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開元紀年
第510章 開元紀年
「這是從杭州過來的情報。今年初,趙帝宋構更改年號了。」
一直忙碌到亥時,劉信啟返回住處,徐忠拿著一份情報過來請示。
「改成什麼了?」劉信啟接過情報查看。
「聽說趙帝遊覽西湖,心情很好,認為自己已經穩定了局勢,只要努力,祖宗江山就會被收復,所以大赦改元。敕曰:『承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爰因正歲,肇易嘉名,發渙號於治朝,霈鴻恩於寰宇,其靖炎四年,可改為承興元年。』」徐忠回道。
劉信啟沒有繼續接話,看著手裡的情報。
劉信啟穿越之前的世界,宋高宗是在越州興緻大發,然後改元紹興。
這一世劉信啟替南趙抗住了偽齊和金國的壓力,讓南趙過的非常滋潤,因此這個興緻大發也提前了一年。
趙帝宋構可能不知道,若是沒有劉信啟,他將會有多麼慘痛的一段經歷。
先是苗劉兵變,被罷免。然後又躲避金軍逃到海上,被金兵「搜山檢海」。
現在有了興漢盟,這一切他都不用經歷,政權穩定、兵力也算充足,手下的軍閥更不敢鬧事。
「我們要跟著改年號碼?」徐忠問道。
目前來說,興漢盟名義上還是屬於趙國,興漢盟成立的時候,第一號公告上承認的是趙國。之前向南趙獻上完顏宗雋之後,南趙皇帝還封劉信啟為知州。
也就是說,宋構改元「承興」,興漢盟的公文、通告上面的年號也得按照「承興」來,而今年就是承興元年。
「不了,借著這次機會,剛好開始與趙國劃清界限。」劉信啟搖了搖頭。
之前借虎皮充勢,最後發現南趙的名頭除了對內安撫百姓有一些作用之外,對外基本無用,各個勢力之間看的還是誰拳頭硬。
「那您是打算稱王了?」徐忠面上浮起喜色。
興漢盟的軍隊將偽齊和金國打的落花流水,南趙自然也不是對手。
可以說,現在南趙的軍事實力已經獨霸於九州大陸,劉信啟稱王沒有一點兒問題。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劉信啟說出了朱升給朱元璋用來平定天下的意見。
徐忠回味劉信啟這句話,發現非常有道理。
可是,若不稱王,也不用南趙的年號,那用什麼年號?
「三千八百多年前,黃帝統一華夏部落,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作《黃帝內經》。」劉信啟說道:「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曆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可以說,黃帝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共同始祖。」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書經》、《尚書正義》和《左傳》對「華夏」一次的解釋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三本書中對「華夏」的釋義都是大、美、禮儀等正面的美譽。
歷史記載,黃帝建國之後,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漢族來說,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 後世漢族佔全國人口的94%,佔世界人口約1/5,不能不說與華夏族的始祖黃帝的功績有一定關係。漢族本由華族發展而來,而華族是由夏族數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您的意思是?」徐忠還是沒有明白。
「既然我們漢民有共同的祖先,有共同的祖國,那何不追根溯源,直接將從黃帝建立的國家開始計算紀年?」劉信啟道。
「這…」徐忠懵了,這也太遙遠了:「我們也不知道黃帝建國是什麼時候啊!」
「我知道。」劉信啟肯定道。
後世對黃帝建立國家的時間雖然沒有出土的文物確證,但是歷史學家經過推算,基本已經八九不離十。
劉信啟後世看過一篇帖子,上面講述什麼是「道歷」,帖子里說皇帝戰勝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劉信啟當時好奇,就百度了一下道歷,然後知道了什麼是《皇帝歷》。
辛虧現在劉信啟的謀略屬性已經達到了普通人的八倍,靠著高謀略,劉信啟將上一世好多過眼的事物都記了起來。
《黃帝歷》是中國傳統曆法,古六歷之一。
來歷太過細節,劉信啟打算在報紙上科普《黃帝歷》的時候再詳細寫一份文章給羅高。
現在主要的是計算《黃帝歷》
「《黃帝歷》的黃帝紀年影響深遠,農曆、道教曆法均始於黃帝紀年元年,為中國傳統曆法開始之年,史稱開元。」劉信啟向徐忠說道:「而今年,就是開元三千八百二十八年。」
黃帝紀元=西元+2697年
靖康之變是1127年,推算靖炎四年是1131年,加2697,就是3828。
「您連這個都知道,不愧是神仙轉世。」徐忠感嘆道。
劉信啟說「開元3828年」的時候非常自信,讓徐忠一點懷疑都生不起來。
「等我晚上寫一份文章,將這個開元的來龍去脈講述清楚,明天你將這份文章送回蓬萊,然後讓宣傳部依據這篇文章進行造勢,大肆宣傳漢民族、華夏民族的偉大,宣傳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從二月份開始,我們興漢盟正式實行開元紀年。」劉信啟安排道。
「繼承這麼古老的年號,那我們今後立國也不能改元了?」徐忠問道。
「不改了,今後無論發生什麼變化,這個紀年方法都不變。免得過幾年換一個年號,讓一般人計算自己的年齡都難計算準確。」劉信啟搖頭。
「那好,既然您已經決定了,那我們就執行。」徐忠站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