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皇帝回京
第309章 皇帝回京
本來,宋庭的大戰略是北攻南守,因此皇帝親自駕臨前線。
只是隨著洛陽戰事停歇,姜才部轉入防守,又沒想到安穩拿下開封的方法,皇帝便迴轉承天府。
剛回到宮中,甚至未顧得上去給楊氏請安,趙昰便召集內閣商議廣西戰事。
「江璆之意,抽調一個師南下,化南越為本土,同時拿下特磨道並全殲陳國寶部后,殺入雲南。」
陸秀夫說了江璆的彙報,又道:「樞密院並內閣商議后,認為趁機進兵雲南可行,入南越則兵力不足。」
「江璆部八萬兵,確實不足。」趙昰認可了陸秀夫的說法,又道:「再徵兵兩萬用於徵討南越如何?」
「陛下,哈散部尚未剿滅,各州縣都在防備,不好輕動。」陸秀夫搖頭說道:「且南越內戰多年,民生疲弊,恐怕無法就食於敵。」
徵兵當然不難,因為對軍兵將官的賞賜優厚,哪怕普通軍兵退伍后都能撈個小官當,百姓的從軍意願很強烈。
問題是養不起。
兩萬軍,一年口糧就要二十四萬石,即便海魚能抵一半,朝廷也抽不出這部分糧食,除非拆東牆補西牆,更別提前期配置武器裝備的耗費。
就食於敵只是理想狀態,兩萬人征南越,打仗是足夠的,維持秩序則需要大量僕從軍,保守估計不能少於十萬。
十二萬人,一年百萬石糧食的硬性指標,只會更多不會減少。
本來就被壓榨殘了,又一直在內戰,南越根本湊不出這麼多糧食,甚至為了恢復地方民生,前期還要填一筆進去。
「既然如此,便令江璆暫且擱置南越,以滅陳國寶為要。」趙昰說道。
「陛下放心,江璆早有預謀,必然能夠建功。」李庭芝說道:「廣南西路總管府政績出色,內閣以為當給以嘉獎,請陛下聖裁。」
「確實不錯,值得嘉獎。」趙昰認可了這個說法。
哈散在廣西腹地依舊橫著走,卻不再敢打城池。
當初他去橫州,在永定縣撞了一頭包。
永定縣軍民以五千人為代價,換掉了元兵兩千。
若是正規軍,防守打出這樣的交換比,主將不治罪都對不起軍兵,但是這可是民兵部隊,其實就是老百姓自發組織的軍隊,打成這樣無可挑剔。
「內閣有何意見?」趙昰問道。
李庭芝答道:「廣西總管凌震及以下各記一功勞,接戰各州縣,保城池不失者提一級,殉國者提兩級撫恤,百姓以軍兵撫恤,入忠烈祠英靈殿。」
「可。」趙昰說道:「叛亂各部,賊首不免,部民遷移。」
「臣遵旨。」李庭芝應下。
「陛下。」陸秀夫說道:「廣西局勢複雜,僅憑知縣縣尉主持防禦,實在勉強,臣請各縣增設防禦使,專職本縣防禦,縣尉佐之。」
「臣附議。」李庭芝說道:「待戰事平歇後取消。」
「可。」趙昰應下,道:「由上四軍抽調,亦可啟用年老退役者。」
廣西事情說完,話又轉到了山東戰事。
趙昰說道:「張世傑強攻濟南不下,戰事陷入僵持,姜才揮師東援,朕欲抽十萬軍渡海攻韃虜偽都,諸位以為如何?」 「陛下,如今已經是五月份,海上風暴漸起,渡海實在危險。」江洞庭說道。
「臣倒是以為可行,即便不能攻破偽元首都,亦可迫使各地韃虜回援,說不得就能給呂武部創造全殲玉昔帖木兒的機會。」李庭芝說道。
「只是要計劃好如何撤退,萬一強攻不下,可保退路無憂。」陸秀夫說道。
這個決定太過重大,不能確保萬無一失,樞密院絕不敢通過此令的,內閣者不會支持。
真要是把十萬大軍丟了,宋軍不但要立刻轉入守勢,更得蟄伏三五年以恢復元氣。
「待入秋風浪平息后再決定是否出兵,樞密院與內閣詳細商議。」趙昰揭過這茬,問道:「向日孔家來人暗通曲款,朕令各地辯論,如今民間風議如何?」
「陛下。」李庭芝說道:「此事依舊爭議頗大,非一時半會可定。」
「爭議何在?」趙昰不解。
按理說,割裂孔家與孔子是很容易理解的,特別是孔家確實給孔子蒙羞了。
李庭芝面露無奈,道:「支持保留孔家者為舊學,取消孔家多為新學,雙方爭論愈演愈烈,已有轉為新學舊學之爭的趨勢。」
趙昰聞言,感覺有些鬱悶,道:「早年,朕改白鷺洲書院課程,並言十二年行新科舉,卻不想依舊有如此多守舊之輩。
數學格物等科,效果明顯,其中佼佼者如何不得為官?
若朕因循守舊,恐怕國祚早已不存,遑論今日之局面。」
發泄了鬱悶,趙昰問道:「朝中以及各地方官吏可有黨爭之跡象?」
「陛下放心,此乃民間爭端,未曾有官員參與其中,朝中更無黨爭。」李庭芝回道。
趙昰起身走了兩步,道:「縱觀國史,靖康之禍產生,黨爭為重要原因,至高宗重續國祚,黨爭亦為平息,直至臨都被破。
黨爭,亡國之禍也,不可不防。
擬詔,凡起黨爭者,皆罷免,奪爵,永不起複。」
「陛下高瞻遠矚,臣奉詔。」李庭芝等人應下。
改革與守舊,戰爭與和平,這是高宗前後的兩大黨爭,起初或是為了國家考慮,爭著爭著就成了打擊政敵的手段
如今科舉即將進行大改,由原先的純文科變成文理並重,自然是觸動了無數人的利益。
假如有人藉此結黨並掀起黨爭,趙昰一點都不奇怪。
私心永遠大於公心嘛。
好在,已經為官的不需要科舉,最多是為子孫輩考慮一二,卻不值得以自己的前途做賭注。
軍政大事說完,小事不值得皇帝操心,大家各自散去。
趙昰沒有急著去後宮,而是招來文佛生,詢問文天祥的差事辦得如何了。
皇帝賜給陳州孤兒院養老院的物資被變賣,內閣自然是很生氣的,為了徹查,文天祥與陳文龍分別去浙江和福建調查此事。
去了差不多了一個半月,算上路上耗費的時間,文天祥應該是有結果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