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割肉

  第117章 割肉

  但凡名山大川,必有道觀寺廟,雁盪山同樣如此。


  南朝時,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盪山開山之始。


  唐時,西域高僧諾詎那因仰慕雁盪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盪山弘揚佛教,被奉為雁盪山佛教鼻祖。


  至本朝,雁盪山開發規模逐漸增大,至今日,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可謂鼎盛。


  菩提院,位於東雁盪山,其建於國朝初年,距離溫州城最近,香火最是鼎盛。


  因香客往來不休,山下百姓聚集,成了一個千餘戶的鎮子,名望佛鎮。


  客棧、酒肆、車馬行、甚至還有青樓,極其繁華。


  天微亮時,山門打開,寺里的書記度濟和尚領著沙彌火頭工下了山。


  進了鎮子,沙彌到第一家門前,沒等敲門,房主已經開門,遞了一個袋子過來,說道:「各位師父,本月房租已經備好。」


  「勞煩施主。」沙彌接過,清點確認二十二錢無誤,交給火頭工,火頭工清點后扔進框里,度濟賬本勾銷。


  然後走往下一家,日上三竿時,只收了百多戶民宅,已經裝了半框錢。


  「諸位,吃碗素麵再走。」度濟領著眾人到了一家賣面的店裡。


  「院里的八位師父,照舊八碗素麵。」夥計吆喝一聲,趕忙來挪凳子擦桌子,又問道:「各位師父請坐,還是照例來碗麵湯?」


  「勞煩施主。」度濟看了店裡,又道:「似乎客人比往常少了許多?」


  「戰火連天,溫州十個人里四個從軍去了,加上江心寺……」似乎覺得說這個不好,夥計賠了個笑,去端麵湯。


  因為英靈殿,江心寺香火尤勝以往,雁盪山裡各家都受到了巨大影響。


  菩提院倒也還好,不止是牌子老,還因為朱熹曾再這裡留下墨寶,頗得讀書人青睞。


  不一刻,面送來,點了香油,綴著青菜,不沾絲毫葷腥。


  店主在旁邊搓著手,欲言又止。


  「阿彌陀佛!」度濟說道:「施主所求,貧僧已知。


  寺里素有定律,本月例錢不能少,自下月起,定有減免,以保諸位施主生計。」


  「多謝師父,多謝師父。」店主歡天喜地。


  菩提院能夠流傳幾百年,憑的不止是森嚴的規矩,還有因時而變的策略。


  一行人忙到晚間,收了半條街,得錢五百餘貫。


  回到院里,度濟找到住持和監院,說道:「早間所見,人流不復往日,各家生意不興,按例,當削減例錢。」


  住持說道:「上月香火錢百二十貫,僅為往常三成,便定例錢三成。」


  「長老。」監院說道:「往日減免,有田產可補,如今田產不足,是否定為六成?」


  「規矩不可破。」住持說道:「如今民間略有富餘,待戰火平歇,香火自然恢復,不必急於一時。


  至於田產……爾已經錯過一次,當靜修去五毒心,免得牽連本寺。」


  「長老……」


  監院剛要說話,只聽外間有人叫道:「什麼人?」


  「某家皇城司胡風,奉令捉拿叛逆!」


  「禍事至矣,三百年傳承毀於一旦!」住持悲嘆。


  「一人做事一人當,掩藏劉深等人是我一人做的,絕不牽連本寺。」


  「好!」胡風踢開門,走進來,喝道:「勾結韃虜尚且如此理直氣壯,果真是修的好佛。」


  監院說道:「皇帝昏聵,朝廷無道,自當拒之。」


  「嘿,菩提院田產三萬五千畝,左近兩個山頭,山下一座鎮子,日入斗金,如此富裕尚不滿足……」胡風搖搖頭,揮手喝道:「來啊,查封菩提院,所有人就地拘押,一應財物封存。」


  「官人。」住持道:「度行隱藏賊人,本寺上下僅貧僧知曉,實與全寺無干。」


  「拿下。」胡風一聲令下,身後軍兵一擁而上,把三個和尚綁了。


  外面,刑部、大理寺的吏員監督皇城司執法,戶部的吏員卻直奔賬房。


  傳承三百年,不知道肥成什麼樣,大家可是期待的很。


  皇帝同樣期待。


  李有義為求痛快,把菩提院賣了個乾乾淨淨,當張雙國稟報的時候,趙昰立刻派出去胡風去查。


  第二天朝議時,胡風歸來稟報收穫。 「繳獲糧八千六百石,錢一萬八千貫……」


  「如此少?」趙昰不淡定了。


  「陛下。」胡風說道:「菩提院有大小銅佛一百二十餘座,輕則十餘斤,重則千斤,最大的一座有十二萬斤,若是融化重鑄,至少得錢二十萬貫。


  如此尚未計算房舍、山林、田地,若是保存菩提院,每月租金可得千貫。


  另外,和尚未曾審訊,想來有金銀私藏,數目定然不菲。」


  嘶~眾臣倒吸一口涼氣。


  當初皇帝把車都賣了,不過搞到了十四萬貫,卻不想一個和尚廟有這麼多錢……簡直豈有此理!

  馬廷鸞立刻拜下,道:「陛下,臣請令,盡查各地寺廟!」


  「不可。」陳宜中反對,道:「名不正言不順,朝廷豈可行強盜事?」


  陳文龍說道:「臣以為,有不法者依法懲處,抄沒財物亦可,卻不能枉法。」


  陳仲微說道:「菩提院僅此一家,余者並不富裕,不宜大動干戈。」


  大家不動心嗎?


  恨不得立刻再興滅佛事。


  但是無緣無故的,真不能隨便動手。


  法律是朝廷的威嚴,隨便違法相當於自己打自己的臉,倒不是說不能幹,而是不能隨意干。


  就像打擊豪強,是因為豪強普遍違法,至於說地方打擊豪強的違法之處,那是地方官府曲解朝廷政令,而不是朝廷政令本身有問題,這個絕不能搞錯。


  最主要的是,不是所有寺院都那麼有錢的,一概打擊容易落人口實。


  趙昰明白這點,卻不甘心,說道:「朝廷依舊困窘,寺廟積藏甚多,如何甘心?」


  陳文龍說道:「陛下,可興道教,逼迫佛教自願獻出倉儲,再依法清查不法。」


  馬廷鸞冷靜下來,說道:「陛下,菩提院財物可查繳,其院不能封,當善加經營,以保證望佛鎮收益。」


  「陛下。」趙與檡說道:「江心寺日漸局促,百姓供奉英靈不便,臣請遷英靈殿於菩提院。」


  「英靈殿不宜輕動。」陳宜中說道:「可令江心寺遷往菩提院,江心島改為英靈殿,專設祭祀官。」


  「只怕江心寺上下並不願意。」牟巘說道:「其自願修建英靈殿,又日日祭祀,於國有功,不可強迫。」


  「先把菩提院財物清點后運回。」趙昰敲著扶手想了一陣,說道:「往日,寺院道觀免稅,今日僅有田地收稅,不妥。


  朕意,其產業、香火錢,皆徵稅,諸卿意下如何?」


  佛祖身上刮金粉?諸人都是面面相覷。


  「產業稅照常例,香火稅抽九成!」趙昰補充道。


  「陛下。」陳宜中勸道:「百姓多愚昧,若是各家寺廟挑動,遺禍無窮,當三思而後行。」


  趙與檡說道:「確實,菩提院隱藏韃虜罪在不赦,然不足以打擊所有寺廟,當擇機待動。」


  不是不能動,而是理由不足。


  歷史上,三武一宗滅佛都是為了錢,但也不是說直接動手的,而是有一個醞釀的過程。


  比如魏太武帝時,很多和尚尼姑忍不住寂寞,敗壞了佛教名聲,後來長安僧人勾連胡人造反,由此引發了滅佛運動。


  後面幾次都是差不多的過程。


  佛教先把自己搞臭了,引發了眾怒,然後有重大違法,皇帝順勢掀桌子,百姓拍手稱快。


  而如今佛教徹底融入中國,百姓崇信,又深藏財富不露,名聲尚好,直接動手會讓百姓罵的。


  罵兩句其實沒什麼,問題是有個元朝在外面,相互勾結起來,恐怕有大麻煩。


  「戶部當清查天下寺廟,暗中準備,當時機成熟,直接動手。」皇帝不得不忍下這口氣。


  「陛下,如今江心寺與英靈殿互為一體,恐為阻礙,當預防。」趙與檡說道。


  因為英靈殿,江心寺廣受稱讚,連帶著佛教名聲都蒸蒸日上。


  可以說,只要江心寺與英靈殿互為一體,佛教就動不得。


  皇帝能有什麼辦法呢?當初太窮,有人承接英靈殿建設也就准了,如今反倒是為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