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入宮,面聖(二合一章)
第319章 入宮,面聖(二合一章)
怎麼前往皇城?
沿著中軸線行走即可。
長安城以朱雀大街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一者為萬年縣,一者為長安縣,商業中心東、西二市也對稱分列於兩縣之中。
街道四通八達,坊市方方正正,幾條主幹道寬闊無比,組成嚴謹的棋盤式對稱布局。
一言以蔽之: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千年之後,東洋京都的南北中軸線,以及半島首爾的南北大街,皆被命名為朱雀大街,蜚聲海內外,成為他國繁華象徵。
而隨著大唐帝國的衰亡,面前這條真正的朱雀大街,同唐長安城一道,逐漸失去往日繁華。
若是孟凡沒記錯,宋代時威武的朱雀大街其實還存在著,但再往後千餘年的風雨,歷經元、明、清的不斷改造與變遷,早已變得物是人非,位置也已經被挪動。
太極宮門外,宮禁森嚴。
一隊隊玄甲士卒執戈巡弋,用作裝飾的龍首昂天,宛若正在休憩的洪荒猛獸,令人望而生畏。
人道大勢撲面而來。
得虧孟凡修的是道家正法,所受影響並不算大,整了整衣冠,沉聲道:
「茅山道人孟凡,奉吾師之命,進京面聖!」
聲音在空曠宮門外回蕩,猶如洪鐘大呂般,久久不息。
若無特殊情況,宮城內禁止跑馬,就算傳訊之人健步如飛,也得需要一炷香時間,故而孟凡眼觀鼻鼻觀心,默默等待著。
能否逆轉道佛之勢,自此開始。
不出所料,約莫一炷香后,緊閉宮門敞開一線,三名宦官快步走出。
「奉旨,聖人召見茅山真人。」
有恙提前請假、錯過上朝時間,若自認身份足夠,又有要事在身,便是如此,直接來宮門之外。
但一般來說,都是跪著等待,由監門負責通稟,唯獨方外之人可以特殊,最重的禮節就是號一聲【貧道稽首】,微微躬身即可。
孟凡緩緩跟在宦官身後,步姿端莊,並未被偌大巍峨宮闕所嚇住,重新思索著如今朝堂上的時局。
從皇後到二聖。
武則天初馴獅子驄:清除內宮隱憂,原皇后王氏以及蕭淑妃,各杖一百下,截去手足,投身釀瓮之中,聲言要讓二人骨醉而亡。
事實也確實如此,原先李治最寵愛的兩個女人,皆被折磨數日才死,武后又令斬其屍,並用諧音改廢后姓為蟒氏,廢妃為梟氏,以泄其妒恨。
期間,扶持親兒子李弘為太子。
禮教中,妻以夫為貴,夫死以子貴,武則天之夫是皇帝今上,嫡子是儲君太子,地位穩固如山。
攘外必先安內。
這點孟凡深以為然,武后更是如此,當即再馴獅子驄:整肅外朝。
處置六位時任和前任宰相,初步扶持自身勢力。
至於三馴獅子驄及其結果,便是而今,從皇后成為二聖之一。
而何謂獅子驄?
《資治通鑒》載,太宗有馬名師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武則天為宮女侍側,言於太宗曰:
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
登上朝堂,漸漸從幕後走上台前的過程,便是她在踐行己道。
從夫皇妻妾,到本家兄弟、侄女,再到外臣,不知殺了多少無辜性命,其中有自身謀划,也有皇帝默許,或許還有機緣巧合。
說實話,孟凡不喜這種內部算計。
誠然,他對邪魔外道重拳出擊,什麼三昧真火焚燒屍身,神魂點燈,亦或打入十八層地獄,卻從不搞牽連無辜,始終存有一定的敬畏。
正因為心不夠黑,故而對於捲入政治時局一事,顯得有些抗拒,左思右想,最終定下最簡單、直白的計策。
扶持太子!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擅長家庭虐待的,皇帝李治有八個兒子,依照年齡大小依次為:
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節、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
前四人是武后的庶子,即非親生,名義上的兒子,后四人為其親生。
另有三個女兒: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和太平公主,唯太平為其所生。
庶子皆為上位之前,夫皇與其它女人所生,既然她上位了,那必然要以嫡母身份,實行虐待——
廢太子李忠先是被各種手段嚇得精神失常,夜間穿著女人的衣服,以防備刺殺,可惜還是沒能逃過一劫。
次子許王李孝初拜并州都督,后貶為遂州刺史,最終在武后被稱為二聖前七個月神秘死亡,生母鄭妃下落不明。
三子李上金被軟禁,正在走他大哥的老路子,已被惡毒後母給逼瘋了。
四子雍王李素節和義陽、宣城兩位公主,皆為武則天情敵廢妃蕭氏所生。
前者天資聰穎,五歲就封雍王,後來接替大哥李忠為雍州牧,但隨著生母被殘忍殺害,本人也開始被各種恐嚇、外放,於今年,也就是儀鳳二年,終生軟禁岳州,不得接觸外界。
而義陽和宣城兩姊妹,年逾三十而不嫁,一直被幽禁掖庭之內,直到六年前,武則天的親生兒子,今上第五子,時任太子李弘監國。
這位太子偶然在掖庭見到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對她們的慘狀心生同情,旋即奏請出嫁,獲父皇准許,卻觸怒武后,立刻讓公主嫁給當天值宮的低級護衛。
不僅如此,這兩個駙馬爺並沒有按照慣例提升軍職,反而外調他鄉。
孟凡以前在趕屍客棧打牌時,聽三位唐朝老哥說過,再過幾年,兩人就要被誣陷至死,一生都在受苦的公主開始守寡。
親生兒子好過?
儘管食邑遠超常制,但也格外嚴厲,要他們恪守規矩。
前太子李弘是個接受完整帝王教育,且已經成才的儲君,又遇上李治頭風首度發作,順順利利監國。
早習政治、為人持正諫諍、恤民行善,關鍵還同情兄弟姐妹,不斷替那些哥哥姐姐求情,比如:
不忍心讓同父異母的大哥李忠暴屍,屢次奏請將他收葬,同情與呵護兩個被軟禁的姐姐。
這明顯是在忤逆武則天!
於是乎,武后將親生兒子看成是新的拂逆獅子驄。
第一下就是殺招。
從李弘的未婚妻下手,在處理本家子弟,以及賀蘭敏之時,污衊敏之烝淫外祖母榮國夫人、公主侍女、以及太子未婚妻楊氏。
因為知道是污衊,本盼望大婚的李弘心理受創,由於原先就體弱,經歷此事後直接大病一場,卧床不起。
哪怕另擇河東大姓裴氏女為太子妃,也未能補救什麼創傷。
新婚之喜后沒幾天,死於倚雲殿中,連帶著皇帝李治也跟著一口老血噴出,最喜愛、最有才華的兒子沒了! 而結局……
今上慟極,下詔履行死前對他的承諾,打破所謂規矩和禮制,將這位類似公子扶蘇的太子殿下追贈為孝敬皇帝——
慈惠愛親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謚為孝敬皇帝。
這是兩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屍身葬於恭陵,墳頭草異常茂盛。
顯然,武則天大勝一場,順利幹掉第一個親兒子。
太子弘無子嗣,依照大唐《戶婚律》同母次弟李賢繼位太子,時年二十二歲,如今二十有四。
而他,就是孟凡要扶持的儲君。
沒辦法,按照歷史大勢,後面那幾位還不如李賢呢,一個個都被武則天整得幾近崩潰。
至少這位還敢站出來,跟他那個黑心的娘,打一打擂台。
「按照幾位老哥的說法,李賢有過目不忘之能,容止端雅,曾經被李治當著司空李績的面誇讚。」
「想來不會太差。」
心中低語之際,孟凡認真整理了一下自身掌握的有限訊息,畢竟他就要押寶了,這要是沒打過,別說振興道門了,怕不是更加難過。
六年之前,也就是李賢十八歲時,官銜為:使持節·都督揚、和、塗、潤、常、宣、歙等七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雍州牧兼右衛大將軍·上柱國·沛王。
同年二月,嫡親兄長,也就是被武則天氣死的前太子李弘在京監國,他同樣被授予權力:
尚書省與奪事,及須商量拜奏事等文案,並取沛王李賢通判。
明顯是有經驗的,且幹得不錯。
去年單獨監國,還受到皇帝手敕褒揚,深受朝臣認可,此外又與大儒張大安等共注《後漢書》,哪怕千百年後,都是華夏史學名著。
可惜,李賢跟前太子一樣,過於仁慈,他同情異母所生的三哥與四哥,逐漸被武則天視為新的獅子驄。
在孟凡為李唐國祚殫心竭慮之際,太極宮承慶殿內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二聖認真欣賞。
下方,不遠處。
一名儀容俊美,但眉宇間總透出陰鬱之氣的紫衫男子暗暗嘆息,就在不久前他那個母后,讓門下鷹犬撰寫《少陽正范》及《孝子傳》給他,並令寵婢轉達責備之言。
很難不令其聯想到含恨而終的嫡親哥哥李弘……
此外,一個官拜正諫大夫的術士明崇儼,最近在散播著流言:
太子不堪承繼,英王李顯容貌最像太宗皇帝;相王李旦命格最貴。
明目張胆挑撥兄弟關係!
李賢太知道兩個嫡親弟弟的性格了,他們一起長大,天性愛玩,只想著做個閑散親王,根本沒有此等念頭。
當初自己繼承太子之位,弟弟們還投來同情目光,打趣幾句,說往後不能再一同遊獵玩樂了。
最棘手之處在於,這個叫明崇儼的傢伙因為能夠符劾役鬼,擅長各種左道之術,可以緩解頭風病發作時的疼痛,故而深受父皇寵信。
說實話,離散親子手足間的讒言不斷,加上生母此前的所作所為,以及訓斥之語,令需要專心處理國事的李賢,如今越來越疑懼猜忌。
誰人來解孤之困境?
目光投向大臣所坐那一列,有個身穿深緋官袍的中年男子,風姿神異、面容俊朗不假,卻又透著說不出的邪意。
正是明崇儼!
此人以桃木畫符,止住令皇帝不喜的詭異樂聲。
四月隔空取物,用百錢換來皇帝想要吃的瓜果。
前不久,聖人想要看雪,明崇儼消失片刻,握雪而還,說是自陰山所得。
種種因素加起來,致使他聖眷極隆,若只是如此倒也罷了,這左道之徒似乎揣知了什麼,不斷在宮內散播各種流言蜚語。
一旁,大臣們面色不一。
有人神情凝重,已然知曉天后態度,命人傳訊斥責儲君;
有人神情輕鬆,專心欣賞著樂妓歌舞,時不時暢飲美酒。
不過,隨著一個年輕道人由宦官引導入殿後,兩位高高在上的聖人為表重視,特意下令停了歌舞。
與此同時,孟凡特意作出整肅衣冠的姿態,以禮相見,低頭向天皇李治與天后武氏表達師父飛升在即,不便履足紅塵的歉意。
飛升……成仙……
心間低語重複幾句,李治直起身子,興沖沖詢問了一些細節,孟凡不慌不忙,一一回答。
「小道長,朕與天后可得長生乎?」
「……」孟凡。
《祖龍詞》:并吞六國更何求,童男童女問十州。滄海不回應惆悵,始知徐福解風流。
《賈生》:宣室求賢訪諸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事實上,與歷代君王一樣,唐朝皇帝也有服食金丹的習慣,既是為了渴求長生,也是為了抵抗家族遺傳的風疾。
「回秉聖人,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
人道至尊口含天憲,奈何自身不可修行,成也氣運,敗也氣運。
故而,除卻上古那些古老人皇以外,後者不可得長生,亦無法永生永世執掌億兆黎民以及浩瀚疆土。
可眼下這種情況,孟凡也不敢直言不諱,只能打個馬虎眼。
說來也可笑,江湖術士敢大放厥詞,真正的修行之人卻畏手畏腳。
「小道長可會合煉黃白之術?」
李治又問。
看起來仍舊急切長生。
「貧道略懂丹道之術,可助陛下與天后保命延年。」
只能保命延年……
頭髮花白的李治暗暗嘆息,不再言語,早年間,他父皇因服用天竺帝那伏國的異域丹藥而亡,故而自己曾嚴厲懲治方士。
結果隨著年老體衰,自身風疾發作,且愈演愈烈,多方求葯無果,只能寄希望於這些縹緲之物。
「小道長,可還有其它本事?」
一道略顯沙啞,充滿磁性的女聲自上方傳來,聽不出什麼蒼老意味。
已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出這個時代的政治局勢,後面不會贅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