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啟復漢> 第65章 烘乾房

第65章 烘乾房

  第65章 烘乾房


  「你知道燒磚的磚窯吧?」劉信啟對著劉智木問道。


  劉智木回答知道后,劉信啟再次和他討論起來。


  劉信啟知道現在造船的木材,都是要晾乾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才能使用。而後世在處理木材時,會使用烘乾房烘乾,將木材原本需要兩三年、十幾年的晾乾過程縮短到十幾天。


  後世的木材烘乾房對溫度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中間還需要加濕,避免木材加熱過快乾裂,以現在的技術不可能實現。


  但劉信啟設想的是一個簡單的烘乾窯,建一個可以加熱的土磚窯,窯里使用木架層疊放置做好的土磚坯,然後將土磚窯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以加速土磚坯干硬的過程。


  這個溫度可以在五十度到兩三百度之間嘗試,最終確定出來一個合適的溫度區間。在這個溫度區間,土磚坯不會因快速乾燥,導致其受熱不均勻開裂,又可以最快速的乾燥。


  使得原本需要幾天的晾乾過程在幾個時辰內完成。


  「你說的辦法聽起來很可行,不過這個溫度控制很難,我們劉家堡目前沒有厲害的『把頭』,而且就算從外面請,這個技術也不會傳授給我們的。」劉智木聽了劉信啟的想法,提出了這個想法裡面存在的難度。


  「沒有把頭,我們就自己多嘗試,多總結,總有辦法解決的。」劉信啟回道:「這個烘乾土坯的烘乾房,對溫度的精度要求不高,你先嘗試著做。」


  劉智木提到的「把頭」是古代燒瓷器、燒磚控制火候的人,這在沒有溫度計的古代,屬於非常高端的技術工人,需要大量的經驗才可以培養出來,每個人都很精貴,每個人的工資都很高。


  劉信啟其實知道溫度計的基本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測量溫度。


  水銀在中國很早就能提煉了,中國古代一直從丹砂中提煉水銀,產量可觀、可持續。後世所有人都知道,秦始皇的墓葬群中有大量的水銀。


  而玻璃是通過高溫煅燒純凈的沙子得到。


  這樣,製作溫度計的兩樣材料都不難獲取,就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嘗試、研製,還會耗費大量的金錢,而這兩樣是劉家堡目前最缺的。


  「就算做出了這個烘乾房,我們也不能一直使用這個土磚吧?土磚壽命短,風雨侵蝕,不到十幾年就會嚴重損毀。」劉智木又說道。


  「現在劉家堡大量使用土磚是權宜之計,因為製作火燒磚,耗費時間、耗費燃料,劉家堡目前的經濟支撐不起來。」劉信啟回答道:「目前最緊要的是,儘快給所有的族人有一間像樣的房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直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擠在一張大炕上。」


  「明白了,我會全力做,儘快做出來你說的這個『烘乾房』」劉智木回答道。


  「你還是沒有明白我之前說的話意思,你要多多將其他人的能力發揮出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去做。這個烘乾房,你可以讓別人做,你在旁邊指點著、看著別走偏就行。這樣烘乾房做出來了,這批人也培養出來了。」劉信啟說道:「不然以後劉家堡的研究項目越來越多,你很快就會分身乏術的。」


  「行,我一會就去找周先生要人,多要一些,再找三叔要一些老工匠。」劉智木回道。


  「這就對了。」


  「除了這個烘乾房,磚窯也要建,先建幾座,我們目前必須的火燒磚不能一直都在外面買。而且我後面還需要質量好的耐火磚建立能承受更高溫度的火窯,這都需要你逐步摸索著解決。」劉信啟再次囑咐道。


  後面燒制玻璃、土水泥、快速鍊鋼等都需要能承受非常高溫度的窯或爐子,而建立這些窯或爐子,就需要質量好的耐火磚。 早早開始摸索,未雨綢繆,不至於之後完全沒有頭緒。


  摸索過程中,也會培養出相應的人才,一舉兩得。


  「對了,還要對你說一件事,你以後要多去劉家堡的各處工地去多轉轉,不僅自己去,還要帶著手下的工匠輪流去轉,一方面了解工地上需要什麼樣的工具,一方面觀察、發現能不能製作出來新的工具,提升做工的效率。」劉信啟又想起一件事:「就像我上次交代你做的快速制磚機,很簡單的結構,卻會十幾倍、幾十倍的提升制磚坯的效率。」


  「我以後會將你說的這個要求做成定例,定期組織人去各處工地學習觀察。」劉智木應道。


  兩人一直交流到申時末(17點),劉信啟給劉智木詳細的闡述了自己製作弩弓時使用的各種原理,並且給其列舉了幾種其他類型的弩弓,讓劉智木有時間了就嘗試著慢慢改進。


  不過關於弩弓,劉信啟還是提示劉智木,不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後面等更高效的鍊鋼方法被劉家堡掌握后,劉信啟會立即上馬火槍的研製,並且直接研製定裝燧發槍,到時候弓弩基本就被淘汰了,只能在特殊的特種作戰時才有可能被用到。


  ……


  「族長、族長……,」院子里傳來劉信寶的大聲喊叫聲。


  劉信啟走出屋門,將其叫到自己跟前。


  「蓬萊號他們回來了,三爺讓我來通知你。」劉信寶說道。


  「好,我們去看看。」


  兩人出門來到碼頭,四艘船並排靠在船位上,已經有勞工上船開始卸石炭。


  勞工使用的是背簍,背滿一背簍的石炭下船后,卸到馬車上,一車裝滿后,再拉到倉庫那邊的院子里卸車。


  「太慢了。」劉信啟看到后暗自說道。


  「很快了,給這些幹活的人都是頂飽了吃,三爺還給他們有獎金,卸兩石給一文,他們都很賣力。」劉信寶聽到劉信啟的嘀咕聲,忙解釋道。


  劉信寶不知道後世幾萬噸、幾十萬噸的煤裝卸也就兩三天的事,十萬噸相當於二百萬石。而這四艘船,最大的也就裝了一千五百石,卻要卸差不多一天時間。


  不過沒有龍門吊,沒有傳送帶,沒有抓鬥,沒有集裝箱,更沒有集裝箱船,現在想這些都是枉然,說了也白說,劉信啟就沒有對其解釋為什麼自己會覺得慢。


  簡易的畜力傳送帶還是可以製作出來的,後面可以先將這個做出來。


  想到這裡劉信啟不禁心裡感嘆著:「到處都是可以提升的生產力,卻因為沒有人才,難以快速實現,有後世的見識,現在看著這慢吞吞的節奏,真是煎熬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