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打破循環
第312章 打破循環
劉信啟從後世而來,知道在工業革命初期,工人的生活並不會比農民好多少。
最初的工人是農業工人,失地農民給大地主打工,男人壯勞力做重活,婦女和孩子做一些輕活,世世代代,說是工人,更像是奴隸。
而工業革命開啟后,初期資本處於原始積累時期,為了獲得最大化利益,工廠主會極力壓榨工人,工作時間非常的長,工人收穫僅能養家糊口,根本不可能集贊出自己的資本用來翻身。
而當時的政府也代表著資本家的利益,工人罷工還會遭到鎮壓。
老馬和老恩出世后,通過發動工人運動,湧現出了許多的社會主義國家,致使資本主義國家發布了勞動法,大力提升了工人待遇,方才讓工人的生存條件得以提升。
所以說不僅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人要感謝老馬和老恩,資本主義的工人也要感謝老馬和老恩。
總的來說,工業革命初期的工人是非常可憐的,其殘酷程度是現在的人無法想象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工人人均壽命是三十五歲。
擱到現在,三十五歲過勞死,都屬於大新聞了。
但是以上這些都是工業革命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會經歷的過程。
而興漢盟有劉信啟的先進理論知識支撐,有體質爆棚的戰士作為高端生產力,興漢盟的工業革命不是循序漸進發展的,而是跨越式的發展。
而且劉信啟並沒有過於剝削工人階層,給予了他們合理的報酬,這就導致劉智英看到,初生的工人階層比農民富裕的現象。
在興漢盟,劉智英的想法是對的,若是實施后,結果也會是好的。
但是劉智英只看到了很淺顯的一點好處,並沒有看到深處。
其實農民與工人農民與工人最本質的區別是:農民是有產階級,工人是無產階級。
這個產就是「生產資料」。
農民中無地農民也屬於無產階級。
而有地農民則屬於小資產階級。
按照後世那個偉大的哲學家老馬的說法,無產階級是最有自覺性的階級。
因為不論小資、中資還是大資都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都是會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這是人的天性所致,聖人才會突破這個天性,跨越階級束縛。
這就顯得無產階級的「自覺性」非常珍貴。
劉信啟要的就是這個。
若是劉信啟瘋狂的佔領地盤,依照戰士的武力,將敵對勢力的首腦和反對者全部刺殺,坐上了最終的寶座,其實連什麼都沒有改變。
社會仍然還是那個社會,只不過以前的皇帝靠的是手裡的幾十萬軍隊,而劉信啟靠的是手裡的幾百、幾千戰士。
等劉信啟去世后,中華大地仍然會陷入分裂、統一、分裂、統一的循環之中。
但是有了無產階級就不同了。
劉信啟可以依靠這個階級,建立一個「國高於家」的社會,會區別於以前的「家高於國」的封建社會。前者肯定會比後者先進,會有可能打破無解的分分合合循環,會讓國家長盛不衰,會讓漢民族萬世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可以,等我回蓬萊,我就安排工部在我們新收復的七縣設置工廠,提高當地的生產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條件。」 劉信啟答應道,並沒有向劉智英多說什麼,說了他也不會理解。
「謝謝盟主了。」
感謝之後再沒有提其他要求,表示自己都能克服。
劉信啟給這些縣長前期的資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基本能滿足他們放開花,有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而且這些縣長都是附過武將卡的,並不會違背劉信啟的意志,做出貪污腐敗、損公肥私的事情,錢都會用在正道上。
下午坐船上了牟平北邊的海島「養馬島」,在上面轉了一圈。
這座島也稱作「象島」,「養馬島」的名字是因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養馬而得名。
「這座島真不錯,可惜位於山東半島北部海岸線的中部,西有蓬萊,東有文登的成山。」
劉信啟話中的意思就是,這裡並沒有開發海貿的必要。
「雖然不能發展海貿,但是可以造船啊。有這座島為屏障,島后大陸海岸外的海浪都不是很大,非常適合建造船塢造船。」劉智英建議道。
可是他不知道即墨還有一個地里位置更加優越的膠州灣,灣內地域廣闊,海面四季無大浪。
「盟里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發展造船業的計劃,造船業太過耗費資金和人力的,有白石彎船塢已經足夠目前的發展需求,這裡暫時還不能開發建造船塢。」劉信啟委婉拒絕道,擔心打擊到劉智英的積極性,又給出了一條可行的建議:
「雖然這裡不能發展造船業,但是海產養殖業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海產養殖?大海這麼大,怎麼可能用來養魚。」
在沒有質量可靠的網箱出來之前,確實不適合大規模養殖海魚。
「不能養魚,可以養別的,比如養刺參或者扇貝,刺參屬於高價值海產,而扇貝既能產扇貝肉,還可以產珍珠。」
「這…,沒有人會啊。」劉智英遲疑道。
「沒有人會,就花錢僱人研究,那麼多老漁民,總有見識高的,總有想要穩定的,可以傳授給他們科學知識,讓他們學會歸納總結,學會科學的研究方式,然後多嘗試。」
「失敗一萬次、十萬次,只要成功一次,就是後輩享用不盡的財富。」劉信啟說道。
劉智英聽了後點頭:「你說的有道理,既然小湖小池塘里可以養魚,這大海里應該也可以,我後面會安排招募相關人員開始研究的。」
「我們回去吧。」
這裡的風景雖然好,但是在這個時代,海邊到處是這種風景,劉信啟已經看的太多了,一點也稀奇不起來。
晚上回到縣政府,劉信啟早早回房休息,一個人在房間里等待年終結算的到來。
「希望年終結算是常例,這樣以後就有盼頭了。」
劉信啟邊等邊在心裡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