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邊緣是一種境況(26)(求收藏推薦追
第88章 邊緣是一種境況(26)(求收藏推薦追讀)
成功的課前展示是順利授課的一半。
剛剛被擊倒的和夫是島上的青年才俊,現年二十歲,前年彩幽大會三十二強。
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剛剛的戰鬥演示之後,都不再對萊有什麼質疑,幾位老師跟在萊的身後回到教室。
森落在後面,又看了看遠處的和夫,走過去安慰他:
「別太放在心上,就算是怪力,都沒能打贏那隻沼躍魚。」
「瑪查!」
怪力站在一旁,證明了這句話。
「我沒事,森大哥,我不是因為輸了難受,我是在想他說的加強下肢訓練。」
青年甩甩頭,把雜七雜八的念頭甩出大腦,給快泳蛙上好葯之後收回精靈球,跟著森趕緊回到了教室。
等他們做好,台上的萊已經開始上課。
萊舉起手裡的課本,對台下端坐的學生們說:
「今天開始,你們的課程開始圍繞教材進行,不只是我給大家上課的這幾天,此後,你們的老師也會根據教材安排課程。
目前,條件所限,沒有辦法給大家配發,過些天會有人把你們的教材送來。
這幾天,我會用板書授課。」
黑板上第一行:寶可夢培育與戰術指揮基礎
「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你們認為,培育和對戰,哪一個更加重要?」
一個在二三月份穿著短袖短褲,顯得有點另類的孩子站起來:「對戰更重要,只要不斷對戰,就能變得更強。」
「不錯的想法,還有其他同學想回答嗎?」
心武站起身:「萊老師,我認為培育更重要,您的沼躍魚培育得更好,所以力氣比和夫老師的快泳蛙大得多,於是就輕易打贏了。」
「這也是一個方面,還有嗎?」
高廣舉起手。
「高廣,你來說說。」
「老師,我認為它們沒有『更重要』,而是各有各的重要,不論是培育、戰術還是對戰。」
萊讚許地點點頭,看了看腰桿挺直的森,說道:
「三位同學說的,都在一定層面上有著道理,對戰、培育,都可以讓寶可夢變得更強,當然戰術也是。
對戰的益處在於激發潛能、積累經驗,因為實踐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好的老師。
培育的作用是什麼呢?是讓你有著可以被激發的潛能,是讓你在潛移默化間進步,是讓你不至於因為過度壓榨自己而受傷。
因此,這二者自然是缺一不可的。
這樣,就涉及到了我們今天上課的第一個話題,請大家看黑板。」
萊側過身,讓出黑板上的四行板書:
能量積累
屬性掌控
技能掌握 身體開發
「黑板上的這四點,是我對於評價一個訓練家培育水平和一隻寶可夢綜合能力的四個維度。
一直以來,我們當中大多數的人,也包括各個地區的訓練家,都高度重視能量的積累,最多加上對於技能的廣泛學習,美其名曰拓寬打擊面。
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最本質的屬性和身體,這就使得寶可夢的實力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清清嗓子,看台下的師生都雲里霧裡,萊換了個思路:
「還以剛才的對戰為例,和夫老師的快泳蛙,在能量的積累上比起我的沼躍魚,並不遜色多少,按照關東地區大木博士的研究分級模式,大體上在一兩個等級之間。
但是,在身體的開發上,和夫老師的快泳蛙下肢不夠發達,所以重心不夠穩固,被沼躍魚一頂就站不住,這也是敗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屬性掌控和技能掌握的信息我並沒有能夠得到,所以暫時不評價。」
舉出身邊人、眼前事的案例,師生們就逐漸可以理解,課程也由此順利推進。
五個小時的課程,萊將最為基礎的實力四維度掰開揉碎,講解清楚,但讓他感到比較遺憾的是,除了高廣、心武這樣基礎還好的學生之外,大多數的學生都並不太能和自己進行互動,一些很簡單的問題,也需要反覆強調。到了課程的後半段,還頻繁出現開小差的狀況。
下課後,看著一臉興奮回家吃飯的孩子們,萊為幾個主動提問的孩子解答了困惑,而後與森和高廣一道返回。
路上,就著今天的課程,萊和森交流起來。
對此沒有多少興趣的高廣已經一溜煙跑回家等待開飯。
在萊眼中,島上的學校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混班,學校里的孩子從四五歲到十歲都有,但只能上大班,保持一個進度,這顯然不利於教學。
此外,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對於寶可夢培育和指揮完全沒有認知,充滿了想當然,也沒有人能夠及時糾正他們。
對於這些問題,森也心知肚明,但他同樣苦惱卻無用,因為客觀條件就是如此。
在島上,認為學習沒什麼用的家庭比比皆是,適齡孩童能夠入學的比例甚至不到三分之一,上學的也有一半左右會時不時因為各種原因不來。
擁有足足數千名常住居民,比起帕爾島只略少一些的大島,學校里的孩子卻多時不過百餘個,只有帕爾島的四分之一。
萊感嘆道:
「我之前從一個叫賴特的孩子口中,聽到了很多關於天水島的事,當時我覺得誇張,現在有了海原島的觀察,我估計那邊的情況只會比我想象和他表述中更讓人揪心。
海原島這邊,再怎麼說,也是衣食無憂、自給自足,即便如此都有這麼多的現實問題。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豐緣是都市的豐緣,西北大山、群島,北方密林、南方群島的人們卻只能受苦?
我曾經認為是地理位置的緣故,現在看來卻不盡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只是一個開端,這些發達的地區有了餘裕,就會用各種方式,而且是正當的方式,來不斷強化自身。
位於邊緣的我們,不僅沒有強化的能力,多數人往往也沒有這個意願。
所以,邊緣不只是地理空間上的『遙遠』,也是我們的心與能力的差距。
邊緣,其實是一種境況,一種結構性的、被中心所拒斥的現狀。
教育,既是一種表象,也是它的內在的集中體現,我們需要突破它,也只有突破它,才能去真正面對並嘗試解決更加深層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