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城姬三國> 第443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

第443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

  第443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


  趙爽、闞澤、嚴畯三人現在還都年輕,沒有日後的學識。


  不過受到大將軍府、楚國的影響,近幾年闞澤、嚴畯也越發的向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中,他們原本的「副業」方面去發展。


  畢竟對工部的扶持、以及工部的成就與地位都顯而易見,並且……真的要拼為官施政、征戰沙場,他們也就是二流資質!


  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今得以在第一屆科舉中一鳴驚人、C位出仕。


  同樣驚喜的還有禮部的第二鄧芝……


  鄧芝今年也不過二十有五,出身荊州新野。


  歷史上鄧芝是在荊州大亂的時候,全家入蜀定居,而且鄧芝又是大器晚成的類型,在劉備入蜀后才被啟用,因為活到了七十多歲,後期可以說是蜀國的中流砥柱。


  然而如今荊州歸楚,絕大部分原本遷走的荊州人,都做出了與歷史中不同的選擇,也包括鄧芝一家。


  鄧芝自己覺得,最有把握的應該是軍科,的確歷史上的鄧芝,也是以軍功為主,老年時遷車騎將軍、假節……


  不過這次鄧芝在軍科,只是勉強拿了個「乙」——畢竟本來鄧芝就是大器晚成的類型,而且還是那種「把厲害的都拖死的差不多了」才出頭的大器晚成,真論歷史戰績也乏善可陳。


  但提起鄧芝,他的另一件事迹很有名——出使東吳。


  而且不是普通的出使,是在夷陵之戰中蜀國慘敗、劉備死在白帝城后,鄧芝負責了這次職責與意義都十分重大的出使!

  那時候是什麼境況?

  關羽被呂蒙白衣渡江、一波打懵,敗走麥城被俘后,東吳將其斬首,張飛因此而盛怒宿醉之下鞭打下屬,被手下叛將割了腦袋,送到了東吳,劉備傾益州之兵意欲復仇,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得丟盔棄甲不說,劉備本人也一病不起、病死白帝……


  不僅是益州勢力最危急的時候,而且也是與東吳的關係最僵的時候。


  諸葛亮這時力排眾議,壓下了內部的悲憤與反對,決定與東吳修好,以待日後,為蜀漢指了明路,同時對於鄧芝來說,這一行的壓力可想而知。


  自家主公剛剛被人錘死,自己勁勁兒的去求和,內外雙重壓力下,足以令人進退失據。


  不過諸葛亮這次沒有看錯人,鄧芝出使東吳,雖然一開始吃了閉門羹,但最終向孫權痛陳利弊之後,說服了孫權,令蜀吳再次修好。


  其中固然有大勢所迫的成分在內,畢竟魏國才是最大的敵人,但能夠在當時的情況下,令孫權順應大勢,鄧芝的口才、心態,以及交涉邏輯也非同小可。


  如今的楚國科舉,也正是因為在模擬出使的問題中,鄧芝的回答十分驚艷,最終斬獲了禮科的第二!

  對這結果,鄧芝自然十分驚喜……最多是心裡有些怪怪的,本來想要戎馬一生,結果在禮科被給予了更高的評價?


  恩,那我以後還是向禮部發展好了!

  至於在禮科力壓鄧芝的榜首陸績,包括白圖在內、以及楚國朝官,就要更熟悉得多。


  年方十五,和第一次見到白圖時的陸遜差不多大。


  而且是陸遜的叔叔,陸康的小兒子,看這年齡差就知道,可謂是他老而彌堅的證明、在各種意義上,都是陸康的驕傲……


  歷史上的陸績,也是以「神童」著稱,和鄧芝這種大器晚成的寒門子弟,截然相反。


  只是陸績「神」的方向,是在當時顯得很「復古」的德治、禮治,以及經義研究方面。


  如果是在兩漢太平年景,陸績肯定會成為江東陸氏的真正代表性人物,不過在三國時代……陸遜、陸抗這些「能打的」才最亮眼!


  不過即便如此,十五歲的陸績,也在禮科交上了令人驚艷的答卷,陸康今天笑得嘴角快要咧到耳根……


  陸績也是楚國第一屆科舉,七科中最年輕的榜首!

  而原本盯著這位置的潘濬,心裡更是五味雜陳,他在最有把握的禮科,不僅輸給了十五歲的少年郎,而且連前三都沒進去。


  潘濬是荊州武陵人,師從宋忠——沒錯,就是那個在大將軍府時期,因為不滿白圖「殺一人如殺我父」言論,與孔融隔空論辯,最終因為王朗支招,落入了孔融的陷阱,因為詆毀白圖,而被百姓門前潑糞、清名盡毀的那位荊州大儒……


  白圖這次去荊州,還特地看望了宋忠,絕口不提當年之事,只當他是普通的因病致仕,不僅送上補品,而且名義上還鼓勵了宋忠,即使身體不好、不能出仕,以後有什麼意見也可以向朝廷反應。


  不論是出於感動、還是「識時務」,宋忠表現得十分恭順,甚至當場作賦三篇,歌頌楚王、歌頌楚學、歌頌楚政!

  即使沒有此事,潘濬也不會因為老師的遭遇,就拒絕出仕,這也符合如今的主流風氣,原本歷史上陸康還死於孫策攻廬江中了呢……


  只是參加科舉的時候,潘濬也未嘗沒有「讓你們見識一下,我們荊州儒生的厲害」的想法,結果……禮科雖然拿了甲,但未入前三,在他看來根本不值得吹噓。


  但是!


  在刑科上,潘濬居然拿了榜首!

  一來自然要歸功於潘濬認真複習,《楚律》背的滾瓜爛熟,二來……潘濬的歷史評價可是「為人聰察」、「有機理」,也就是這個人善於觀微推斷,並且邏輯思維很強。


  在那些奇葩的罪名推論題中,潘濬是少有的能夠濾清思路、正確歸罪的士子,這可不是背明白《楚律》就能做到的,而在推理題中,潘濬的表現也十分突出。


  刑部榜首,當之無愧……


  只是潘濬見到發布的成績之後,心中滋味很複雜。


  當初的「殺一人如殺我父」的直接誘因,就是白圖整肅軍紀,堅持斬首為禍百姓的將領,當時雖然還沒有《楚律》,但卻是《楚律》前身的「揚州約法」的代表性事件。


  現在作為宋忠的學生,他在禮科表現只是普普通通的拿了個「甲」,卻在刑部拿了榜首。


  恩,不知道宋忠知道后,會不會再作賦一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