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第138章 風起雲湧!

  內外朝制度,同樣也是在漢武帝時期開創的官制。


  想到這裡……


  尹烈不得不感嘆一聲。


  歷史上秦始皇真正的繼承人,不是扶蘇,更不是胡亥,而是漢武帝劉徹。


  秦皇漢武不分家。


  真可謂是一脈相承。


  正好……


  尹烈現在便加快這一歷史進程。


  哪怕他知曉在大秦施行官制改革會非常難,尹烈也要動一動廟堂三公九卿的位置!


  「內外朝制度?」


  右相王綰眉頭一挑的望著尹烈道:「難不成就是你在琅琊公議快結束時,專門提到過的……」


  王綰還隱隱記得。


  之前在琅琊公議快結束的時候。


  尹烈提議要拆分九卿少府,也就是要把少府下轄的工部給獨立出去。


  那少府肯定不帶同意的。


  右相王綰也不會同意。


  原因很簡單。


  現在的九卿少府,正是妥妥的關中勛貴派系頂樑柱。


  王綰無論如何都是要保的。


  「我反對!」


  王綰立即道:「秦御丞,本相提醒你一句,在朝行事,還是得三思而後行。」


  「關於內閣制度,究竟是否能夠如預想中的有用,還尚未可知!」


  「你現在所謂的內外朝制度,變動實在太大,勢必會引起朝綱動搖……」


  ……


  王綰直指尹烈太過於激進。


  涉及朝廷的官僚制度,各方勢力盤綜錯雜,後續單是內閣大學士的成員選擇,恐怕各方勢力就得爭破了頭!

  結果尹烈卻生怕不夠亂……


  又提出了什麼內外朝制度。


  這不是明擺著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嘛!?

  冒然把廟堂改制的調,起得如此之高。


  萬一出了什麼大的岔子!

  尹烈即便是九死也難贖其罪!


  因此。


  右相王綰擺出了自己強烈反對的態度。


  隨即。


  「陛下。」


  王綰朝著始皇拱手一禮,道:「帝國現如今確實是百廢待興,但官制改革必須得慎之又慎。」


  「我大秦的三公九卿制度,乃是歷代先帝不斷根據國情完善而出的,決不可輕易擅自改動!」


  「臣斗膽請陛下治秦御丞不敬先王舊制之罪!」


  ……


  三公九卿制度最早源於夏朝。


  絕對的源遠流長。


  根據禮記所載……


  夏朝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再設四輔及三公。


  不必備,惟其人。


  言使能也。


  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九卿分別是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相比之下。


  便可知曉大秦的三公九卿制度,其實就是按照中原模板,再根據自身國情不斷完善而出的。


  因此。


  右相王綰說尹烈不尊大秦歷代的先王舊制,理由的確是相當的充足。


  「大朝議上,諸卿皆可暢所欲言,右相又何談治罪與否?」


  嬴政表示他剛剛都說了無論尹烈說的對與不對,他都不會追究後者。


  帝王一言。


  重逾九鼎!

  自然是對尹烈最高的政治托底。


  「……」


  右相王綰聞言,只覺一陣無奈。


  嬴政看似不怎麼公然的站在尹烈的一邊,實際上卻每每都在最關鍵的時刻表態。


  讓他們這些人對尹烈根本就無從下手。


  這時。


  「右相。」


  太後趙姬也再度發言道:「先王舊制固然可敬,但此一時彼一時嘛!眼下九州已然一統,原本的官員制度也理當根據現狀做出一些調整和完善。」


  「想來皇帝肯定也是正有此意,所以才會召開今日的大朝議。」


  「本宮認為,不僅秦御丞可以說說對於官制改革的看法,諸卿都是可以談談的嘛!」


  ……


  太後趙姬說出了一番非常高明的和稀泥之言。


  毫無疑問。


  以趙姬的政治覺悟,她是不可能說出這番言論的。


  皆靠尹烈的事先預判和提醒……


  尹烈早就知曉右相王綰會跳出來。


  包括王綰會說哪些話,他都是提前做出了預判。


  這麼一來……


  尹烈只要把水攪渾,讓百官諸公一起對官制改革發表意見,那麼他也就不是特別顯眼了。


  同時。


  也不會搞得太後趙姬和始皇嬴政太過於偏向尹烈……


  大家都能說。


  這個時候就看誰更加有先見之明了!


  而只要論起眼界和真才實學。


  尹烈絕對是一點都不帶怕的。


  「太后所言有理。」


  尹烈拱手附和一禮。


  右相王綰則與周邊的同僚面面相覷了一下。


  關中文武派系肯定都是想要維持現狀不變的。


  因為只要涉及到官制改革……


  大概率便會革他們的命,出他們的血。


  那右相王綰和麾下派系的重臣官員,肯定會想辦法反抗的。


  「看來陛下和太后,是打定主意要進行官制改革了。」


  「話說這個秦御丞也真是夠雞賊的,居然特地把太后搬了出來……有太后頂在前面,再有陛下居中主持公道,看來我們不得不讓秦御丞好好說說,那所謂的內外朝制度了。」


  「什麼狗屁內外朝制度,說到底還不是要跟我們過不去?依我之見,秦御丞擺明了要放我們的血,這次我們說什麼也不能讓其如願!」


  「呵呵,說的簡單,你想堵秦烈的嘴,你去堵一個試試,他滿身上下都是理……」


  「哼!我倒是好奇秦御丞這次的官制改革,究竟會有多激進。如果他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我保證……後面一定會有好戲看的。」


  「難吶!人家是皇帝駕前的第一紅人,現在又得了太后的青睞,誰能在咸陽動其半分?爾等難道沒有看到國尉的下場么?」


  「哼!國尉那是自己犯下了極罪,讓秦烈抓住了把柄而已。如果這一次官制改革,秦烈依舊一進再進……」


  ……


  關中文武派系現在對尹烈的忍耐度屬於越來越低了。


  或者說。


  從國尉屠雎死亡的那一刻。


  關中文武派系究竟對尹烈忍耐到了極限…… 現在距離爆發,僅僅只差一個名正言順的導火索。


  毫無疑問。


  只要尹烈敢動先王舊制下的三公九卿制度,那麼關中文武派系就會打出擁護先王舊制的名義,對尹烈下手……


  這樣的局面。


  尉繚子可謂是一眼明了,他直接傳音道:「秦御丞,見好就收吧!開設內閣制度,已經是當下廟堂改制能夠承受的變動極限了。老夫勸你一句,內外朝制度,還是來日方長吧!」


  尉繚子對尹烈確實是起了欣賞之意。


  他認為尹烈唯一的毛病就是太過於激進……


  可實際上。


  尹烈是不得不激進。


  他沒有時間慢慢的搞變革。


  尹烈只能趁熱打鐵,一鼓作氣……


  縱然後續真的會引起舊勢力的反彈。


  尹烈表示無論怎麼緩,他放了關中文武派系的血,最終肯定都是要被保復清算的。


  尹烈要的是……像商君那般,人死政存!

  「國師好意,我就心領了。」


  尹烈同樣以傳音回了尉繚子一句。


  緊接著。


  尹烈正式踏前一步,高聲道:「陛下,太后,我所言及的內外朝制度,其實就是之前在琅琊公議之時,所專門提及的……釐清朝堂重臣的許可權職責!」


  嬴政聞言配合的詢問了一聲道:「依秦卿之意,具體是要怎麼個釐清法?」


  嬴政大概是知曉尹烈乃何意的。


  但真要釐清內外。


  嬴政認為需要把控好一個相當巧妙的尺寸才行。


  不然……


  就會出事。


  嬴政觀尹烈前面的幾次提議諫言,手段上確實激進,實則在改革細則方面,卻是相當的貼合大秦國情。


  所以嬴政判斷尹烈這次應該也會把握好分寸。


  然而。


  這回嬴政卻註定要判斷失誤了。


  因為尹烈此次已經打算要激進到底了。


  一口氣!


  把該做的,能做的,全部都給做了!

  「陛下。」


  尹烈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便開始道:「首先九卿重臣中的郎中令、少府、衛尉、宗正四個官職,都需要明確的劃為內朝官員!」


  「也就是郎中令負責咸陽宮的宮殿護衛,衛尉負責咸陽宮的宮門護衛,直屬於陛下!」


  「少府則需要把下轄的工部拆分出去,進而保留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宗正原封不動,依舊掌管皇族和宗室事務。」


  ……


  尹烈先把九卿中的內朝官員指明了出來。


  說白了。


  內朝官有點宮廷官員的意思,直屬於皇帝,權責都圍繞著皇帝一個人轉。


  比如郎中令和衛尉,都是負責咸陽宮的護衛,結果卻佔據了兩卿之位,這顯然是有些不合理的。


  但尹烈很難對郎中令和衛尉做出任何調整。


  因為太過於敏感……


  這兩個卿位都是保護著皇帝的安全,又是關中勛貴子弟的聚集地,背景太硬,根基太穩。


  如果尹烈說要把衛尉和郎中令合二為一,亦或者剔除九卿之列……


  估計整個廟堂立馬就得翻了天。


  沒辦法。


  確實動不了。


  至於宗正就更加不用說了,涉及到嬴氏宗親派系,尹烈同樣不想牽扯太深。


  最重要的是……


  大秦皇族制度之前在琅琊公議中已經商討完了。


  這次官制改革對大秦皇族就沒必要再有任何變動。


  最後。


  這九卿少府……


  卻不得不動!

  又是負責皇帝的內褲錢袋子,外加兼管全國的官府手工業,包括對帝國各項基建都有直接插手和話語權!

  這怎麼行?

  權責搞得這麼混亂,豈不是任由少府的屬官們,隨便打著皇帝的名義撈錢,而且還根本無人敢查!

  內外不分!


  在尹烈看來,就是妥妥的貪腐重災區!


  不從官制改革中一次性解決,那麼任何的懲貪措施,都只會是治標不治本。


  突然!


  「秦御丞!」


  九卿少府當即跳了出來,他無比氣憤的道:「說來說去,你這個所謂的官制改革,敢情就可著我一個人改啊!」


  「秦御丞一張口,就要把我下轄的工部給分出去,那我就要問了?你要怎麼分?又拿什麼理由分?」


  「如果你說什麼權責不明,會有人打著陛下的名義貪腐,就請你拿出貪腐的實證!」


  「倘若你要說我在各個郡縣地方官府手工業方面負責的不好,亦或者帝國大基建方面哪裡不到位,也請你直接更加具體的點出來!」


  「而不是在這裡,紅口白牙一碰,就要拆這個拆那個!」


  ……


  九卿少府說話可謂是相當的不客氣。


  他則沒必要客氣。


  畢竟尹烈現在基本上等於是騎在他頭上胡作非為了。


  九卿少府再怎麼跳腳,也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實證嘛!我還真有……」


  尹烈勾了勾嘴角,他做事,想來是走一步看三步。


  自然是早有準備。


  既然九卿少府要實證。


  那他便如其所願!

  「少府大人。」


  尹烈從袖口拿出了一份口供,他道:「之前在琅琊公議時,我便提到了呂相當年為了吸引中原流民,以充實大秦之國力。」


  「故,呂相專門在鄭國渠的東岸劃出了很大一片地,供中原流民安家落戶。」


  「於是,我前些日子專門派人對此地又詳細的調查了一番。」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果然有問題……當年的那些中原流民不僅連地都沒有了,他們更是成家成戶的直接變成了官奴。」


  「還有……原本鄭國渠東岸的那片地,現在分別由九卿少府佔了一部分,說是預備給陛下建造行宮。」


  「還有九卿太僕也佔了一部分,說是要給宮裡放養御馬。」


  「九卿宗正也劃出了一片皇室用地,這就不細提了……至於剩下的地,則都全部分給了各位關中勛貴重臣的手底下。」


  「具體有哪些人,各自都心裡有數,我也無需贅述。」


  「但我還是想要多問一句……在鄭國渠東岸的肥沃可耕種之地,怎麼就成了為陛下建造行宮的儲備地,還有放養宮廷馬匹的用地……」


  「關中大西北的草原不說到處都是,也絕對是不缺養馬地的!怎麼就非要在鄭國渠東岸的農業用地上,劃出一大塊作為草場呢?」


  「少府大人,楊太僕,不知你們兩位要如何解釋?」


  ……


  尹烈本不想把一些腌臢事兒翻到檯面上。


  可九卿少府卻非要他說。


  尹烈表示……


  這種要求他自當滿足!

  來而不往非禮也!

  尹烈向來是個聽勸的人!

  霎時間。


  「……」


  九卿少府臉色鐵青!


  太僕楊端和滿臉的生無可戀……


  我們的楊大人屬實是躺著也中槍,估計今天出門沒怎麼看黃曆,點兒太背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