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4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卧室里,蔡氏機械地給趙昰擦著身體,三天里不眠不休,除了給趙昰喂水,就是重複這個動作。
突然,劉氏叫道:「夫人,陛下動了。」
蔡氏一個激靈,仔細看趙昰時,發現他已經睜開了眼睛。
「皇天庇佑,皇天庇佑~」蔡氏喃喃著起身,叫道:「來人,召太……」
話未出口,仰天就倒。
幸得劉氏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蔡氏。
趙昰說道:「召太醫。」
劉氏回過神來,叫道:「來人啊~陛下醒了,陛下醒了……」
叫了兩聲,眼淚嘩嘩地往下流。
呼啦啦,外面跑進來一群人。
朱明快步上前,仔細給趙昰搭了脈,長出一口氣,說道:「蒼天有眼,陛下安然無恙矣!」
除了有些虛弱,看不出任何問題。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陳宜中納頭拜下,眼眶通紅。
失去了才知道珍貴,差點失去同樣有體會,這幾天文天祥什麼都不幹,就跟他對著干,真的是受夠了。
以前皇帝好好的時候,哪有這些事。
文天祥如釋重負,跟著拜下三呼萬歲。
陳宜中不堪大用,中樞著實離不開皇帝主持,如今皇帝醒了,可以放心地就任地方了。
「太醫,速速替陸夫人診治。」
聽到皇帝說話,陸秀夫才發現自家媳婦還昏迷著呢,趕緊接到懷裡。
見陸秀夫帶著朱明去看蔡氏,趙昰放下心來,問道:「朕不過睡了一覺,諸卿何以齊聚於此?」
「陛下昏睡三日不醒,藥石無效,滴水難進,臣,臣……」陳宜中擦著眼睛,說不下去了。
總不能皇帝剛醒,就說臣以為皇帝要掛了吧。
聽到自己睡了三天,趙昰躺不住了,說道:「扶朕起來,召集諸公議事。」
「陛下不可。」陳宜中勸道:「至尊之軀,當愛之惜之,萬不可疏忽,但有差池,悔之晚矣。」
文天祥勸道:「陛下昏睡不醒,軍民惶恐,此時初醒,當休養生息,待身體好轉理事不遲。」
「朕無礙……」
陳文龍打斷道:「陛下且更衣進食,待精力恢復再說國事不遲。」
「臣等告退。」陳宜中立刻帶人離開,免得皇帝控制不住自己。
出了門,陳宜中說道:「得托天命,社稷必興。」
文天祥道:「陛下英明神武,我等自當盡心竭力輔佐。」
說我不盡心?陳宜中瞪了文天祥一眼,卻懶得反駁,說道:「傳信各方,陛下已醒,康泰無恙,軍民勿憂。」
立刻,城中響起無數官家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歡呼。
趙昰幹了些什麼事情,讓百姓如此歡喜?
一是丁口錢,有宋一朝,丁口錢都是朝廷主要的收入來源,兩浙地區每人每年要交百二十錢,差不多一個成年男丁三四天的工錢,一家四五口,一個月白忙。
二是房稅,每年都要交,按照房屋大小位置使用價值分為二十等,最低等的也要十來文錢,看似負擔不重,但是房子不好的人能有幾個錢?
另外穩定糧價,降低鹽價,都是給城市居民的極大優惠。
如此種種,百姓當然不願意皇帝出事。
房間里,趙昰一碗粥下肚,只覺得神清氣爽,整個世界都活了起來。
驚嚇過度,連日勞累,導致弱小的身體不堪重負,好在運氣好,最終轉危為安。
相對於溫州城裡歡欣鼓舞,董家則是愁雲慘淡。
董文炳大戰失利不說,自身更是舊疾複發,如今折返大都卻更加病重,加上死了董士元和董文用,真的是天塌了一般。
子董士選、侄董士卿等眾多晚輩接住董文炳一行人,見其昏睡不醒,不由悲從心來。 回到家,御醫診脈開藥,回頭就告訴忽必烈,董文炳沒救了。
征戰多年,受傷太多,此次悲慟之下,直接油盡燈枯,非人力可以挽回。
忽必烈顧念舊情,立即駕臨董文炳家探視。
看董文炳昏睡不醒,忽必烈感慨道:「大哥功高,卻落得如此下場,朕心甚痛。」
「聖上。」董文炳突然睜開眼睛,掙扎著行了個大禮,說道:「臣想到了,南兵用的是火藥,火藥,只是配方不同……」
見狀,忽必烈不喜反憂。
即便他自帶王霸之氣,也不可能一句話就讓垂死的人驚坐起,唯一的解釋就是迴光返照。
果然,董文炳似乎沒有生病一般,起來后臉色紅潤,對話如常。
「臣初時驚了心神,因此以為鬼神相助,今日思量,其實有硝煙味道,必是火藥無疑,南人改了配方,因此聲如雷霆,威力巨大。
新火藥必為南人依仗,陛下當懸賞天下,求能制者,或以細作刺其機密。」
「大哥憂國至此,朕……」
董文炳似乎沒聽到,自顧自說道:「即便不能仿製,當令眾人商議克制之法,天下萬物皆有應對。
陛下行王道,然多有不能體察聖意者,橫徵暴斂,侵佔田舍,掠民為奴,陛下當以能吏治之。
臨安告破,眾人皆以為天下已定,不以南人朝廷為意,輕敵無備,臣亦然,因此斷送五千兵將,文用士元死於非命,陛下不可不察。
臣將亡,不能追隨左右,乞請陛下勵精圖治,推進漢法,穩固社稷,天下混一,臣自可含笑九泉。」
忽必烈無言良久,道:「大哥愛朕至此,朕豈能負大哥?」
君臣說了許久,忽必烈離開,董文炳又洗了個澡,然後招來次子董士選,說道:「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至此,命也,願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死瞑目矣。」
話音剛落,氣絕而亡。
忽必烈收到消息,當即罷朝三日以示哀悼,只是阿術和阿裏海牙先後傳來消息,讓忽必烈不得不重開廷議。
「揚州潰亡兩萬有餘,李庭芝從容收攏軍民退往泰州,青田死三萬軍兵,崔斌以下多人被擒。豎子敗兵,安能如此?」
「臣死罪。」眾人拜下。
忽必烈一生氣,所有人都跟鵪鶉一樣,先請罪肯定沒錯的。
忽必烈說道:「誰去平定南方?」
眾人不約而同看向了伯顏。
倒不是不想立功,滅國之功誰不眼饞?只是那麼多驕兵悍將,而且元漢其他族裔都有,一般人協調不了。
論能力和資歷,伯顏都是數一數二的,論親疏,伯顏是正兒八經的蒙古貴族,論地位,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伯顏本來覺得自己達成了滅國成就,已經有了功高震主的危險,準備躺平的,結果形勢不允許,只得出列說道:「臣雖破南人臨都,卻未能克盡全功便輕敵得意,放縱宋人扶立新帝,負隅頑抗,終致前線大敗,損失慘重。
臣請南下,統領各軍攻破溫州,必擒孺口小兒獻於闕下,以將功補過。」
暗暗給自己的機靈點了個贊后,伯顏不得不慶幸自己的封賞還沒確定,不然這話可就沒法說了。
「可。」想到董文炳遺言,忽必烈補充道:「派出使者招降南人小皇帝及其以下,另約束駐軍,但有驕縱輕敵而失師者,縱兵侵害百姓者,皆嚴懲不貸。」
「臣謹遵聖諭。」伯顏領命。
當初伯顏南下攻宋之前,忽必烈對他說「昔曹彬以不嗜殺平江南,汝其體朕心,為吾曹彬可也」,不是說真的不殺人,而是嚴肅軍紀、寬待百姓以收攏民心,實現長治久安的目的。
整體上伯顏控制的不錯,除了為威懾各地而屠了常州,並沒有太過濫殺。
所以有詩說「伯顏丞相呂將軍,收了江南不殺人。昨日太皇請茶飯,滿朝朱紫盡降臣。」
宋朝人又不傻,要是元軍總是大殺特殺,那肯定不是「降臣」,早就提桶跑路了。
而阿裏海牙在荊湖殺的多,並且大肆扣留俘虜、搶掠百姓為奴隸,導致各地抵抗不絕,並且時有叛亂。
以前無所謂,隨手鎮壓的貨,不值一提,如今宋國有死灰復燃的勢頭,再這樣搞下去,南方就要回到宋國懷抱去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止趙昰知道,忽必烈也知道,所以特意吩咐伯顏約束軍紀,以鞏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