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路,少年心 第三十二章 陷陣槍
夜幕降臨,城北軍營內,季人離將長槍插回架子上,手臂微微發抖,宋遠書已經在不遠處看了好一會,見眾兵士散去,這才緩緩走來。
“這四勢陷陣搶雖說並不如何精妙,但攻防兼顧,在兩軍對陣時最是有效!我看你修為雖然僅僅第一境妙法境,但體內元氣雄厚,與此槍法倒也相得益彰!”宋遠書說道。
“可我打了一天,明明招式都對的上,但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麽……”少年皺眉說道。
“那是因為你太過注重於‘形’,受了拖累,手腳僵硬而無‘神’,形易學而神難尋,你自己能看出這個道理也算難得!日後隻要勤加練習,能做到以神禦形之時,就算是大成了,今後,即便是碰上小股的軍甲,也能應付一二!”宋遠書輕聲道。
“聽說,這天下絕大多數的兵權都在法宗門人的手中?”少年問道。
宋遠書點了點頭,“所以,咱們這些法宗之外的人在行走天下時,少不了與軍甲打交道,甚至發生打鬥!”
少年似懂非懂,開口道:“我要多久才能達到宋大哥所說的‘神’?”
宋遠書並未接話,而是抬手一招,架子上的長槍應聲飛出,被其抓在手裏,少年微微吃驚,因為宋遠書在握住長槍的那一刻,周身氣勢瞬間為之一變,原本宋遠書總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就好像少年在四月風見過的那些書生一樣,此刻,卻隱隱透著一股灑脫與淩厲。
“讀書人有句話,叫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槍法亦是如此,你如今初學此槍,以‘槍形’為重,這是必然之事,隻要你能堅持不懈,總有一天,‘神意’自會到來!你且看好……”
說罷,宋遠書長槍橫握,側身出擊,槍尖如銀蛇出洞,一槍快過一槍,少年隻看到一圈圈銀線在空中飛舞,氣勢磅礴,轉眼之間,宋遠書靠著腳下步法,已攻出兩三丈遠。
“這是陷陣搶第一勢,名為‘一騎千裏’,有攻無守,一往無前,誓取敵軍命門……”
下一刻,宋遠書斜握長槍,在胸前舞的密不透風,陣陣呼嘯之聲,透人心魄,再配合左忽右閃的精妙身法,少年有種錯覺,別說是人,哪怕是一隻蚊子也近不得宋遠書的身。
“這是陷陣搶第二勢,叫做醉飲琵琶,管你雷霆手段,我自安然應對!”
話音剛過,宋遠書再度轉守為攻,槍勢更加不可捉摸,一瞬間,他手中的長槍好似以一化八,少年看的眼花繚亂,分不清哪一道才是真的。
“虛虛實實,以攻為守,這是第三勢,槍開八門,隻取其一……”
就還少年還沒過癮之時,宋遠書槍勢再度一變,隻見其斜槍在前,身形側轉,長槍於手中左右橫擺,然後猛然一槍刺出,氣貫長虹。
“第四勢,白猿拖刀,佯敗詐回,出其不意……”
少年目瞪口呆,而宋遠書已收勢而回。
“可都看清楚了?”宋遠書問道。
少年先是點頭,然後又使勁搖頭。
宋遠書笑了笑,說道:“我這四勢陷陣槍,與白天甲士們操練的如出一轍,若有遺忘,明日再過來校場練習即可!”
話畢,宋遠書將長槍放回架子上,帶著少年一同走回自己的軍帳。
少年憂心忡忡的跟在後頭,暗歎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達到宋遠書的水準,這修行一途,果真不能以等閑視之,少年記起了在秀水別院的時候,陸嬋娟曾教過他的一首詩。
‘巍巍登山眾,半者不成行,雲蒸霧罩風徹骨,無人訴孤腸,一朝遊得雲萬裏,紅塵仙道兩茫茫。’
少年不懂‘孤腸’,也不懂‘紅塵,’但這首詩的前麵三句算是有些明白了。
離軍帳不遠,少年看到有個藍色衣衫的婦人正站在門口,她看到宋遠書時,眉眼帶笑。
“娘,不是與你說了,晚上就不要過來了……”宋遠書雖說有些抱怨,但口氣裏滿是關心。
少年楞了一下,原來,婦人正是宋遠書的娘親,於是連忙上前問好。
三人走進帳內,在燭光下,明顯能看出婦人臉上的老態,看樣子應該不是修行之人,但姿容與氣度皆是不凡,一看就是自小出生在大門大戶,婦人也不見外,從桌上一個食盒中拿了四五個饅頭出來,又從底下端出兩道小菜,一葷一素。
“都是我親手做的,你們快趁熱吃!雖然知道你們軍營內不缺大魚大肉,但那些夥夫畢竟都是粗人,大手大腳慣了,做不出精致的味道!”婦人一臉和藹的說道。
少年看的出來,宋遠書性子內斂,不是那種喜形於色之人,此刻他隻是點了點頭,先拿了個饅頭遞給少年,第二個才送到自己嘴裏。
少年道了聲謝,開始狼吞虎咽起來。
婦人開心不已,說道:“小兄弟慢點吃,不夠家裏還有,一會我回去的時候,再托人送些過來。”
少年嘿嘿一笑,含糊不清道:“夠了夠了,不敢勞煩大娘……”
婦人搖了搖頭,轉頭看了看宋遠書,欲言又止。
宋遠書發現異常,連忙問道:“娘,有什麽事您就直說,孩兒一定照辦!”
婦人歎了口氣,望了一眼季人離,開口道:“聽說小兄弟也是大將軍的貴客,不是外人,我也就直說了,遠書,你告訴娘,你為什麽不答應大將軍跟著娟兒一起去往四柱山?那裏是你們道宗的祖庭,定然比此地要安全不少,我聽說最近城外有不少法宗門人的蹤跡,萬一……”
婦人話未說完,宋遠書連連擺手,無奈道:“四柱山雖好,但……那裏沒有娘,也沒有師傅……”
婦人緩緩坐到板凳上,閉口不言,她了解自家孩兒的性格,一旦決定便不會改變。
少
年則看著手中的饅頭發呆,婦人抬頭看來,勉強擠出一絲笑意,問道:“不合胃口?”
少年使勁搖頭,回道:“這是我長這麽大,吃過最好吃的饅頭!”
婦人忍不住笑出聲,“小兄弟真是嘴甜如蜜,不知道以後哪家姑娘能有這個福氣了!”
少年不好意思的抓抓後腦勺,不知如何回答。
不多時,已是月上中天,宋遠書的娘親已經離開。
季人離的住處離宋遠書的軍帳不遠,他回到帳內,油燈已被點亮。
少年在床上坐了片刻,然後從懷中掏出三本書來,其中兩本是秀姨給的,一本《青羅易傳》,另一本《五行仙法本義》,第三本是陸姑娘給的《孝行篇》。
早上離開秀水別院的時候,作為少年識字師傅的陸嬋娟,曾特意囑咐過,即便到了軍營,也不能懈怠了寫字,等哪一天少年能一字不錯的將《孝行篇》書寫出來,她會再挑一本書送過來。
此刻,少年將油燈往身前拉了拉,然後打開書籍,細細端看,《孝行篇》內一千餘字,少年已經全部認識,但之前隻顧著寫,而從未想過字裏行間的意思。
正在這時,宋遠書拿著宣紙、筆墨走了進來,這是少年在吃完晚飯後,拜托宋遠書幫忙的事情。
少年將東西接在手中,開心的道了聲謝。
“季兄弟還能靜下心來研習筆墨,真是難得!”宋遠書微笑說道。
季人離有些不好意思,回道:“第一次離家出來,想家裏人了,寫字的話還能分分心,沒那麽難受!”
宋遠書點了點頭,說道:“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聽說季兄弟並非爹娘養大,想來,能被你稱作家裏人的,感情也是極深,人之常情而已!”
少年默念那句‘兒行千裏母擔憂’,隨後,開口問道:“宋大哥知道四柱山有個寶物叫做三生石嗎?聽說能滴血尋親!”
宋遠書想了想,眉頭微皺,回道:“有所耳聞,但是我沒有去過四柱山,不知真假,既然季兄弟需要它去找到娘親,我也希望那是真的!”
少年開心一笑,“那就好,不然,這一趟從家裏出來,會是我一輩子最後悔的事情!”
少年沒有發覺,當他提到四月風時,不再說是客棧,而是以‘家’代之。
看著少年的模樣,宋遠書暗自搖頭,臉上有些不忍神色。
宋遠書走後,少年開始提筆寫字,剛開始時,需要一邊看著《孝行篇》,才能一邊動筆,後來,每一頁,隻要看了兩三眼,就可以從頭寫到尾,這種順暢的感覺,讓少年沉醉不已,不知不覺間,已是深夜,軍營內的更夫已經打著梆子,叫出了三更天。
少年伸著胳膊,打著哈氣,然後吹滅燭火,他四處看了看,帳內的一切依舊清晰可見,少年知道,這都是修行的好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