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城姬三國> 第107章 名士

第107章 名士

  第107章 名士

  白圖將豫章一分為三,也的確是為了「分而治之」,豫章的面積太廣闊,其中的人口、政務,早就超過了劃分豫章郡時的情況。


  正如荀彧所說,豫章北部、也就是現在「鄱陽郡」,縣城更密集,山越的生存空間不大,而且有不少良田,完全可以作為屯田之用。


  而中部、南部的山越之禍,其情況也並不相同,中部、也就是現在豫章郡,其中的所謂「山越」,多是漢民為了躲避暴政,而上山逃役避稅。


  南部、就是現在的廬陵郡,縣城稀疏,最南部幾乎沒有縣城,這裡的山越,其中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古越人土著,而且也更加激進,經常進攻縣城掠奪的,就是這部分山越!

  這也是最頑固的山越活躍地帶之一,甚至在東吳中後期的時候,江東山越已經被平定的差不多,但也依舊在廬陵郡的南部,設立「廬陵南部都尉」,來壓制最後一部分負隅頑抗的山越。


  「從郡守的安排來看,白公應該是想要優先開發鄱陽郡,廬陵郡的郡守,甚至有可能不會真正上任。」荀彧繼續分析著。


  這倒也真被他猜著,白圖將孫策任命為鄱陽太守時,也叮囑他以屯田為重,並且承諾一年之內,會遷他做丹陽太守——到時他就又可以在對峙江夏的第一線。


  至於現在的丹陽太守甘寧,白圖給他留的是會稽太守。


  會稽多山多木,又臨近海岸線,方便製造海船,東尋夷州、北上遼東,都是要靠海路的。


  三國時期,東吳政權便已經發現了夷州、也就是後世的寶島,只是可惜孫權當時並沒有在意,連發現者衛溫、諸葛直也被以「違詔無功」的名義誅殺。


  走海路去遼東買戰馬的想法,也是孫權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虞翻就是因為反對孫權海路北上的想法而被貶。


  當時東吳的海航技術,的確還沒有孫權想象中那麼高,雖然成功抵達遼東,但是返回時卻因為風浪太大而不得不暫留,結果被曹魏鎮守北疆的田豫率軍擊敗。


  話說……白圖看到虞翻時,也有些惴惴,這廝的烏鴉嘴甚是厲害——說孫策會被刺殺、孫策就被刺殺,說孫權的船隊要經歷風浪和北軍的狙擊,果然船隊該倒的霉、一樣都不少!


  不過白圖有自信在三年內,令會稽建造出超越東吳巔峰、達到南北朝乃至唐初技術水平的海船,到時海路作戰、運輸,將成為江東的巨大優勢。


  航海技術和海船工藝一樣,白圖只能提供「捷徑」,後者必須要工匠們自己沿著捷徑和指引,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關,而前者更是需要海員們,在漸漸結合實際的培養經驗——不可能一個普通人,拿著幾本《航海大百科》、《水手小竅門》、《航海家三百問》,就能夠出海!

  這種情況下,海軍需要一位有開拓進取精神的主將,白圖覺得甘寧很合適……


  只是現在要全力屯糧,海船什麼的,至少要一年後再說,各個郡守的調動也不好過於頻繁,所以白圖先將鄱陽郡交給了孫策。


  至於周尚,則是和孫賁、吳景,一起來面見的白圖,顯然在孫策一根筋的情況下,他們也不願意給白圖一個和孫策抱團的形象,以免白圖對自己、對孫策都有想法。


  這三人,白圖雖都未曾謀面,不過周尚曾經在白圖剛到江東時,對他有所資助。


  雖然當時周尚主要是為孫策著想,但這人情白圖還記得,於是便封了周尚一個廬陵太守,令周氏、孫氏、吳氏安心。


  也正如荀彧所料,周尚並不會真正上任——如果真的下定決心,要整治廬陵山越,白圖肯定會派一員善戰之將前往,而不是任命周尚。


  為了準備來年抵禦大旱,白圖現在不想和廬陵山越死磕……


  至於中部的豫章郡、以及現在的會稽郡,理論上太守依舊是華歆和王朗。


  雖然他們已經請辭,但白圖至少也要等他們到曲阿,再當面安撫、批准他們的請辭。


  兩人都是自覺請辭讓權,和許貢完全是兩種情況,直接擼了許貢的太守,也是為了表達不滿,而對華歆和王朗,白圖也沒必要那麼迫不及待,顯得吃相難看。


  何況這兩人白圖都是想要留下的……


  華歆和王朗可不是只會乘船避難,也不是只會在陣前饒舌。


  這兩位都是日後在曹魏,做到三公之位的大佬,華歆更是曹丕留給曹叡的託孤大臣,王朗的孫女還是司馬昭的妻子,他兒子更是難得的人才,假託聖人之名寫了幾本假經義,一千多年後才被後人打假——這不就是白圖想要的人才嗎?


  而從能力上來說,華歆、王朗若是在盛世,都足以牧守一方,雖然在亂世之中,作為地方大員的話難有作為,但與其說他們是不適應亂世,不如說他們根本就沒想要去適應這亂世。


  就大局觀上來說,也很難確定他們究竟有沒有認識到,漢王朝已經行將就木,不過對於華歆、王朗這類典型的「臣子」來說,這隻影響他們未來的選擇,不影響他們現在選擇。


  他們的目標並不是匡扶漢室、重整朝綱,也並不是輔佐新主、克定亂世,而是聲名煊赫、是留名於史、是聞達於諸侯、是蔭庇子孫……


  兩人也都是寒門,不過卻和那些名聲不顯的寒門子弟不同,好歹都已經奮鬥過十幾二十年,兩人早就過了被人以「出身」相視的年紀,現在算是名士。


  華歆早年還和好友管寧一起種地,見到金條也動心、看到達官顯貴路過也忍不住看熱鬧,因此還被管寧鄙視。


  王朗更不用說,出身東海郯縣王氏,而後世的東海王氏,都是認「王朗」為祖,也就是說……王朗之前,東海郯縣王氏根本沒什麼大人物。


  不過兩人的老師,都是前朝的三公大佬,現在又都是三四十歲、正當壯年,故而名聲不小。


  兩人的才能,在穩固的政治環境下,更加能夠得到施展,所以在歷史上,朝廷徵召之後,兩人都捨棄江東,直接回朝中任職。


  雖然論指點江山、排兵布陣,兩人並非擅長,但能在人才濟濟的曹魏,坐得三公高位,也足見其才學。


  為了更好把握兩人的為政理念,白圖還特地從城姬這裡,調取了會稽和豫章近年來行政卷宗……


  現在白圖所得到的情報來看,華歆治理地方時,以「教化」為重,本身也修身持正。


  他治下的民眾,民風更加淳樸,顯然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為目標,之前他擔任豫章太守,也是漢室期望能夠「教化」那些山越。


  可惜亂世一起,人心不定,華歆的德治效果在亂世也大大降低!


  而王朗在地方,則是擅長治獄,但厭惡苛政酷刑,在會稽時見到當地百姓,將秦始皇與夏禹同廟后,堅決予以取締……


  在孫策歸來的一個月後,這兩位腿腳實在不好,而且路上還拖拖拉拉的名士,終於已經抵達吳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