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變化的禮部
第441章 變化的禮部
除了魏國的劉曄之外,簡雍、柳毅還有其他各方的使者,聯合起來一同與禮部會談。
甚至在科舉的時候,連并州都來了使者——夏昭。
這廝是袁紹的外甥高幹,麾下的將領!
打著代表并州刺史高幹,向楚國獻禮、恭賀楚王大婚的名義,一路隱藏身份、不知繞了多少遠路,來到了楚國。
白圖在金陵大學的時候,就接到了并州使者進入壽春的消息,不過……什麼高幹、什麼夏昭,顯然沒重要到讓白圖提前出來。
實際上高幹派人來楚國,也的確只是「隨口一舔」,畢竟現在決定并州生死的,是馳騁河東的鄭侯張燕,以及爭霸稱霸北方的魏國。
現在高幹也是徹底不再管他表弟袁譚,名目張膽的向曹操和輔漢各方兩面討好,希望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這次在白圖面前伏低做小,看似很恭敬,不過如果以為他真要歸附楚國,未免就太自作多情。
只是人家感情牌打得好,夏昭一到金陵,知道見不到白圖之後,也一刻不閑著,風塵僕僕的就去拜訪樞密使呂布,之後向呂布大倒苦水,宗旨就是要陳述——不是高幹不努力,并州異族太兇殘!
不過哪怕在群獠環伺下,高幹也會繼承并州軍的意志,保護并州百姓,爭取早日收復河套……
信他個鬼!
呂布也不信,但是作為老并州人,呂布的確吃這套,對高幹的印象也緩和了不少。
夏昭來楚國,除了隨口一舔之外,也是想要打聽一下板甲的事情,用夏昭的話說,那就是高幹力有未逮,期望楚國看在同胞之誼上,不吝援手、救救并州。
援不了手也不要緊,援幾套板甲,他就能按著南匈奴和諸羌揍!
簡雍、劉曄等人在科舉結束,離開金陵大學后,才知道高幹這個不要臉的也派人來了。
不過無論心裡多麼MMP,臉上都是笑嘻嘻的,甚至簡雍還邀請他一同與禮部會談。
至於劉曄則是唯一沒有攙和的使者……
畢竟魏楚板甲交易,白圖都已經點頭,而且沖著雙方現在的交情,魏國怎麼也能拿個最低價,不如直接讓簡雍他們打個先頭戰,在心裡上給楚國一種「魏國比他們更親近」的感覺。
最終簡雍等人倒是也都如願,爭取到了板甲交易的許可,只是……禮部再三強調,價格會很高,需要他們自己與戶部商談,令他們有些出汗。
……
從江山苑的禮部官署出來之後,簡雍有些感慨的嘆息了一聲,帶著三分欣賞、以及七分的無奈。
柳毅見狀問道:「簡兄何故嘆息?不會是被禮部說得頭疼了吧?」他和簡雍算是比較熟悉的,而且遼東和坐鎮青徐二州的劉備,也沒什麼利益衝突,自然能開得起玩笑。
然而簡雍卻嚴肅的看了看柳毅,之後反問道:「柳兄不這麼覺得嗎?」
柳毅聞言一滯——除了夏昭沒有經驗之外,其他人其實都有這感覺!
簡雍以前感覺,出使楚國的時候,只有面對楚王、亦或是群臣的時候,會比較棘手,單獨在外交層面應對禮部,其實要容易得多,相當於已經通關了,再走個流程而已。
然而現在即使是禮部,也越發的「人心不古」起來。
以前是楚王和魯肅、賈詡等人的那關不好過,只要他們那裡吐口,再和禮部接洽,其實很有「套路」,而現在……禮部也越來越專業!
本來禮部的主要職權,就是推廣教化和對外交涉……
不過在對外交涉方面,「禮」只是外皮,禮部並沒有決定權,並不是只要符合「禮」,禮部就可以做主答應什麼外交條件。
真正的內核,是按照六部一同商定的國策,來為楚國爭取最大利益!
甚至推廣教化,也不僅僅是鄉學、縣學這類「教化」,還包括以戲曲等手段,對內、對外的宣揚楚國威德,也是推廣教化的一部分。
這就有些難為禮部的老學究們,為此禮部也在革新。
不僅提拔一批巧舌善辯之事上來,彌補以「大儒」為主的禮部,在外交方面的缺陷,同時原本儒家在禮部的權威,也有意的在被削弱!
因為禮部要宣揚的是「楚」,而不是「儒」……
善辯之士,按照先秦的學術劃分,接近於縱橫家,按照後世的劃分,應該算是「陰陽家」(大霧),畢竟說話總是陰陽怪氣的。
這樣的人才也一直沒有消失,只是大儒們對於這類人才,一向是敬而遠之,現在要他們也和自己一起,經營「維護禮樂」、「宣播教化」的禮部,就令他們有些彆扭。
有種我的禮部髒了的感覺……
不過效果也很明顯,現在禮部已經越來越正規,之前要楚王這位「最終決定者」,以及民部、戶部等等部門,來直面外來使者,才是並不正規的「權宜之計」。
畢竟萬一和禮部談崩了,還有楚王可以兜著,但是和楚王談崩了,那就是崩了!
直接面對外臣的,就應該是禮部才對。
只是以前禮部不大擅長這方面,揚州牧、將軍府的盤子也不夠大,所以才一直「權宜」著。
而這一次……
簡雍等人紛紛在禮部吃了軟釘子,一個個說話滴水不漏,並且也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套路——也就是用大義來壓制對方話語權。
是否能交易,由禮部批複——可以。
如何交易,需要他們再去和戶部的小氣鬼、扒皮王們去談……
對於變革,禮部雖小有反彈,但至少比刑部的改革,要容易得多。
畢竟如今有孔融這位鐵杆的「楚派」坐鎮禮部,經過這麼多年的包裝,孔融的儒林地位也已經水漲船高,去年名馳海內、儼然一派宗師的大儒鄭玄病故之後,孔融已經隱隱有新一代儒林魁首的氣象。
王朗的好兒子、白圖的好臣子,古代著名的「經義發明家」王肅,也已經在白圖與孔融的栽培下,現在不過十六七歲、尚未及冠就已經踏上了「發明經義」的道路,正在江陵附近,發明……不,是挖掘儒家文化遺址。
眾所周知的孔子見兩小兒辯日,就是在先秦楚國的國都、也就是現在的江陵附近,那裡也即將出土一些與現代儒學不同的經義。
不管別人信不信,楚王白圖、儒林魁首孔融,都將先信為敬,之後順理成章的獲得儒家的最終解釋權,為儒學更好的為楚學服務……
東東:再次PY——《我不想當人啦》:我路非是勵志要成為海……不對……舅舅!我不做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