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考卷
第175章 考卷
「是啊,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平安城也是奇迹之城。」
「我們來對了,在這樣的地方,才能施展我們的抱負。」
「剛才那位大哥說的什麼來,好像去什麼行政局報告,會安排我們的食宿。」
「好像是,走吧,我們去打探一下吧。」
學子們很快就打探到了行政局的位置,行政局的官員很客氣,將他們安排到了一家酒店。
「剛才那位大人,好像就是西北軍鎮的官員,沒想到這麼客氣。」
「是啊,聽那位官員說,等咱們考上西北大學,學成畢業后好像也會被分到各個局中工作。」
「我現在已經喜歡上了平安城,真想留在這裡啊。」
「我們以後大概率不會留在平安城,而是會被分配到北疆去。」
「那也不錯啊,只要平北侯在,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北疆都會像平安城一樣繁榮。」
「上飯了,先吃飯吧。」
行政局給學子們安排的食宿都很好。
「平北侯對咱們真好啊,還有紅燒肉呢。」
「好久沒吃紅燒肉了,趕緊來一口。」
學子們開心的吃了起來,經過今天的見聞,他們更想留在西北軍鎮了。
外地的學子們也陸續趕來了,七天後,西北大學第一次招生考試正式開始了。
這次來的考生,總共三千多人,大部分都是北方三州的學子。
中部的蔚州、東部的青州,也有學子趕了過來。
甚至帝都國子監中的學生,也來了十幾人。
「我們從國子監來投靠平北侯大人了。」
「平北侯大人的【大道之行】和【大學之道】,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我將投身於北疆的建設中去。」
「我們要留在西北軍鎮。」
國子監來的學生,都是韓楚凡的超級粉絲。
而且能進國子監讀書的,都是非富即貴,大部分都是帝都中官員勛貴家中的優秀後代。
他們放棄了父母規劃好的前程,毅然決然的來到了西北軍鎮。
韓楚凡用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人才來投奔他。
大考開始了,考試地點就在剛建好的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修建的非常好,學校中假山庭院林立,環境優美。
各位學子來到了自己的考場,等待著考卷。
一名名叫景文濟的雲州本地學子,有些緊張的等待著考卷。
他出身於寒門,父母是種地的,靠著家裡十幾畝薄田供他讀書。
但是景文濟只取得了秀才的身份,在鄉試的時候就落榜了,沒有考中舉人。
只有考中舉人,才能改變他們一家人的命運。
中舉后,會得到大夏朝廷免征賦稅徭役的優待。
從而有大量的農民,會將自己的土地掛靠在當地的舉人名下。
舉人們會幫助這些農民逃避賦稅,賺取高額的好處費。
甚至有的農民為了逃避賦稅徭役,直接就把自己的土地給了舉人,以尋求舉人老爺們的庇護。
地方上的士紳階級,就是這麼慢慢形成的。
景文濟連著三年都沒有中舉,看著身體慢慢衰老的父母。
二十五歲的景文濟,想要放棄繼續讀書了。 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西北軍鎮的西北大學要招收一批學生,順利畢業后就可在西北軍鎮做官。
景文濟心動了,正好平安城也不是很遠,他想再去拼一把。
這次再不成功,他將徹底沒有機會了。
景文濟緊張的等待著試卷。
很快,上午的試捲來了。
景文濟打開了試卷,發現倒也簡答,考的都是經典的文章詩詞,和鄉試、會試考的內容相近。
景文濟滿意的答完了上午的試卷。
很快就進行下午第二科考試了。
景文濟看到第一題后,心中一驚,這是什麼題目啊,算數題嗎?
第二科考卷,第一題的題目是: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景文濟雖然詩詞文章一般,但是對算數很敢興趣,平時也研究過一些算數題。
「這題有點意思,西北大學的考試果然和普通的考試不同。」景文濟陷入了沉思。
「假設有35隻雞,那就是70隻腳。
但實際上是94隻腳,這少數的24隻腳,便是來自被當成雞的兔子。
故要從假設的35隻雞中刨去12隻兔子,即一共是23隻雞,兔子便是12隻。」
思考明白的景文濟,在試卷中寫下了答案:
二十三隻雞,十二隻兔子。
「有趣的題目。」
景文濟開始看下一題。
第二題的題目是: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這題目有點難度啊。
先解題,這題的意思是:說是有一些物品,不知道有多少個,3個3個數的話,還多出2個,5個5個數則多出3個,7個7個數也會多出2個。」
景文濟開始在紙上運算了起來。
「有了,是二十三。」
景文濟開始看第三題,第三題的題目是:
「今有垣厚十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
這題更難了,景文濟開始抓自己的頭髮了。
這道題的意思是:有一堵10尺厚的牆,兩隻老鼠分別對著打洞,大老鼠第一天能挖一尺,小老鼠亦然。
而之後每天,大老鼠的速度都是前一天的一倍,小老鼠則是前一天的一半。
問這堵牆幾天能打通,且大老鼠和小老鼠分別挖了多少。
對於沒有數學方法的大夏學子來說,這道題的難度,算是非常高了。
考場上其他人,也是類似的狀態,很多不擅長算數的人,第二題都解不出來。
「我堂堂燕州舉人,竟然解不出第二道算數題,我不甘心啊。」燕州舉人鍾樹椿,徹底抓狂了。
第二道算術題,他死活解不出來。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畢竟大夏現在的鄉試、會試,考的都是先賢的文章和詩詞。
像這些算數題,要是沒有興趣的話,平時不會有讀書人深入研究。
「卧槽,第一科還好,第二科竟然考算數,這個我不會啊。」
當初意氣風發的從帝都國子監來到這平安城,他和他那老爹都鬧翻了。
這要是考不進西北大學,那可就丟人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