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朝擎天一柱> 第241章 二百三十九章與張經的第一次衝突

第241章 二百三十九章與張經的第一次衝突

  第241章 二百三十九章與張經的第一次衝突


  在雙嶼呆了兩天,檢查了一下島上的工作,王道秋就帶著由登州、浙江兩地水師主力組成的二十九艘戰艦,外帶江浙財閥的六十餘艘商船,近三萬人,浩浩蕩蕩的離開雙嶼南下交趾。


  這次去交趾,王道秋選擇的航線是沿福建、兩廣沿海,反正他有欽差的身份,又有大戰艦護航,不怕兩廣水師找麻煩。


  經過十天的航行,船隊到達紅河入海口的海防港。到了海防,王道秋讓歐陽俊卿護著大部隊,南下占城、吳哥、暹羅去賣貨。而他自己則帶著五艘戰艦和八艘商船,沿紅河去交趾的治所,現在被稱為「升龍」的河內。


  紅河入海口離升龍不遠,一天就到。當王道秋率領著船隊到達升龍的時候,張經帶著大明在交趾的一眾大眀文武,和安南即將成為高級囚犯的國王、貴族,以及近十萬新大明人,在升龍紅河碼頭熱烈歡迎王道秋。


  王道秋今天還是穿著他那身無比騷包的織金大紅蟒袍,腳踏盤龍靴,龍行虎步的率先下了船。


  看見王道秋來了,張經忙領著眾人上前。而此時被大明文武冷落在後,一肚子不服的安南王,一臉不屑的扭頭對跟在他後面的一個親信大臣,小聲的說道:「這大明無人乎,竟派一黃口小兒來?」


  「王上,王上慎言!那位可不是什麼黃口小兒,而是大明那個聲名赫赫的六元及第、王剃頭。若惹得他不高興了,他可是會屠城的。」


  一聽安南王說王道秋是黃口小兒,這可把安南王的那個親信大臣給嚇壞了。畢竟不同與安南王井底之蛙,這個親信大臣數次代表安南,去出使大明,王道秋那張嫩臉,他可是認識的。於是在安南王說王道秋是黃口小兒后,他忙小聲提醒安南王,要注意禮數,可不能惹了王剃頭那個殺神。


  而安南王一聽,自己認為的那個黃口小兒,竟是這兩年來大明的頂流一線,六元及第王剃頭,安南王不敢多嘴了。畢竟經過無數藝術版的加工,王道秋在大明民間與周邊國家,他那名聲就是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動不動就下令屠城殺俘的不講究人。


  所以現在一聽,大明這次派來主持交趾歸附的是王道秋、王剃頭,安南國王趕緊的把嘴閉上,臉上強擠岀一個熱情的笑容,緊隨張經,搶著上去討好王道秋了。


  幾天繁鎖的各種儀式,王道秋終於是走完了各種形式,宣讀完了嘉靖帝的一道道旨意,把交趾建省的事給擺平了。


  既然交趾這邊的事都搞定了,張經這個大明新任內閣大臣,也就敢回北京了。


  在張經要帶著一眾原安南國王族、貴族,返回大明的日子前。在臨行的前一夜,張經邀請王道秋和新任的交趾巡撫徐階,到他在升龍的帥府喝酒。


  王道秋和徐階依約而到,三人分賓主落坐,下人們端上酒菜,張經作為主人致歡迎詞。


  等歡迎詞說完,張經指著這滿桌的魚肉,招呼王道秋道:「來來來,良楨不要客氣,這交趾別的不多,就是山珍海味和水果多,這些在咱京師可吃不著。」


  「是啊是啊,良楨,交趾這邊一大半地方,都是茂密的大片老林子,而且交趾這地兒還靠海。因此這裡的山珍野味和生猛海鮮,還是很多的。今晚張閣老,特意為良楨準備了四道山珍、四道海鮮,都是交趾這邊的特色菜,良楨可不能辜負了張閣老的一番美意,一定要多吃啊!來來來,良楨,動筷子動筷子。」


  一聽張經招呼王道秋品嘗這交趾地方特色菜,一旁的徐階也忙順著張經的話,讓王道秋動筷子。


  盛情難卻,王道秋也就一邊笑著說著感謝話,一邊動筷子了。而見王道秋開動了,張經和徐階也忙跟上,夾起了那些交趾特色菜,放嘴裡品嘗。


  三人一陣杯盞交錯,邊吃喝邊說著這交趾的今後,都很高興。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經突然話風一轉,一臉愁苦的說道:「良楨啊!你少年天才,老夫第一次見你,第一次聽你的安南策時,老夫就知道以你之才,將來必入閣拜相。只是你比老夫想象的成長更快,入仕不到一年就封侯拜相了,真是羨煞旁人啊!」


  「良楨啊!你一入仕就建南澗河鋼鐵廠,獻安南策、獻改土歸流策。可以說我大明如今能平安南,能平西南,你王良楨當屬首功。良楨你天縱之才,如果把心思都用在正途上,老夫相信你一生之成就,必光耀千秋,為萬世所敬仰。所以良楨,老夫想勸你,遠離那些旁門左道的賤業,專心國事。」


  旁門左道、賤業!王道秋明白,張經這應該說的是商業,尤其是遠洋貿易。明白了這一點,王道秋放下酒杯說道:「張大人,晚輩知道您這是好意,是為了晚輩好。但是張大人您想過沒有,歷朝歷代的那些明君賢臣,也是一如您所想,一如您所做,可是我種花民族有落好嗎?上千年的一亂一治,上千年的原地踏步,一點出息也沒有。」


  「荒謬,王良楨,你怎麼能這麼想?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餓了有食,人人冷了有衣,此為我輩士人之畢生奮鬥目標。古之先賢,都在他們的羽翼之下,保得一方百姓衣食無憂,你怎麼能貶低他們為一點岀息也沒有呢?王良楨,你妄言了。」


  「妄言?既然前輩說晚輩妄言,那晚輩請問前輩,你所說的那些先賢,在他們任內,他們可能尚能保一方百姓衣食無憂,可也僅僅只是衣食溫飽吧!並且他們一旦不在位后呢?那還不是人亡政息,百姓依舊困苦?咱們種花幾千年的歷史早已證明,光靠刀耕火種,光靠幾個明君賢臣,老百姓根本不可能過上富足的生活,頂多能混個溫飽。」


  「溫飽還不行嗎?芸芸眾生一輩子能溫飽,還求什麼?王良楨,你不要少年心性,整天想那些鏡中月水中花,心比天高,年輕人要腳踏實地,不可好高騖遠。老夫告訴你王良楨,你重商抑農,這是在挖國家的根本,這是要出大亂子的。王良楨,你不要以為老夫不知道,現在海上的那些奸商、海匪,他們的後台就是你。王良楨,老夫告訴你,你這次到交趾,能順便把你扶持的那些奸商、海匪都清除乾淨了,還我大明海疆一個清靜,還則罷了。否則老夫這一生,與你勢不兩立,啪!」


  張經自以為自己苦口婆心的勸,己經算是關愛王道秋這個晚輩了。可王道秋卻在自己的好意規勸下,不但不悔改,而一套一套的歪理邪說,這把張經氣著了,厲聲訓斥了王道秋後,還衝王道秋拍了桌子。


  張經與王道秋的衝突,說白了這就是兩種不同理念的衝突。王道秋穿越人士,知道「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道理,知道人類社會只有大力發展工商業,才能間接推動科技的進步,從而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


  可張經他這個十六世紀的土著,他的思維方式還是那古人上千年「以農為本」的思想慣性。在他們的認知里,農業才是國家的根本,必須要把國家的主要資源都放在農業上。


  而至於工商業嗎?這些高利產業如果不加以抑之,那麼憑人的趨利性,社會上的勞動力肯定就會奔向工商業,而不再去種地了。


  對,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個科技落後,生產力低下的社會中,統治階級優生保證農業,優先保證糧食供應,就能讓社會上的人有飯吃,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


  而如果放任社會中的大部分勞動力,去追逐利潤,去從事工商業,就會造成農業荒廢,糧食大量減產,不足以滿足人們吃飯的需要,從而導致社會動蕩。


  優先保證農業,優先保證社會的糧食供給,這就是小農經濟社會的國策,是張經這樣一代代社會管理者的信仰。


  但他們這種信仰是建立在歲月靜好,社會固態的前提下的,可社會他會歲月靜好,他會一成不變嗎?想想現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以及未來的工業革命、現代科技吧!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跪在地上喊人家「爹」,落後就要看著人家把你老媽、你妹妹、你老婆、你閨女,一遍又一遍。


  王道秋知道後來種華的那些恥辱,因此現在面對張經的怒火,王道秋絲亳沒有,要與舊思想同流合污的意思,他站起來對著張經就是一揖,冷冷的說道:「道不同,不相與謀!晚輩告辭了。」


  說完話,王道秋也不等張經回話,扭頭就走了,而在他身後則是目瞪口呆的張經和徐階。


  良久張經才反應了過來,指著王道秋的背景,沖徐階吼道:「庶子安敢?此國之大奸也,若朝綱將來落入此子之手,必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老夫,老夫,老夫此生與這庶子,不共戴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