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二百零六章倭王的業務水平
第208章 二百零六章倭王的業務水平
織田信秀在這時代的倭國,也算是在江湖上混岀名號的大佬,他的部隊早已脫離了縣大隊的小打小鬧。
不過他現在的地盤,也就他的老家尾張,和鄰近尾張的比如大阪地區,以及現在的倭國首都京都的郊區附近。實際控制區面積,大概有二萬平方公里左右,差不多是大明現在很普通的一個府。
只是一個府一級的武裝,所以他的那些武器裝備需要,對王道秋那,整整五船三千料大海船的載貨量來說,就是個毛毛雨。
最後王道秋給了織田信秀一千把腰刀、一千副弓箭,一千桿火繩槍,三千支長槍,以及三萬支鐵羽箭,五百桶火藥。這把織田信秀感動的,跪在王道秋面前,那是不停的磕啊。並且他還很豪爽的,讓手下把整箱整箱的金銀,抬上王道秋的船,表示他家裡有礦,他不缺金銀。
土豪啊!這樣的朋友值得交。於是在織田信秀送上整箱整箱的金銀后,王道秋看他也是越看越順眼。並且順勢就向他提出了,租借港口的請求。
織田信秀一聽王道秋要租借港口,他幾乎就是想也沒想的就向王道秋表示,這大阪海岸線,王道秋只要留些地兒,給那些當地漁船靠靠就可以了,其他的全送給王道秋。
另外至於這租界深入內陸的部分嗎,織田信秀表示離海岸線五里以內的地方,他全送給王道秋了。
織田信秀太豪爽了,豪爽的都讓王道秋懷疑,織田信秀他這是不是,在拿自己開涮啊!回頭自己問一句:「真的啊,你這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然後他再回一句:「是你先開玩笑的。」
太不真實了!畢竟這裡可是大阪港啊,這在後世可是僅次於東京的,倭國第二大都市圈!
就後世大阪的那地價,就現在織田信秀送自己的這些地,那還不妥妥的福布斯榜單,前百名富豪加一塊兒的財富啊!
太多了,太多了,這個不敢收,這個不敢收!想著後世大阪的那恐怖地價,王道秋心虛的一逼。忙向織田信秀表示,大叔你別衝動,你別衝動,這麼大的事,咱們都慎重點。
面對織田信秀的豪爽,王道秋被嚇的有些失態了。而看到王道秋驚慌,織田信秀也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是真不知道,這海邊的地除了停一下漁船,它還能有什麼用?
畢竟現在這十六世紀的倭國,可沒什麼像樣的海堤。每當颱風和地震引起大海潮時,海水就會湧上岸來,把這海岸邊的地,全用含鹽的海水泡一遍,形成鹽鹼地,根本就種不了莊稼。
而種不了莊稼的地,它不就是塊廢地嗎?送廢地給王道秋,王道秋還顯得是那麼的禮重,不敢接的樣子。這實在是太奇怪了,怪得織田信秀現在都在那兒懷疑,難道剛才歐陽俊卿沒有把自己的話,給王道秋翻譯清楚?
懷疑歐陽俊卿沒把自己的話翻譯清楚,織田信秀就用懷疑的目光,看向了歐陽俊卿。這一下子,又搞得歐陽俊卿有些莫名其妙了。
三人就這麼尷尬著,好一會兒王道秋率先腦子恢復了清醒,明白現在倭人的腦子,跟明朝人一樣,都是基於耕種的小農經濟。在他們眼裡,好土地就是那些能豐產的農田,而這些海邊被海水泡過的鹽鹼地,那就是一文不值的廢地。
明白過來不同時代,人們認知的不同。於是王道秋他就讓,歐陽俊卿對織田信秀說,自己要不了那麼多的地。至於這租借的海岸線嗎?就按織田信長剛才劃定的,深入內地的距離算,也是五里地吧。
經過歐陽俊卿的翻譯,織田信秀一聽王道秋只要五裏海岸線,而且還要付租金,這他頓時就覺得自己沒面子了。囔著跳著說自己這是送朋友的,王道秋若要付租金,就是看不起他。還非讓王道秋多拿點,否則他就切腹。
織田信秀太熱情了,這都弄得王道秋有些不好意思了,最後還是在歐陽俊卿的調解下。王道秋非常心虛的,接受了十里的海岸線,深入內陸五里的範圍,總共十二點五平方公里的港區土地。並且這些土地是織田家贈給王道秋的,屬王道秋個人所有,沒有租金這一說。 當然為了堵後世悠悠眾口,不讓後世倭國磚家們歪曲說,這是王道秋當年用堅船利炮,逼織田信秀「送」的。這些土地應該認定為,是王道秋率明軍搶的,而不是出於自願的贈予。
為避免這些未來可能的法律麻煩,王道秋還忽悠織田信秀,為了報答織田信秀贈地,作為回禮,王道秋送織田信秀一萬匹棉布、三千匹絲帛和五百斤茶葉。
另外這一次雙方的「友誼」,還要讓倭王以見證人的身份,親自寫賀詞祝賀,並刻於石碑之上,立在這大阪港口。
商量定了這一切,王道秋不厚道的笑了。王道秋這次給織田信秀贈地的回禮,於這時代來說,差不多就是這些,海邊鹽鹼地的地價了。
可到了海洋時代,到了高度發達的工業化時代,五公里大阪深水港海岸線,十二點五平方公里的沿海港區。一萬匹棉布、三千匹絲帛、五百斤茶葉就拿下,倭人絕對哭暈在廁所。
不過這項「友誼」,王道秋拉上了倭王來「背書」,相信到時倭人就是再心痛,他們也得認。除非他們是真不打算讓那倭王一家,繼續一代一代在那兒當「吉祥物」了。
王道秋太壞了,利用自己穿越者的先知,提前幾百年就在倭國抄底了。太壞了,實在是太壞了!不過王道秋的壞,人家織田信秀可不這麼認為,他現在是越看王道秋越欽佩。王道秋這人夠義思,夠大氣,不佔小便宜,不愧是天朝上國的六元及第,太偉大了,我得終身追隨他呀!
好嗎,就這樣織田信秀被王道秋忽悠成了范偉。而且織田信秀的這種腦殘,後來還徹底影響了他的長子,那個被倭人稱為「尾張大傻瓜」的織田信長。以致於織田信長接班后,也跟他勞紙織田信秀一樣,深信「王爸爸」是愛我的,無怨無悔的組織倭人,去為王道秋的「世界和平」,獻了青春獻兒孫。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在現在這個時候,當織田信秀將這五公裏海岸線、十二點五平方公里港口區送給王道秋後。王道秋就命令所有貨船迅速靠岸卸貨,就地在自己新得的土地上,搭建簡易市場,先與倭人交易那些民用商品。
就這樣忙碌著,當藤原拓海從京都帶來,加蓋了倭王大印的王旨,邀請明朝使節帶著明軍,去京都「做客」的時候。
王道秋一看那倭王的王旨,好辛苦忍住,沒在藤原拓海面前直接噴。因為那倭王在王旨上,加蓋的印章,是「漢委奴國王印」,這印可是當年東漢光武帝,封敕給倭國的。
拿東漢封的王印,蓋章給大明的使節當國書,你這是大明的藩屬,還是東漢的藩屬啊?這事若發生在大明境內,地方那些少數民族土官,敢這麼干,這絕對是會被大明朝廷滅族的。
畢竟大明少數民族土官敢這麼干,那就是在尊東漢,而否認大明王朝的正統性啊!如果那樣,大明王朝都不滅你族,那大明王朝的顏面何存啊!
這倭王真是鄉巴佬,討飯討久了,真的是完全沒有國家領袖的思維方式啊!居然連這麼嚴重的外交錯誤都會犯,王道秋對此也是無語。
發生如此惡劣的外交事件,照理王道秋是應該嚴詞訓斥倭國代表,並讓倭王做出解釋,並書面道歉的。
但考慮到人家倭王一家,自倭國大亂進入戰國時代后。他們一代代倭王就都是討飯佬,倭王一家吃飯都全靠一口破碗蹲路邊,那就更別說對下一代抓學習了。
倭國至進入戰國時代后,一代代的倭王,從小都在習慣討飯,這外交他們哪懂啊?對此王道秋深表同情,也不好意思欺負人家鄉下人。
於是對此王道秋只能將這個錯誤,避開人單獨給藤原拓海指出。並讓藤原拓海等下,可不能跟隨艦隊來的大明鴻臚寺官員說,倭王的王旨上蓋了東漢的官印。就說倭王的王旨,在路上弄丟了,等到了京都再讓倭王重新簽發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