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意欲何為
第523章 意欲何為
「楚國乃是上邦,楚王更是諸侯之望,怎能如此輕毀契約?」鄭度在宴席招待過鄧芝后,對其「質問」道。
質問的自然是楚國的軍隊,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撤離的事情。
只是……這都已經先宴請過,這「質問」顯得很沒有力度。
對鄧芝震懾更強的,其實是跪坐——在楚國坐椅子好幾年,無論正式場合還是私下裡,基本已經看不到跪坐,早就已經習慣,忽然又跪坐起來,還真有些腿麻!
鄧芝一邊隱晦的挪了挪姿勢之後,一邊從容的說道:「非是我大楚毀約,而是我方已有充分證據表明,是蜀國雇傭海寇掠奴,期間對楚國的海外疆域屢屢侵犯,甚至攻擊我大楚海軍。」
鄧芝說話之間,連眼睛都不眨,一如當初楚國人信誓旦旦的說,劉璋要先平漢中、再滅荊楚一樣。
「絕無此事!我主亦是仁義之人,豈會如此行事?何況海寇皆是魏人,與我益州山川相隔,如何能交易奴隸過來?此事顯然是魏國所謂!」鄭度全然拒絕承認,並且指向魏國。
而一旁的劉璋,早就被囑咐,先交給鄭度來應對,此時也不開口,只是裝作高深莫測的樣子坐在首位,偶爾看看另一邊的張松。
「哦?這麼說蜀侯是終於決定,要廢除奴役賣身制度?」鄧芝驚喜的說道。
鄭度聞言一愣,暗道:你也太會順桿爬,我只是說我家主公,沒道理要指使別人去「捕奴」而已,怎麼轉身就成了要廢除奴役賣身了?
西川那麼多士族,哪個家裡不是數不清的賣身契?
雖說……
不能算是「奴隸」,甚至大部分農戶,可能終其一生,也見不到主家用契約展現獠牙的一面,但奴役制度、或者說是廣飼匿戶的習慣,是深嵌在士族血脈中的。
本質上這不僅是為了盤剝,也是為了與「朝廷」爭人。
畢竟士族家裡多一戶匿戶,城姬的戶籍那就少一戶人,之後他們只需要對士族奉先,不需要對朝廷繳納稅賦,甚至久而久之,只知有主家、不知有朝廷。
楚國當初要廢除終身契,都歷經了多少坎坷、做了多少準備?
最好還是循序漸進,加之足夠大的利益盤,將這陋習「沖」了出去。
楚國的十年契,與之前的匿戶的最大區別,對個人來說,是減少了奴役,而對朝廷來說,卻是真正將每位楚民,都落到了戶籍中。
並不是被雇傭之後,對朝廷來說,就相當於沒有這個人……
不過如今突然在蜀侯這兒提出來,是怕蜀侯亡得還不夠快?
楚國也只是順勢用利益去「沖」,而不是生產力徹底發展到了這步,楚國的制度一向是略微領先於生產力的。
比如現在魏國在技術上,處處想學楚國,但依舊賣身契橫行,不僅奴役異族,在工坊中的工匠,也多是士族的「匿戶」——楚國的工坊制、技術,是朝廷推廣的,自然藉機將匿戶之利置換了出來,並且徹底用《楚律》封死,而魏國的工坊和技術,是和楚國學的,他們可不會白白拿出「匿戶」。
至於蜀國……
魏王曹操好歹有壓制士族的手腕,蜀侯劉璋如果敢這麼做,分分鐘益州就要內亂。
什麼?楚國來了,也不能再有匿戶?
那也是跟著楚王,比跟著劉璋有前途啊!
如果白圖真的放開了、願意給予益州士族,不下於現在的特權,怕是迫不及待要請楚軍進來的,不是一家兩家……
鄭度剛剛動了動嘴,還不等出聲,鄧芝便接著說道:「若是蜀侯真有此大義,楚王和一眾楚國同仁,定歡欣鼓舞,今後蜀國便是大楚的兄弟之國,哪怕是戰艦也願意交易……甚至贈送的!」鄧芝一副我大楚很敞亮的樣子。
理論上這些賜九錫的封侯,也都可以視作有自己的侯國,比如燕國。
只是其他輔漢諸侯,並不會彪炳自己的「侯國」,但說蜀國也不算有問題。
而鄭度聽了鄧芝的話,則是臉都已經氣歪——我們要戰艦做什麼?在山澗里開?
「咳咳,鄧大人誤會了,仆戶存在於西川,自有其道理……」
「這麼說蜀侯也的確很希望有更多的奴隸?」鄧芝聞言,立刻做出懷疑的樣子。
鄭度也看出鄧芝,完全是在胡攪蠻纏,於是也不再被動討饒,而是豎目道:「我蜀侯府沒有做過這種事情,若是楚國當真要以此欲加之罪,攻伐漢室宗親,則我蜀侯府也絕不坐以待斃,以我西川地勢之險、山水之惡,若是下定決心,徙民入城、堅壁清野,楚國又準備用幾年、用多少糧草攻略益州?
如今魏國與貴國在海上屢屢爆發衝突,齊侯、鄭侯也都枕戈待戰,若是益州這能拖住楚國十萬兵馬,也算是死得其所!」鄭度看似很激動的樣子。
鄭度敢破罐子破摔,也是因為此時張松和劉璋在場……
如果鄧芝真的不吃這套,張松會給劉璋打眼色,之後劉璋只要輕斥鄭度一番,讓他先退出去,便可以轉移話題。
至於訓斥的理由?
就說是自己不願意百姓受苦就可以,還體現了蜀侯的仁義,今後傳出去對蜀侯的名聲也更加有利。
當然,真實原因,其實是蜀侯對益州,根本沒有那麼大約束力,畢竟……是軍閥都沒有徹底轉型成功的諸侯!
真的在整個西川,搞軍民一體、一切以拖住楚國為目標,甚至不惜將益州百姓和士族作為「代價」……怕是當場就有人要棄蜀投楚。
即使暫時控制住的一部分,之後也會不斷有「異心」產生。
劉璋如果投降楚國,至少還有一世清閑,但如果是亡於內亂,那就只能給蜀侯府殉葬……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劉備和諸葛亮匯合,到了攻略西川的最後階段時,鄭度就曾建議劉璋,大規模遷徙百姓到易守難攻的地方,將外面控制不了的糧倉全都燒掉,拖到劉備撐不住、自然退去……
這招當時聽得劉備和諸葛亮也是一身冷汗。
畢竟劉璋能不能做到且不說,一旦要賭的話,的確荊州軍可能先撐不住!
不過劉璋根本沒敢賭,而是直接投降。
鄧芝也看出了鄭度的色厲內荏,絲毫不像鄭度想象中好糊弄的年輕人那樣,做出驚訝、或是忌憚的神色,而是淡然對蜀侯說道:「蜀侯仁義之諸侯,豈會如此行事?若是真有此等不義之舉,我大楚天兵,又豈惜糧草……」
鄭度一拳打在空處,而劉璋則是頻頻看向張松,似乎是想要知道,自己要不要開口。
不過這時張松先一步開口道:「楚國如今之敵,在北而不在西,楚王貿然再次出兵西川,究竟意欲何為?鄧先生可否示下?」
張松也是看出了楚國仍無滅蜀的準備,否則……但凡劉璋剛烈一些,楚國都要陷在這裡至少三成兵力,屆時楚國定成天下諸侯之所望——不懷好意的那種。
只是張松在缺少重要信息的情況下,也猜不出楚國是要做什麼……
畢竟……
楚國只是想再拖兩三年,等時機成熟,就在海上「畢其功於一役」,並且一舉令魏國萎靡、同時震驚北地,現在……只是為了令人看起來不那麼懷疑,拿蜀國出出氣而已——這種事情張松怎麼可能猜得到?
在張松、在天下人的視角里,渤海上原本完全在楚國一面的天平,正在漸漸倒向魏國好的吧?
甚至整個天下的形勢,如今都在漸漸倒向魏國好的吧?
張松懷疑現在漢室中的幾位「高人」,應該都在想要誘使楚國與魏國直接交戰了……
畢竟現在「誰都看得出」,楚國之所以有些頹勢,更多是因為和魏國之間隔著漢室諸侯,而直接與魏國衝突的地方,又都是在魏國更近的海域。
魏國表現出的侵略性,甚至令漢室有些不想再被動的為其藩障……
因為對楚國的不了解,尤其是對楚國在夷州、亶州的布置的不了解,對楚國的國力,他們還是有太多的小覷。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楚國哪怕沒有火炮真氣船、真的雙方使用相同的戰艦,也不可能敗給魏國……
畢竟魏國海軍沉沒一艘主艦,算是傷筋動骨,世家沉沒一艘主艦,基本意味著要退出海上利益的競爭,而楚國沉沒一艘主艦……將士的傷亡令人悲慟,但僅從戰艦角度來說,這都算是拉動了內需!
如果真的全面開戰,楚國在並不破壞任何國內工坊生態的情況下,就可以時時刻刻的有新戰艦下水——比戰鬥中被擊沉的速度更快的那種。
哪怕艦隊二換一,一年後也是魏國先壓榨得國內民眾大把的家破人亡,而楚國……還歡欣鼓舞的正完成新訂單。
這也是工業化后潛在好處——戰爭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前,不會脫離自身的「舒適區」,不像農業文明一樣,只要動刀、基本就離開了舒適區……
除非魏國能一口氣攻上楚國,否則怎麼可能是生產效率最高、並且還額外有「全天下」養著的楚國能拖?
甚至很難將楚國,逼出「戰爭損耗尚在拉動內需區間內」的舒適區,進入戰爭損害國力的階段……
除非正如張松所想,楚國真的三成國力被拖在益州,到時肯定各方諸侯都看準時機,令楚國陷入透支國力的苦戰狀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