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局勢
第296章 局勢
空氣中的爆竹味越來越淡。
又是幾日,孟凡回了辦公室,同樣沒什麼事情做,真徹底清閑下來了。
畢竟,港島人口稠密不假,但地方也就那麼大,幾次擴招人手、進行專業化培訓,再加上自身與師弟、師妹道行大進,諸天神佛逐漸顯露神跡,治安快速恢復了正常。
從除夕夜當天,到正月的現在,一起靈異案件都沒有上報。
這次回辦公室,主要還是為了彰顯一下存在感,畢竟確實歇了好久。
「回來幹什麼?」
「準備什麼時候去度蜜月?」
阿信舅舅認真道:「趕緊把報告寫出來,我好批准。」
「不急,得看阿雲和阿敏她們。」
孟凡無奈道。
按照最開始的計劃,兩人是想正月初三坐飛機去泰國度假,結果那邊一直有雨,不太適合出行,就慢慢拖延了。
但也確實不急,目前島內沒有任何情況,又有師弟金麥基坐鎮,其他人放心旅遊就好。
「行吧。」
舅舅端著泡有枸杞的保溫杯離開了,而孟凡打開抽屜,拿出珍藏已久的茶葉,又隨手打開路上買的茶點盒。
綠豆糕、椰餅、棉花雞。
後者正是一道肉菜,棉花指魚肚,蓬鬆雪白猶如棉花一般,入口即化,雞肉味美味、順滑,再搭配點綴其上的冬菇,這才叫生活。
將一切都準備好以後,孟凡在桌子上找了找,沒有文件需要處理,就十幾張延假申請,直接閉眼簽即可。
「看報,看報。」
島內新聞屬實沒什麼意思,已經沒必要關注了,所以手下人送進辦公室的報紙,大多以周邊國家的時事周刊為主。
【倭國醜聞!外務省請求韓方迎回耳冢,遭拒!】
什麼是耳冢?
顧名思義,一座收容耳朵和鼻子的巨大墳墓。
明朝壬辰倭亂和丁酉再亂期間,豐臣秀吉的部隊入侵半島,割下數以萬計的鼻子作為戰利品,並運回本土,在京都造了一座九米高的土丘,以此來誇耀武力。
半島方面一直要求倭方歸還,多次遞交本國萬人請願書,承諾會負擔由此產生的一切費用。
「這些鼻子和耳朵,是作為惡魔豐臣秀吉的戰利品被割下來的,它們已經在京都待了近四百年。
現在,我們有責任帶走先祖的骸骨,以減輕那裡十二萬六千亡魂的痛苦。」
可惜倭方一直沒有同意,它們將其指定為重要國家文化財產,必須留在原地。
在其東側,是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它在死後被倭人封神,當地居民自古以來就自願承擔維護職責,為其除草和平整土地。
重要文化遺產?
孟凡不屑,是指侵略還是屠殺?
現如今,詭異復甦。
當年鎮壓十二萬六千無辜亡魂的石頭塔徹底碎裂,由士兵與無辜百姓組成的亡魂大軍即將出世。
現在知道歸還了?
晚咯,人家現在不要。
估計還巴不得老祖宗大發神威,多殺幾隻小倭子。
要是沒記錯,最近一段時間,隨著街機遊戲興起,不少人已經開始對秀吉進行渲染和美化,但這根本改不了其本質。
由它掀起的戰爭,致使數十萬明、朝軍民死於非命,而這個元兇竟然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孟凡感覺頗為遺憾。
畢竟,豐臣老鬼是倭寇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對鄰國進行以滅國為目標的大侵略,開啟西方人口中的潘多拉魔盒,致使數百年後老鬼的精神信徒們再度侵略別國……
時至今日,仍有餘孽不忘為其招魂,傳播其惡毒思想。
「殺!十餘萬冤魂應該能把京都攪個天翻地覆了吧?」
將這份報紙收起,孟凡感覺有些意難平,然後,攤開了下一份。
「這……壬辰倭亂專場?」
「莫非關於那一時期的舊事,會在固定時間集體復甦?」 《半島日報》專門整理了最近一段時間,發生在本土的神異事件。
雖然各種詭異事件頻發,但卻沒有受到太大衝擊,尤其是一位明朝將領顯靈庇護他們。
楊元,遼東總兵。
平定過壬辰倭亂,飛馬馳援身陷碧蹄館的時任總督李如松,避免主將被殺的慘劇。
於丁酉再亂時,孤軍頂在抗倭最前線南原城,三千對五萬。
小西行長特意派出正式使團,希望楊元放棄堅守,並從安全道路上撤離,以減輕雙方傷亡。
而得到的答案是:
「我十五歲從軍打仗,橫行天下未曾敗過,如今城內有精兵十萬,足夠守城。」
就這樣,堅守了數天,仍舊沒有等到援軍抵達,而倭寇已連破三門,對數量稀少的明軍展開血腥巷戰,最終不得已,他選擇帶領親兵和潰兵沖圍。
【史書記載:被甲騰換,有如易席,賊終不能害之】
對此,孟凡能夠理解。
畢竟楊元是遼東大將,騎術自然了得,隨身攜帶四五匹戰馬沖圍,唿哨一聲,馬匹散開躲避鐵炮、箭矢,再一唿哨,馬兒重聚一處。
不過,即便如此,楊元突圍出去以後,還是身中兩槍、刀傷無算,被親兵抬到了漢城。
李朝國王直接抱著他胳膊痛哭,下令御醫全力救治。
再後來,傷勢稍好,被時任總督麻貴以戰敗之罪、押解至遼陽,問斬。
在回國之前,麻貴還體恤的說將軍辛苦云云,他也知道,這仗換誰來打都做不到更好。
而楊元帶著三千守兵擋了五萬倭寇,在大勢已去、無力回天的情況下,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
結果得了這麼一個下場。
至於原因。
一是,黨爭。
麻貴是西北軍頭頭,楊元是遼東大將,不是一個體系。
二是,背鍋。
由於多方原因戰線沒調整好,致使倭人長驅直入,得找個夠分量的人戴上帽子,替其他人去死。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抗倭名將跟他親手抓獲的大漢奸沈惟敬,在同一天、同一個法場被腰斬棄市,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諷刺。
當時所有人都把楊元給忘記了,唯獨李朝國王意難平,認為楊將軍血戰孤城,兵單援絕,南原之敗,勢所然也,應當懲罰附近坐視不救的明朝將領!
而後特意下旨,將楊元牌位供奉於本國武烈祠,讓這位漢家將軍血戰一生,不至於魂無所依。
說實話,孟凡放下報紙,打算派人,亦或親自去把忠魂給迎回來,但想了想,那位受到如此冤屈,跟大漢奸一起被抄斬,還連帶著妻子兒女受辱,恐怕永生永世都不願意再回來。
這事……還是半島人地道。
「明朝。」
他灌了一口茶,搖搖頭。
洪武大帝、永樂大帝,自不必提,皆是雄才大略,後面的洪熙、宣德,亦為明君……
再往後爭議可就多了。
要是沒記錯,最後一支戚家軍沒死在倭寇手裡,反而被不發軍糧和軍餉的自己人誆騙,手無寸鐵到空地集合,然後被伏軍虐殺。
怎麼想怎麼噁心。
「正月還沒過,不想這些喪氣腌臢事。」
草草往後面翻了翻,孟凡發現,西方各國的情況同樣不是很理想,全靠聖遺物和神職人員的信仰之力撐著。
「從民國吳神父那裡搜羅了不少寶貝,左右沒用,要不高價拍賣掉,拿錢去建福利院?」
喃喃低語聲中,孟凡抬眸看向窗外,不知不覺,天色已經黯淡。
「以前忙裡偷閒。」
「現在閑里找忙,從泰國度完蜜月,索性就離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