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武道至高
第75章 武道至高
魏長生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雙手,十分欣喜,喃喃自語,「先天霸體,這就是武道的最高成就,先天霸體!!」
肉身先天,罡氣護體,武道徹底大成!!
在肉身三龍的基礎上,此時徹底融入了罡氣,日後若是廝殺,無需刻意催動,舉手投足,一招一式,自有罡氣加持,足足十一龍之力,一百一十萬斤!!遠超尋常先天霸體的四龍之力。
變化遠不止於此,魏長生數日維持盜天機之法,行走在生死一線,磨練精氣神。此時成就先天霸體,心神陡然一松,為之放空。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聚,恍惚間,他見到了人體之中一片幽深浩瀚的光點亮起,宛如無垠星空,遍布身體每一寸細微之處,映照著周身穴位。
光點大大小小,約有三萬六千之數,燦若星河,如此瑰麗的境象,讓魏長生有些沉醉其中。
他下意識的,引導罡氣融入這無量光點所在的位置,進行改造強化,自身體魄隨之飛速提升,等到改造結束,肉身赫然增加了一龍之力。
魏長生恍然,這就是見神!!見神不壞!!借成就先天霸體之機,順勢見到了體內眾多身神。
「不!此時還遠遠稱不上神,頂多是一種靈性。」他有些明悟,見神的境界不存在上限,此時更像是見靈。等到眾多靈性強化到一定強度,屆時方可稱得上一聲神!!!
忽然,他微微一愣,「這些身神分部的位置好似頗有規律,聚在一起,竟然正好是三百六十團。合乎人體三百六十處穴位。」
他在囚峰解剖人體時,曾經學過一本醫書,醫書內經中記載,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正是此理。這裡的節指的不是關節,也不是骨骼,而是穴位。
一切都是如此巧合,不禁讓他聯想到前世道家所說,人體臟腑、五官、脈絡和關竅之中有形形色色的神靈鎮守,即所謂「泥丸百節皆有神」、「凡人身中亦有三官六府,一百二十關節,三萬六千神。」
又有一竅通百竅通之說,三百六十處穴位,正好合計三萬六千神!!
「古人誠不欺我!」
魏長生內視自身,面色有些古怪,看著丹田中的內氣雲海由紫金化為了黑金,出手之間,頗像積年的老魔頭。
「唳!」
聽見巨石破碎之聲,一道金光急速飛來,在魏長生頭頂盤旋一陣,穩穩落在左肩之上,用鳥喙蹭了蹭他的臉。
他回過神,搖了搖頭,顏色不過是小事,隨即將其置之腦後。
摸了摸迦樓羅的肉球,魏長生翻身跨上墨龍駒,轉頭看了眼林中格外茂密的花草,雙腿一夾馬腹,朝著魏府方向飛奔而去。
此去,通天道,成修士,了仇怨。
密林之中,一位老者走了出來,撫須笑道,「先天霸體一成,距離修士不過臨門一腳,沒記錯的話,這小子才十四歲吧。」
「的確,這小子資質驚人,陰世魔潮那天正好十四歲。若是現在前往通法閣溝通天道,他就是魏府千年來最年輕的修士,必然會得到府中的大力培養。」密林中又走出一人,看著魏長生的身影,淡淡道。
那老者有些感慨,「這小子已經成就了罡氣極限,除了老祖,魏府從未有過,天佑我魏府。若是成為修士,日後的成就必然遠遠超出魏府先祖。」
「不錯,府主派你我二人暗中守護,沒想到,不過才寥寥幾天,走吧,我已經通知了府主,那馬兒的速度可不慢,若是跟丟了,被人截殺了去,那可就是我等天大的失職。」
兩人看了看魏長生遠去的身影,忽地衝天而起,朝著魏府方向飛去。
庭院之中,魏長生將墨龍駒與迦樓羅安置好,隨後大步走出庭院,直奔通法閣。
通法閣在魏府的地位十分獨特,閣中有溝通天道喚醒元神之法。三十歲以前,若能成就先天,就有資格進入通法閣,溝通天道,成為人上人。對此,可以說所有魏府子弟都夢寐以求。
通法閣中走一遭,不亞鯉魚躍龍門!!
路上不時閃現出一道修士身影,沖著魏長生微笑示意,看的他疑惑萬分,不知發生了什麼。
沒過多久,魏長生就瞧見一座雕龍畫棟,氣象萬千的閣樓,坐北朝南,通體由上好的青金石打造而成。修士普遍認為,南面為天,北面為地。因此通法閣坐北朝南,合乎天地。
閣樓下,魏長生停下腳步,抬頭望去,心中有些激動,「這一步踏入,不亞於天上人間。」
武道十三重,就是凡人極限,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可望不可及的境界。可對於修士而言,武道大成不過是道的起點。
武道修為再高,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終究存在極限,終其一生,壽命也不過是一百五十年。
修士則大不相同,溝通天地法則,喚醒元神,從此跳出凡人的界限,神通隨身,呼風喚雨,駕馭水火,擁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對於魏長生而言,最重要的,成為修士,壽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隨著修為的提升,壽命會得到極大的延長,千百年不過一瞬,坐看滄海桑田,王朝興衰。若是修為高深,隨意的一次閉關,都遠不止於一百五十年。
唰!
剛靠近通法閣,府主身形閃現而出,魏長生連忙行禮問安。
看著魏長生,魏修涯點點頭,面帶笑意,「你比我想象的還要優秀幾分。」
「進去吧!」不等魏長生回話,魏修涯笑道。
定了定神,魏長生抬腳步入眼前朱紅木門。
說起來,這還是他第一次進入這通法閣,剛一進入,一座祭台就映入眼帘。
祭壇四四方方,高為九尺,長款各位一丈二尺,表面刻有複雜的紋理,祭壇下方堆放著一些金書玉冊。看起來頗為神秘,古韻十足。
祭壇朝東的一面刻有太陽星,大日高懸,接近祭壇頂端。朝西的一面刻有太陰星,明月低沉,接近地面。
《禮記祭義》記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備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意思就是說,祭壇刻有日月,對照東西兩方,用來區分上下,辨別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