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兵臨大都
第363章 兵臨大都
北宋、金、元三個政權交替,對開封早已經是物是人非,然而開封鐵塔似乎沒受到什麼影響。
仁宗皇佑元年,鐵塔始建,三十年而成。
其八角十三層,高十七丈,鐵色琉璃瓦遍飾全身,色調具有鐵打銅鑄的深厚氣質,因此稱鐵塔。
因為金元皆崇信佛教,對鐵塔維護頗多,因此二百五十年,依舊如故。
皇帝駕臨開封,肯定是要來看一看。
帶著太子、文天祥到了塔頂,極目遠眺,只見天地蒼茫,十分壯闊。
「陛下。」文天祥笑道:「臣明年致仕就國,卻有一樁遺憾,敢請陛下成全。」
「一眨眼,二十年了,似乎文相回朝就在昨日。」趙昰感慨萬千。
明年,李庭芝等一干人任期滿十年,為了長遠計,沒有一人選擇繼續連任。
皇帝很不捨得。
但是說好的十年就是十年,不能給後世的權臣開口子。
以後,除非是外敵入侵的情況下,否則輔臣絕對沒機會連任的,畢竟李庭芝文天祥這等力挽狂瀾的中興之臣都沒連任,後來者憑什麼?
話又說回來,十年任期搞的外敵入侵國內,又哪來的臉連任呢?
「文相但說無妨,天上地下,只要國朝能夠辦到的,我必定滿足。」趙昰說道。
「臣之遺憾,在於未曾親耳聽陛下作詩。」文天祥說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想來,依舊心潮澎湃。
臣請陛下作詩一首,以為臣致仕送行之用。」
趙昰暗暗搓了搓牙花子,感覺很複雜。
原主誇盜版,怎麼好意思啊?
問題是,文丞相忙確實是忙,卻沒有了痛苦的遭遇,不但沒有過零丁洋,連正氣歌都沒了,堪稱人類一大損失。
但要是讓皇帝再把原主的盜版出來,確實是不好意思。
想了片刻,趙昰念道:「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好,今日得見如此好詩,足慰平身。」文天祥興奮地喝彩。
「父皇。」趙勝帶著糾結說道:「說太祖稍遜風騷,似乎不太……」
「無妨。」文天祥興緻勃勃地說道:「太祖雖然開國,卻不能北滅契丹,稍遜風騷已經是美飾。
至於說不孝,哼,若非陛下再續國祚,太祖便無饗食,此乃大孝也!」
喏,看看,這就是皇帝的好處。
若非皇帝念出這詩,文字獄里走一遭的概率不大,仕途肯定就不要想。
然而文天祥興緻勃勃地點評,讓皇帝內心頗為尷尬。
說實在的,皇帝讀書這麼多年,作詩沒什麼問題,而且也能在水準之上,但是佳作就很難,所以皇帝根本不作詩。
今天要不是文天祥請求,肯定不會這樣的。 就在這時,一親衛匆匆上來,道:「啟奏陛下,張元帥急報,白溝河元軍大規模兵變,王師趁機過河。」
「好!」趙昰大笑道:「原以為白溝河會阻上一阻,卻不想韃子倒行逆施,引發兵變,可見偽元命不久矣。」
最主要的是,這條消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緩解了皇帝的尷尬。
「恭喜陛下。」文天祥同樣喜笑顏開,說道:「白溝河即下,大軍可長驅直入,待天暖時分,便可直擊偽元大都。」
春末的時候,宋軍拿下了清州,隨即發兵白溝河。
這裡曾經是宋遼的邊界線,只是時過境遷,已經沒有曾經的堡壘軍寨,五年休戰期間,元庭拉出了一條防線。
本來宋軍的計劃有二,一是趁著夏天風向合適的時候,海師突入河中,配合陸軍行事,二是直接繞過白溝河,於後方登陸。
只是元海師突入外海,宋海師不得不全力圍剿,無法提供助力。
張世傑組織了強攻,但是所建浮橋全部被擊毀,好不容易等到冬天河面封凍的時候,元軍不但用大炮轟擊冰面,還趁機加固了工事。
原以為只能等海師騰出手來執行原計劃,卻不想天降橫財。
「朕欲往前線勞軍,文相以為如何?」趙昰興沖沖地問道。
「張元帥功高,眾將士忠勇,陛下確實應該慰勞。」文天祥說道:「只是戰場無常,或有危險,請留太子坐鎮後方。」
「文相此言差矣!」趙勝頗不服氣地反駁道:「想當初父皇登基時,溫州遇襲,父皇尚不及槍長便領軍衝擊,若非父皇勇往直前,何來國朝如今局面?
莫說危險只是可能,便是真的有危險,張元帥十萬大軍在側,內里又有一萬禁軍,何懼之有?」
「殿下,此一時彼一時也!」文天祥搖頭說道:「大好局面下,更要穩打穩紮,最好是一點風險不要有,皇帝太子同臨前線便是大忌,絕不可取。」
「文相言之有理。」趙昰果斷賣了大兒子,道:「你出來大半年了,如今已經是年底,趕快回去陪你祖母過年吧。」
「父皇何不回去?兒臣可慰勞諸軍。」趙勝急了。
「嗯,待爾力壯時再來與乃翁分說,此時但聽安排,若有違逆,皮帶伺候。」趙昰獰笑著說道。
「父皇……父皇……」趙勝氣了個半死,卻沒敢把無賴兩個字吐出來。
倒不是說要給皇帝留面子,實在是皇帝真的敢抽皮帶下狠手的。
以前在宮裡還有皇太后護著,皇帝要收斂著,如今在外面可是哭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的局面,該忍就忍吧。
於是,滿肚子都是火的太子殿下恨恨地登車回京,而皇帝車駕啟程,繼續向北浪里個浪。
開封百姓很失落。
消息已經確定,皇帝即將設承天府為都,而開封府只得了一個中都的名號。
沒什麼卵用,百姓卻沒辦法。
而在前線,張世傑派出三萬前軍,一鼓作氣衝到了大都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