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第168章 些許小事

第168章 些許小事

  第168章 些許小事

  「罪臣劉傑(劉漢傑、朵兒得)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二十餘降臣五體投地拜下,大氣不敢出一下。


  「免禮,平身。」趙昰仔細打量眾人。


  「謝吾皇。」眾人磕謝後起身。


  漢臣多文官,各地知縣知州,被元軍拋棄后選擇了喜迎王師,蒙古人只有朵兒得以及麾下的兩個百戶,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角色。


  漢臣即便不帥,也都周正,畢竟長的丑的要麼是丁大全要麼是鍾馗,不可能做地方官的。


  此時,眾人都盯著腳面,似乎看上面是否會開花。


  朵兒得膽子比較大,偷偷抬眼看向皇帝,卻發現雙方目光接個正著,立刻又低下頭去。


  趙昰開口說道:「爾等既已投降,前罪赦免,此次功勞照例升賞。」


  「多謝陛下。」眾人拜下。


  趙昰又道:「爾等來歸,世人眼中無忠義,然朝廷制度,論跡不論心,只要爾等盡責,便有嘉獎,若有過,依律責罰,諸卿謹記。」


  「臣謹遵聖諭。」眾人再拜。


  訓話完畢,自然是授予官職。


  文官都是被拋棄后投降,其實算不上主動反正,要麼去鎮東路要麼去瓊州路,遠是遠了點,倒也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


  朵兒得入太僕寺,劉傑為沿錢塘江副防禦使,劉漢傑轉為嘉興府都巡檢,閑置的意思還是比較明顯的。


  降將本來就該這樣,元庭大肆留用甚至提拔降官降將才是異數,而且規定三品之上出質子,其他各留親眷,也不能說完全信任。


  降官們謝恩而去,自然是輪到俘虜處置了。


  大量的俘虜用於修復城池,固然讓地方恢復的速度打打加快,卻也牽制了大量兵力,萬一發生叛亂,輕則害了百姓,重則影響防線。


  「且各地百姓陸續迴轉,急需掙錢糧以求活,政事堂意見,留部分無罪俘虜,余者發往後方礦場,不可赦免者,發往南寧國。


  各軍州府雇傭百姓勞作,且可效仿李相在揚州故事,使地方儘早恢復。」陳宜中說道。


  這處置沒毛病,各地照辦就是。


  「歷經大戰,各地又要重建,錢糧可能支應?」趙昰問道。


  「尚有富裕。」馬尚書第一次感覺如此揚眉吐氣。


  「本以為南越不戰而降,卻不想其棄國都而走,凌方舉因此陷於其中不得迴轉,諸卿可有良策?」趙昰問道。


  馬尚書揚眉吐氣全因凌方舉給力,雖說沒能如同占城一般一次運回來海量錢糧,卻也陸陸續續運回來了五十萬石糧食,十多萬金銀財貨,加上占城來的錢糧,中樞財政大為寬裕。


  「陛下,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臣以為當繼續扶持李氏打擊陳氏,以正本清源,彰顯國朝威儀。」馬廷鸞說道。


  「臣以為馬戶部所言在理。」趙與檡說道:「目下凌方舉擴軍兩萬,皆由李氏承擔糧餉,無需朝廷承擔分毫,其收集錢糧源源不絕,補益頗大,實難捨棄。」


  「朕倒是覺得,戶部禮部二尚書應當對調,諸卿以為如何?」趙昰笑道。


  大家都笑。


  戶部扯大旗,禮部說實例,可不應該對調嗎?

  笑完了,陸秀夫說道:「既令凌方舉長駐南越,當正其名,請陛下授凌方舉並李氏名義。」


  趙昰說道:「授李寧越國公,令其擇期來朝,凌方舉加南越宣撫使。」


  牟巘出列說道:「陛下,若是陳氏臣服,又當如何?」 呃……趙昰問道:「政事堂有何意見?」


  陳宜中回道:「臣回去后商議,若陳氏臣服,必然妥善應對,不失國朝體統。」


  這件事不太好應對。


  接受吧,置新扶持的李氏於何地?不接受吧,顯然只能打到底了。


  皇帝不太想操心,換了個話題,說道:「海上來信,元虜已佔據東瀛三島,東瀛人據守孤島,覆滅只在早晚,國朝當如何應對?」


  「陛下,東瀛未進國書,未遣使者,大不恭,臣以為當放任自流。」趙與檡說道。


  新皇繼偉,藩屬國不遣使祝賀就是失禮,不干你就不錯了,還想支援?

  「陛下,江北荊湖廣西元虜在側,大軍不宜輕動,且東瀛孤懸海外,無關大局,不予理會便是。」陳宜中從實際出發。


  「倒也不能置之不理。」陸秀夫說道:「元虜為佔東瀛,不斷增兵,臣以為可扶持一二,以牽制東瀛兵力。」


  「陸師不動,海師為主,調劉羽北上支援東瀛。」趙昰想了片刻,道:「若有必要,可售天雷於東瀛,錢糧之外,可以女子抵付,盡運往南寧國。」


  「陛下,師出無名,不妥。」趙與檡堅持己見。


  「不以朝廷名義便可。」趙昰說道:「商旅見義勇為,扶弱抑強,可也!」


  皇帝好歹沒喊出抗元援日,再設置一隻志願軍。


  事情這樣定了,趙昰又說道:「朕意,遣使者以賀新年為名出使元庭,目的有三,探聽虛實,接回太皇太后等人,交換俘虜,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為正統,不可以賀新年為名遣使於虜酋。」趙與檡從禮法上反對。


  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天子只能有一個,若是趙昰遣使去,相當於承認了忽必烈皇帝的正當性。


  這樣一來,以後北伐就不是收復失地,而是侵略。


  名義這東西,說起來懸乎,其實體現的很明顯,比如崔斌、孟祺等人,就是因為認定了忽必烈是正統才死心塌地的,若是忽必烈不是正統,他們可能主動來投。


  「陛下,三宮降,國朝體統皆失,且接回如何安置又是難題,殊無必要。」陳宜中委婉地提醒。


  以前沒有例子,但是未來的土木堡戰神搞了個奪門之變,這是活生生的後事之師。


  但對趙昰來說,趙小二要是想有的沒的,怕不是要被按在地上錘。


  「無妨。」趙昰說道:「孤兒寡母,勢窮力竭,不得已而為之,能接當接回,回來仿寧王成例安置。


  諸卿以為遣使不妥,擇一二俘虜放回,傳達朕意便是。」


  「陛下聖明。」諸臣應下,不再反對。


  最後一件事,因為臨安大體上已經安全,可以把楊氏和趙昺接來了。


  應有之義,畢竟楊氏有執政權,趙小三是天然繼承人,若是萬一……儘管不可能,卻不可不防。


  趙昰倒沒想這些有的沒的,只是單純覺得與其讓楊氏牽腸掛肚,不如接來臨安團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