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滿水碗
第408章 滿水碗
「整編開始的時候,我剛剛給了你們一千六百張仙符,這麼快就使用完了?」
劉信啟不敢相信。
整編開始之後,劉信啟給了劉信昂陸軍部一千兩百張,給了高遠四百張仙符,分別在陸軍和水師系統使用。
相比較於之前的摳摳索索,這次是非常大方的。
要知道之前水陸將士算上戍守官兵,總共也就一千六百名戰士,這次算是直接翻倍了。
「這就要問他們了。」劉信軍看向劉信昂和高遠。
咳咳。
兩人都不約而頭的干幾身,轉頭不敢看劉信啟。
「說說吧,怎麼回事。」
「呃,就是…,給軍法系統分配的少了一些。」劉信昂硬著頭皮回道。
職級上算起來,劉信昂與劉信軍事平等的。
「為什麼?」劉信啟皺眉。
「給陸軍部的一千兩百張武將卡中,有四百張是指定給焦睿,用於建立獨立特種作戰營的。」劉信昂先說了一句,看劉信啟仍然看著他,就繼續解釋:「我認為陸軍的軍官中戰士比例高一些,能夠有效的管理下面的士兵。而軍法官並不需要太多戰士,所以就給戰兵多分配了一些。」
「可我們考功系統也分配的很少,考功系統可是要跟著戰兵上到戰場最前線的。」武選部部長劉信剛跟著補了一刀。
「…」劉信昂看著高遠,示意他趕快幫忙。
高遠看躲不過去,只能接話:
「現在我們軍隊中的火槍已經全部普及,與敵軍近戰的概率很少。所以,考功官參戰的概率也隨之減少,給戰兵軍官多分配一些挺合理的。」
劉信啟並沒有偏信,轉頭看向劉禮振。
「爺,教導系統也少了?」
劉禮振沒有立即回答,其他四人都看向他,劉禮振端起手邊的茶喝了一口,然後才回道:「我覺得夠了。」
沒說少,也沒說多。
不過劉信啟已經明白了。
長輩的仙符陸軍、水師部長不敢剋扣,只能從平輩下手了。
劉信啟一直堅持教導、考功和軍法三個系統獨立於作戰指揮官,就是為了避免作戰指揮官一家獨大,上次直接將所有的武將卡都交給劉信昂和高遠,是自己的疏漏。
從剩餘的武將卡中再次取出一百張武將卡,遞向劉信軍、劉信剛:
「給你們每人五十張,你們自己分配。」
沒有給教導。
劉禮振說夠了,就真的夠了,他不會對劉信啟說謊。近期興漢盟也沒有打算招募新兵,教導系統的任務減輕了許多,只需要維持在役部隊日常的軍事訓練就足夠。
這一百張武將卡給出去,上次年終結算抽到的一千六百八十二張一星武將卡就已經全部使用完,還搭進去十八張以前的存貨。
劉信啟沒有在這個事情上多做追究,「屁股決定腦袋「,兩方都有各自能夠站住腳的理由。
陸軍和水師部覺得戰兵應該多分配,武選和軍法部覺得己方應該獲得對應比例的仙符,才能壓得住下面的人。
說到底,都是因為劉信啟之前分配的時候太過粗糙,一直有注意三個系統的獨立,分配武將卡的時候卻由作戰部做主。嚴格來說,是劉信啟自己違反了從一開始就制定的獨立運行理念。
這也是教訓,今後做事應更加的細緻。
事無巨細,才能避免這類問題再次發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做老大哪能是那麼簡單的。
一碗水端不平,就會有水灑出來,就會出問題。
「好了,此事到此為止。」劉信啟直接蓋棺定論。
「是!盟主。」
幾人起身躬身行禮,知道劉信啟打算結束今天的會議。
「大家回去后好好準備,從明天開始,都來參謀部大會議室,我們連開三天作戰布置會。三月十五日,所有參與此次西向攻略的將士,包括參謀部所有軍吏,政務院配合的官吏,全部出發前往海倉鎮。三月二十五日前後,擇機正式發動西向攻略。」劉信啟安排道。
「是!」
幾人告辭后,退出辦公室。
劉信啟揉了揉眉頭。
就算有超人般的身體素質,精神上也是有些吃不消。
興漢盟缺乏獨當一面的人才,什麼事情都要請示自己。而且自從有了便捷的金雕通訊網路之後,這種請示就顯得更加頻繁了。
結果導致劉信啟面對的公務數量越來越多,自己也越來越累,空閑時間幾乎縮減到沒有,就算身在蓬萊,陪伴家人的時間也屈指可數。
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建立秘書室才能解決。
參謀部也必須有一個帥才做主官。
只有這樣,在政務和軍務方面,有了秘書室和參謀部先期篩選和給出處理意見,劉信啟的工作強度才能夠大幅度減少。
遺憾的是,興漢盟一個帥才都沒有,就連劉信啟也算不上帥才。
「哎,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材。」
這是龔自珍的詩句,原意是他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也間接表達了自己的懷才不遇。
劉信啟念出這首詩,主要是借用后兩句:請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興漢盟吧。
「盟主詩興大發啊!」
羅高從門外走了進來。
「這是盟主的新作?有沒有詩名?」
劉信啟本來只是有感而發,並沒有想要剽竊,不過既然已經被羅高聽見,那就順水推舟了。
這首詩原名《己亥雜詩》,今年不是己亥年,就不能用這個名字了。
而且詩的前兩句並不適合目前的現狀,因為趙國已經不能用「暗」來形容,而興漢盟並不「暗」。
「還沒想好名字,你要用?」劉信啟問道。
「我想將這首詩刊登到《百姓旬報》中。」羅高回道。
「不用了,不切實際。」
目前《百姓旬報》僅面對興漢盟境內的百姓,還沒有刊發到境外。
興漢盟的吏員招募考試已經搜颳了好幾遍境內可能存在的人才,不需要再次刊發《招賢令》來挖掘境內可能埋沒的人才。
「你過來什麼事?」劉信啟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