意志的原因。
「二叔,莫要打趣侄兒,孤儲君之位不保,何喜之有?」李顯一臉愁容。
「殿下何必憂愁,我等誓死護持殿下的正統之位。」韓越要堅定地說道,宋鎮文、樓引翁、韋牧成四人馬上正色點頭,表示認可韓約要的話。
「孤有你們這些肱骨相助,何其幸也!孤無憂也!」李顯一一與他們敬酒。
酒酣宴罷
送走韓約要他們后,李顯走在去寢殿的路上,
值守在此的東宮親衛們,見到李顯,立刻躬身下拜,「殿下千秋」
「諸位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