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麵粉換藝術品
第192章 麵粉換藝術品
洪廠長經過兩個月的煎熬,終於把加工廠攥在了手裡。
這一百多人也終於知道,這個蹲坑廠長的厲害。
不跟你吵,也不跟你鬧,就在你的七寸下傢伙。
就一個絕招,扣錢。
伱說這玩意要命不?
誰不是要養家糊口啊?
這麼扣下去,自己都沒地兒說理去。
就這麼一點點的扳,一點點的立規矩。
兩月見效了。
盧昌華在北寧的商標局註冊了昌和牌麵粉和豆油。
包裝上,他也進行了必要的改進。
這會兒的麵粉,都是棉布袋子。
上面印刷上紅色或者藍色的文字。
這種袋子的好處就是透氣,麵粉不會返潮。
可缺點就太多了。
既不防潮,也不防水,還不防老鼠。
可老百姓喜歡。
為啥?
就因為這種棉袋子洗洗可重複使用。
關鍵時刻還可以用來做衣服。
原因就是以前的老百姓太窮了。
這也算不要布票的棉布了,老百姓當然喜歡。
可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
改革開放十一年了。
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以前各種物資都短缺,全國不得不使用各種票證來控制物資分配。
現在的情況是,國家已經逐漸的取消了部分票證的使用,放開了部分市場。
除了大中型工業產品外,都在逐步的放開。
最先放開的就是糧食。
老百姓的餘糧可以光明正大的進市場交易了。
衣食住行也逐漸的放開。
國家一片欣欣向榮。
我國也和蘇俄關係正常化了。
蘇俄一直以來就是西方國家的對立陣營。
為了應對強大的敵人,他們不得不大力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
而民生類的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則非常薄弱。
急需要大量的物資補充。
中國就是它最好的來源。
為此,從八十年代以來,在邊境線開放了數個口岸,與中國進行易貨貿易。
當初盧昌華就是通過黑河進出口公司向蘇俄銷售了大量的罐頭和羽絨服。
他也換回來了化肥,再轉賣給農場局,得到了可觀的利潤。
他之所以要給麵粉改變包裝,就要為了適應蘇俄市場的需求。
蘇俄夏季雨水大,冬季風雪大,麵粉的包裝如果不能防潮防雨,人家都不會要。
黑省那麼多糧油加工廠,麵粉和豆油那麼多,為啥人家不太願意要呢?
就是因為包裝問題。
他們就是要貨了,也是提心弔膽的,生怕一場大雨讓麵粉泡湯。
盧昌華的包裝直接改成了覆膜編織袋。
在編織袋外覆蓋上一層塑料。
印刷上中文和俄語。
昌和牌麵粉。
「三舅,你看看我們的麵粉,咋樣?」
周樹德一見盧昌華帶來的麵粉就是眼前一亮。
「好,這個包裝好。」
「你們有多少啊?」
「現在有三千噸,還可以每月提供一千噸。」
「這樣啊,行,我去試試。」
黑河邊貿中心。
周樹德的攤位前,圍滿了蘇俄各個公司的代表。
「這樣的麵粉有多少?我都要了。」
「不,你不能都要,我至少要一半!」
「不,不,不!」
幾個蘇俄大毛熊相互瞪著眼珠子,一副見面分一半,否則別想好的架勢。
遠東各邊疆省都有著自己的利益,他們雖然都是蘇俄的人,可是自己城市的人民在挨餓,誰都受不了。
「別急,我現在有三千噸,你們三個一人一千噸,以後每月還可提供一千噸這樣的麵粉。」
周樹德老神在在的說道。
「哈拉少,哈拉少。」
大毛熊撅著鬍子,一臉的笑容。
「不夠,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很多很多。」
周樹德回來跟盧昌華一說實際情況,這讓盧昌華也很為難。
自己的糧油加工廠就那麼大的產量,再多也沒法生產。
不過么,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次他有了經驗。
「三舅,麵粉的事,我想想辦法。可是咱先說好,你拿啥貨跟我換啊?」
「這個嘛……」
嘿,小子學精了。
「你想要啥啊?」
「你都有啥吧?」 周樹德從抽屜里拿出幾張紙來。
上面都是從蘇俄換回來的物資。
有鋼材,水泥,化肥,礦石,木材,汽車和摩托車。
「你看看需要啥吧?」
周樹德樂呵呵的看著他,心想,咋樣?小子,讓你開開眼。
盧昌華一看,這上面的東西,沒一樣是他想要的。
為啥?
拿回來還得再處理,太麻煩了。
見盧昌華直皺眉,周樹德不解的問道:「咋的?沒有相中的貨?」
「嘖嘖~」
盧昌華直嘬牙花子。
「三舅啊,這些雖然都是好東西,可我又不是倒爺,要這些玩意干哈啊?!」
「那你想要啥?」
「我想要錢。」
「東西賣了不就是錢嗎?」
「話是這麼說,可這周轉一圈的時間太長了,風險太大,我不想要。」
「咱們這是邊貿,易貨貿易,哪裡有錢啊?!」
「我想要蘇俄的藝術品,你問問他們願不願意?」
「要那玩意兒幹啥?不當吃不當喝的,又不值錢。」
「沒事,只要是名家的字畫,雕塑,他們國家的古老傢具啥的都行,我就稀罕那玩意。」
周樹德的嘴角直抽抽,心說,這外甥姑爺是不是有毛病啊,腦子瓦特了?!
盧昌華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基於他前世的眼光。
兩千年之後的國際藝術市場屢創新高。
國內的藝術品在過去的幾十上百年間,被世界各國掠奪,其中不乏俄國人。
現在,盧昌華有機會搶回來一些,有啥不可?!
再說了,他也不在乎這點麵粉啊!
蘇俄的人為啥看見糧食就眼睛發光?就是因為,他們國家的糧食歉收,進口糧食又需要大量的外匯,他們有外匯嗎?
沒有。
所以,這幾年食品的價格一直在瘋漲。
作為基礎口糧的麵粉更是他們急需的。
周樹德把盧昌華的這個要求傳了過去。
沒想到,蘇俄人回應很積極。
「沒問題,我們按照什麼標準交易?」
「一箱藝術品可交易一噸麵粉。箱子的大小按照一個立方計算。」
「哈哈,沒問題,這個東西我們太多了。」
「外甥姑爺啊,這次三舅算是賠本賺吆喝嘍,你就交點管理費算了,我們給你報關。」
他已經放棄了做中間商的身份,轉變成了服務商。
「行。」
四月十五日,北寧農場局所屬農場展開了春播的時候,盧昌華的運糧車已經奔跑在去黑河的路上。
盧昌華不僅把自家的糧食運去了黑河,還大量收購了其他農場糧油加工廠的麵粉,直接換上了他的包裝。
北寧農場局下轄十五個農場,有十五家糧油加工廠。
除去長水農場外,盧昌華從那十四家收購了麵粉三萬噸。
這次他花出了大量的現金。
一千五百萬元。
蘇俄人樂懵了。
三萬三千噸麵粉足夠他們嘚瑟幾個月的。
至於盧昌華要求的藝術品,好說。
不說別的,就在遠東地區,就有大量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這裡的破爛多的是,留著幹嘛?
他們倒也守信用,先送過來了三千箱。
黑河口岸過境就跑了十幾趟。
盧昌華哪懂這些啊,他讓沈洋幫忙,在哈市找了幾個專家教授,專門研究俄羅斯藝術的人,由他們來查驗這些藝術品。
當他們在口岸的庫房裡看到堆成山一般的木箱子,就有點發懵。
盧昌華給他們配備了幾十人的力工,專門開箱和封箱。
當這些被打開的木箱在他們眼前一字排開的時候,他們的眼珠差點掉下來。
箱子里的東西,不僅有沙皇時期的文物,還有近現代蘇聯藝術家的作品。
不僅如此,還有些中國的文物。
就連高麗的,東瀛的文物都有很多。
一箱箱的看過去,他們已經麻木了。
不僅有這些藝術品,還有些金銀飾品和珠寶。
也被當做藝術品裝箱運了過來。
盧昌華的麵粉一進入蘇俄的遠東城市,得到了軍政首腦的首肯。
這樣的貿易方式得到了支持。
他們的博物館就遭了殃。
由軍人組成的打包隊,嚴格按照盧昌華的要求進行了打包整合,還讓博物館的人在每個箱子上掛上吊牌。
寫明是什麼物品,什麼年代等等。
當然這些學者肯定反對,可是他們哪裡扭得過槍杆子?
再說了,自己的肚子也餓啊!
知道是中國商人和他們做交換,判斷對中國文物可能更感興趣,於是也送來了大量流失在蘇俄的中國文物。
盧昌華對這些也不懂,那就交給懂的人來研究吧。
這些專家被眼前的藝術瑰寶驚呆了,經過盧昌華的同意,他們又邀請來了其他的專家,很快組成了一個二十人的專家小組,專門清點登記造冊這些文物。
三千箱剛驗完,又有三千箱過境了。
這些專家幸福的差點暈過去。
他們還一個勁兒的鼓動盧昌華,把這些都捐了。
盧昌華嘿嘿一笑,「我自有安排,你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