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大儺主> 第86章 移駕

第86章 移駕

  第86章 移駕

  傳說儺教在兩千年前的大周時期立教,當時方相既是儺教的儺首,也是大周負責儺事的神官。


  他手下有一百二十個使者,專門輔佐他,幫助他處理儺事。


  這些使者被稱為一百二十侲子。


  兩千年來,儺教有過迎神之舉,有的是迎接本教的儺神返回總堂,有的是接引外面的神去桃源洞做儺神。


  每一次迎神的場面都不小,過往史書都有記載。


  每次迎神都是一百二十侲子橫渡虛空降臨,抬著傳說中的大龍亭將神祇接走。


  這些事修行人大多聽說過,但是真正見過的沒幾個。


  今日儺教要在鳴春江江神廟前迎神,這可是天大的熱鬧。


  而且這次迎的儺神有三位,其中一位便是儺教第一凶神,開山將軍。


  按照那位大儺神的地位和名聲,儺教此來迎神的儀仗必定非常之隆重。


  所有人已睜大了眼睛,要看看傳說中的侲子和大龍亭。


  或許是天色太暗,或許是江霧太濃,又或許是別的什麼原因。


  江霧瀰漫,人影綽綽。


  一隊人影踩水過江,如黑龍在江面上筆直爬行,向南岸江神廟方向而去。


  這是絕大多數修士看到的畫面。


  他們既看不清侲子,也看不清大龍亭,只能通過黑色的輪廓,判斷出那些人拿著迎神常用的樂器和禮器。


  那隊伍彷彿與夜色融為了一體,在黑暗中穿梭,不是此方世界的活物,更像是從極遠處投下的幻影和殘像。


  只有少數修士依仗修為或者寶物,才能看穿那瀰漫的江霧和夜色,看清那隊伍的真實面目。


  珠兒是藏幽圓滿的修為,也是這一段流域的主人。


  迎神的隊伍到了她的地頭,自然瞞不過她的眼睛。


  她看到一條長長的隊伍,大概一百二十多人。


  他們幾乎都穿著黑衣,腦袋被紅布包裹著,臉上帶著一張金色的面具。


  那面具凶神惡煞,長著四隻眼睛,上兩隻眼睛閉著,下兩隻眼睛睜著,射出寸長的金芒。


  珠兒認得那是方相神的面具,她看到那面具只睜了兩隻眼睛,便知那些人的確是方相座下的侲子。


  為首的兩人各自扛著一面大旗,旗面在後,上寫「開道」二字。


  旗杆前方掛著一面鑼,比臉盆還要大。


  這是鳴鑼開道的人。


  接著細樂隊,拿著小鑼,銅鈴,棒子,金鐃,鼓等樂器,演奏著莊重的樂曲。


  後面的人舉著斧鉞,瓜錘,肅靜牌,迴避牌,高桿金燈,提燈,彩旗。


  在這一片彩旗之中,一桿高大威風的金色大旗格外突出。


  旗杆高三丈,巨大的旗面迎風招展,上面綉著方相神,持戈揚盾,眼放金光,栩栩如生。


  另一面綉著八個儺文,正是儺教的教義:驅鬼逐疫,天下太平。


  在彩旗之後,便是傘隊,有三色傘,黃龍傘,萬民傘,五色傘,七色傘。


  傘上寫著「吉祥如意」,「役鬼通神」,「五穀豐登」,「財源廣進」等字樣。


  在傘隊之後,一柄九色大傘又高又大,如華蓋般籠罩一方虛空。


  九層傘面層層疊疊,傘面和傘骨上綴著無數靈珠,寶玉和瑪瑙,在夜色中閃閃發光。


  傘沿上垂下一道道流蘇,顏色繽紛,華光閃耀,隨風飄動。


  在這九色大傘之下,有四個黃巾力士抬著一座形如亭子的物件,旁邊還有四個將軍騎馬守護著。


  這四個將軍威武莊嚴,戴著戰盔,背上插旗,身上的戰袍和胯下的戰馬同色,分別為紅白黑綠四色。


  珠兒看到那四個力士和四個將軍,便知被抬著的就是傳說中的九重天華大龍亭,也被稱為大龍亭。


  上為寶爐頂,高三丈,共九層,最下層像是個方形柜子。


  紅柱金瓦,上有雕花無數,如元寶,花卉,山川,江河,日月,星辰雕紋等,玄妙瑰麗,精緻華貴。


  每層的亭角下都掛著博山爐,煙氣裊裊,幻化成寸高的仙女,仙鶴,蛟龍,童子等形狀環繞在龍亭周圍。


  在亭柱上和亭檐下,雕有懸塑無數,如拿著蓮花的仙人,叼著寶珠的鸚鵡,手持寶瓶的神女等等,有的長如手臂,有的短如小指,數量繁多,造型精緻。


  每一個都姿態優美,豐滿柔潤,看著栩栩如生,精緻細膩。


  隊伍再往後面,便是散花的人,手提花籃,抓起各色紙花揮灑。


  花朵繽紛,隨江水飄走,很快就消失了,彷彿融入江水一樣。


  再往後是獻寶的人,他們托著木案,案上放著筆,印,刀,錘,劍,鍾,花籃,扇子等各種法器。


  珠兒目光從隊尾收回,落在那一尊大龍亭上,眼神又是震驚又是好奇。


  大龍亭是昔年大周天子賜給方相的,九層對應著九重天。


  昔年大周舉行國儺時,大周天子和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都乘坐此物巡天。


  據說里裡外外神像共有一萬多個,全都是昔年大周的神靈,外面的是小神,神官,神將,裡面的是三百六十五正神和祂們的部將從屬。


  大龍亭上的雕塑,象徵著大周天子率領萬神巡遊天地,是大周國力的彰顯。


  「爺爺沒瘋之前曾說,當年大周神劫之時,儺教諸神藏在龍亭才躲過了那一劫,不知是真的還是假的?」


  就在珠兒胡思亂想的時候,迎神的隊伍已走到了岸邊。


  鐺的一聲鑼響,為首的鳴鑼者停住腳步,站在水上,沒有上岸。


  後面整個隊伍也跟著聽了下來,鑼聲一響,所有人的動作都停住,彷彿瞬間靜止了,熱鬧的樂聲也突然消失。


  圍觀的人眼神一定,他們不知道隊伍怎麼突然停住了。 天地忽然暗淡,江上濃霧越來越重,將那些人影淹沒其中,擋住了圍觀之人的視線。


  忽然,那濃霧之中一點金光閃耀,隨後顯出一桿大旗。


  旗面隨風招展,獵獵作響,上面金線修成的方相神正在起舞,四目金光閃耀,手中金戈金盾交擊,發出砰砰砰的巨響。


  「儺!儺!儺……」


  方相神每一次擊打戈盾,都會發出一聲怒吼,沉悶如雷,彷彿遠古巨人發出的咆哮,震動虛空,在天地間回蕩。


  安平城西郊一座莊園內,一個眉心有白蓮印記的女人面色一變,轉身便消失了。


  她一消失,桌上那個盛水的銀盆立刻炸裂,水花四濺,整個屋子都被巨大的響聲震塌了。


  元寶山,山市上空響起咔嚓一聲,巨大的金色圓光鏡瞬間崩碎,無數金色碎片在空中飛散,化成點點金色塵埃。


  與此同時,天地各處窺探鳴春江的法術都被那沉悶的聲音破了法。


  方相連續喊了九聲「儺」之後,便隱去了身形,那大旗也消失在迷霧中。


  接著,附近圍觀的人看到迎神的隊伍從濃霧中沖了出來。


  他們身形虛幻如鬼魅,一步一閃,每一步彷彿都跨越了虛空,直直衝入江神廟邊的小屋中。


  屋內金光閃動,大門緊閉,無數人影穿門而入,一個接一個,眨眼之間,迎神隊伍已全部鑽入屋中。


  長龍般的隊伍進到狹小的屋子裡,竟然沒有將屋子擠破。


  圍觀的人看到這一幕非常吃驚,他們不禁懷疑這些迎神的人只怕並不是活人,而是神鬼之類。


  屋中金光瞬間消失,接著一陣喜慶的鑼鼓聲響起,屋頂亮起金光。


  無數人驚呼,他們眼睛都瞪大了,迎神隊伍竟從屋頂沖了出來。


  直到這一刻,大地之上的生靈才看清迎神的隊伍。


  無邊夜色中,一雙雙眼睛仰望天空,眼神中帶著震驚和讚歎,有的還帶著恐懼。


  進屋之前,那些人影是黑色的,死寂的。


  現在彷彿被鍍上了一層金漆,如金色長龍一般直衝九霄。


  鑼鼓樂器,斧鉞瓜錘,羅傘彩旗,隊伍里的一切都被染成了金色。


  一個個金色人影腳踩虛空,敲鑼打鼓,手舞足蹈,口中吟唱著蒼涼的調子,晦澀難懂,卻帶著一種神秘古老的韻味。


  有見識的人知道,他們踩得是禹步,跳的是儺舞,唱的是神歌。


  那一面面彩旗之上,綉滿了各種各樣的面具,有的兇惡,有的威嚴,有的霸道,有的柔美。


  彩旗飄動,金光瀰漫,那一張張面具在眨眼,大笑,怪叫,別有一番生動和神韻。


  這些面具圖案都是儺教死去的儺神,這一刻祂們彷彿活了過來,變成了隊伍中的一員。


  龍亭迎神飛九天,百儺夜行游大千。


  這是古人對於儺教迎神場面的描述,此刻已真正出現在人間。


  很多雙眼睛看向那一把最大的九色傘下,想一睹傳說中的九重天華大龍亭。


  大傘之上寶光閃動,傘沿上有靈光墜落,如絲如雨,九色華光閃動間,叫人看不清傘下的東西。


  只依稀看到傘下有四個黃巾力士在走,看樣子像是扛著什麼東西,兩旁各有兩個威武將軍騎馬守護。


  安平城中,很多人都是為了看大龍亭才出來的,此刻看不到,有人直接開罵了。


  「直娘賊,這和古書上寫的不一樣啊,我專門等著看那大龍亭的,怎麼擋住了?」


  「呵呵,真是個蠢貨,開山將軍是儺教第一凶神,祂老人家現在就坐在龍亭中,血光神煞直衝雲霄,不用神傘擋一擋,咱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得趴下。」


  「說的不錯,就算看不到大龍亭,能看一眼九色乾坤混元傘也不枉此生了,那可是當年大周天子巡天時用過的華蓋。」


  轟隆隆。


  就在眾人議論之際,天上忽然響起一聲悶雷。


  天上雲氣漩渦旋轉,其中有悶雷乍響,金色電光如蛇,在元氣漩渦中遊走,最後匯聚成四團金光。


  金光扭曲變化,幻化成四隻巨大的眼睛。


  眼睛一睜開,夜空之中立刻顯化出一顆巨大的金色頭顱。


  那頭顱如一輪金日懸在夜空,將天地都照得大亮,巨口獠牙,猙獰恐怖,正是方相神的樣子。


  「儺,儺,儺……」


  迎神的隊伍踏空而行,朝著那巨大的方相頭顱飛奔而去,同時發出一陣雷鳴般的呼喚。


  方相四隻眼睛大如車蓋,金光閃動間,大口一張,一個金色漩渦出現。


  九天雲氣如漩渦,虛空扭曲,夜空彷彿都塌陷了,不斷湧入那大口之中。


  天空之上,金光瀰漫,一顆金色頭顱張開巨口,讓大地之上無數生靈駭然。


  迎神隊伍如金龍一般,在天上蜿蜒而上,沒入那金色頭顱的巨口之中,轉眼消失不見了。


  那金色頭顱巨口閉合,四隻眼睛同時暗淡,頭顱也化作一片金色雲氣消散了。


  眨眼之間,天空恢復了黑暗,大地陷入了死寂。


  儺教迎神的隊伍已將開山將軍接走了,橫渡虛空,回到了桃源洞中。


  很多人沉浸在剛才的大場面之中,一時間還沒有回過神來。


   最近看了很多儺戲,游神,英歌舞,官將首的視頻,感覺要將游神的大場面寫出來,還得寫意,太細緻沒那種神秘感了。


    還有那個龍亭,我想寫上面雕刻了無數木刻和木像,塑造成那種萬神朝拜隨行的天子神架,畢竟是大周天子坐過的,結合了SX省LF市隰縣的小西天懸塑,感覺沒寫出那種味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