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朝擎天一柱> 第196章 一百九十三章致那些無知的愛國者

第196章 一百九十三章致那些無知的愛國者

  第196章 一百九十三章致那些無知的愛國者


  不打憂曾銑在那兒自說自話,說他自己和夏言是清白的。等曾銑說高興了,手上腳上的那些鐐銬都在那兒抖了后,王道秋才冷冷的說道:「曾總督,你不用激動,你跟我說那麼多,即使我信你,那又如何?你要明白,這次你跟夏言的案子,是三法司會審,而不是由我王道秋審。皇上給我的差使,是收拾你留在陝西的爛攤子……。」


  「什麼叫爛攤子,王良楨你少胡說八道。我曾銑就任三邊總督近兩年,對內打擊那些世襲的紈絝軍官,提拔一大批真正有才能的軍官,對外抗擊韃子南侵。不客氣的講,經我曾銑這近兩年的整治,我大明三邊的軍隊可以說是兵強馬壯。要不是你們這幫佞臣,鼓惑君上否了我收復河套的上疏,明年我曾銑就可以帶著我三邊強軍,北上出塞去收復那千里河套沃野了。」


  「哈哈哈哈,曾銑,事到如今你還敢大言不慚,還當我王道秋,當皇上,當我大明滿朝文武都是白痴啊!曾銑,我看你是真不知道死字怎麼寫!曾銑,你摸著自己良心說,我朝真該收復河套嗎?」


  「怎麼不該,河套草原土地肥沃,沃野千里,黃河九曲,唯富一套。自那韃子佔據河套草原后,春夏就在那兒養肥戰馬,秋兒就入套襲擾我三邊,後患無窮。我朝若能奪回河套,就可消除韃子南下關中的後勤基地,保障……。」


  「行了行了,曾銑你不用扯這些了。我就問你,既然我朝佔據河套會有那麼多的好處,韃子佔據河套,對我三邊威脅那麼大。那當年成祖皇帝,為什麼把我朝在河套草原上的衛所,都撤到長城以南,主動放棄了河套草原?」


  看曾銑把自己當軍事白痴,又拿收復河套草原,表面上的那些好處,忽悠自己。王道秋忙出言打斷了曾銑的自以為聰明,並搬出朱老四朱棣,當年主動放棄河套的決策,來質問曾銑。


  而曾銑聽王道秋搬出了朱老四的例子,他此時也預感到了,王道秋應該不像那些聽謂的「愛國者」那麼白痴,王道秋應該是已經看出了,收復河套這事對帝國的危害。


  但預感歸預感,在嘴上曾銑還是強硬的爭辯道:「成祖爺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對的,放棄河套草原,這就是成祖爺在軍事上的一大敗筆。」


  「哦,放棄河套,是成祖爺在軍事上的一大敗筆?那既然放棄河套是一大敗筆,那為什麼後來的我朝歷代先帝,歷屆朝廷,都不去改正這一錯誤呢?難道我朝立國一百多年來,就你曾銑最聰明,最有骨氣?」


  「這這,王良楨你別胡攪蠻纏,總之收復河套是沒錯的。」


  「收復河套是沒錯的?曾銑,你真是睜著眼說瞎話啊!行了曾銑,我也懶得跟你廢話了。既然你說收復河套這是沒錯了,那咱現在先不說,你能不能帶兵打敗韃子,從韃子手裡收回河套草原,我就問你,收復河套草原后,你接著打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收復河套草原后,自然是築城,遷內地軍民前去戌邊。」


  王道秋提出了收復河套草原后,下一步的處理工作,這是問題的關鍵,也是夏言和曾銑努力想要掩飾的事。


  於是這個問題被王道秋一被提出,這會兒曾銑雖然在面上依然嘴硬,但心裡他是越來越虛的。因為他知道,他的這些話忽悠一下,那些天生腦殘的「愛國者」還行,但講給一個聰明的務實者聽,這就是在講笑話了。


  這不,曾銑話音剛落,王道秋就懟道:「河套草原沃野千里,要在那麼一大塊平坦的草原上築城戍邊。請問曾總督,這要建多少座城,要調多少軍隊、多少的民夫才行。而且在草原上築城,不同於我們現有的萬里長城,它是建在群山之上的,軍隊依山,就可以抵禦韃子的入侵,為修建長城的民夫提供保護。」


  「而在一望無際平坦的大草原上築城,請問在築城期間,若大隊韃子騎兵來搞破壞,我們的軍隊可憑什麼,保護築城的民夫和他們自己?還有這麼多築城的軍隊和民夫的吃穿供應,這在一望無際大草原上的後勤線怎麼保護,還有……。」


  接下來王道秋拿出了一堆,在大草原上築城戍邊的胡扯淡來質問曾銑。說白了這一望無際的河套大草原,它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因此它利攻不利於守。


  而且蒙古人都是騎兵,單兵戰鬥力強,機動性好,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來去呼嘯如風。如果明軍在此築城,可想而知,你這城恐怕光搞了個地基,人家就來強拆了。


  而在這沒有任何天險可守的平坦大草原上,以步兵為主的明軍和那些築城民夫,面對蒙古騎兵的衝擊力和雪亮馬刀,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在蒙古人的眼皮子底下,在河套草原上築城,那根本就是給人家送人頭。


  退一萬步,如果蒙古人里有聰明人,招術陰一點,就讓你明軍在河套草原上築幾個城,那接下來呢?


  要如果真那樣,那蒙古人可就比亮劍里的李雲龍更幸福了!畢竟明朝若在河套草原築城,遷軍民去戍邊,那這些留駐河套草原明朝軍民的吃穿,武器裝備!想想李元龍是怎麼乾的吧,守著交通線就不愁吃喝了。


  所以如果明朝真在河套草原有城池,並留有大量軍民戍邊,那蒙古人守著明軍給河套輸送物資的交通線,他們可不就過上李雲龍的日子了。


  而如果明軍每次都派重兵保護運輸隊,請問這軍費開支,誰買單。


  因此即使當年朱老四完全壓著蒙古人打,數次北伐深入大漠,打的蒙古人沒地躲,在軍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可朱老四還是主動將河套駐軍,全部撤回了長城以南。 這裡面的原因就是你在河套駐軍少了,那不但起不了護衛陝西的作用,還隨時可能被蒙古人吃掉。而如果你駐軍多了,蒙古人利用他們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避開你的大部隊,跟李雲龍一樣專打你的交通線,和那些你出外巡邏的小部隊,你說這大明有多少財力,可以這麼消耗?真真正正的是人家打不死你,但能把你拖死啊!


  所以當年朱老四,即使在明軍戰力相對於蒙古人,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也主動放棄了河套草原,把軍隊全部撤到了萬里長城以內。


  而這萬里長城,沒去旅遊過的,或者不懂軍事的小白,可能會以為長城每處也會被人家攻擊。但實際上你只要你爬過長城,再開動一下智慧,你就會知道,萬里長城之中其實九千九百里,沒有被游牧民族大規模進攻的可能。


  因為長城大多數城牆,它是選陡峭的山,在山頂建的。正因為陡峭,所以這些山,人都很難爬上來,那就更別說馬了。而且大部隊進攻,除了要有可供大隊人馬通過的平坦道路,沿途還必須有大的水源,可以供大隊的人馬飲用,而不是一個小泉眼或一譚淺水。畢竟戰馬和人,都需要喝水,才能保持體力。


  而在長城沿線,能有平坦的路讓大隊人馬通過,又有大的水源可以保證大隊人馬供應的,說白了不就是,那幾個群山之中的隘口嗎?也就是大明重點築城防守的九邊。


  因此萬里長城,其實就是那幾個隘口,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而其它地方基本上就是瞭望哨,和應付蒙古人小股部隊偷襲,沒有被大規模進攻的可能。


  所以把軍隊派到長城上,依有利地形防守,可比在一望無際平坦的大草原上築城防守,處處都可能被人家大部隊攻擊,後勤線還暴露在大平原上,人家想搶就搶,這要容易的多。


  這些顯而易見的軍事常識,曾銑作為一個長期在東北、西北作戰的統帥,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還有夏言,他作為一個在官場混了三十年,能混上首輔位子,被公認為聰明絕頂的人,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所謂的收復河套,那就是禍國殃民的昏招。


  收復河套有多扯,夏言和曾銑都知道,可他們仍向朝廷建議收復河套,那他們存的是什麼心?很顯然,他倆這是要用百萬大明軍民的血,為他們自己博一個收復失地,開疆拓土的大功業。


  喪心病狂,曾銑和夏言喪心病狂。把所謂收復河套的扯淡,王道秋一字一句的給曾銑挑明。那曾銑此時聽著王道秋的話,他就有如在大街上,被人當眾扒光了一樣。再無剛才的那狗屁文人風骨,他羞愧難當、痛哭流涕的跪在王道秋面前,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看到曾銑服了,不裝了。王道秋冷冷的對曾銑說道:「曾銑,你也是通過科試,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你所犯何罪,你和你的家族會有什麼下場,《大明律》里寫的明明白白,這些無需我多言,你自己清楚。」


  「我錯了,我錯了,是我功利心太重,總想著在有生之年能建功立業,封侯拜相,才誤入歧途。太傅大人,曾銑死有餘辜,可我父母妻兒……!大人,曾銑求你,求求你伸伸援手,讓皇上寬恕我的父母妻兒吧!我的小丫頭,她今年可才只有四歲啊!大人,求求你了。」


  曾銑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而《大明律》又是科舉考試的必考內容,因此這《大明律》曾銑自然是都背過的。所以他的罪被王道秋一點明,曾銑就知道自己這次,菜市口是躲不過了。


  不過對於自己的父母妻兒,曾銑還想為他們求一條活路。於是他死馬當活馬醫,痛哭流涕著給王道秋就是一個響頭一個響頭的磕,求王道秋幫他說說話,讓嘉靖帝能特赦他的家人。


  看著曾銑的那可憐樣,王道秋有些心碎的說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在來陝西之前,我在西苑的案牘庫里,翻看過你的材料。雖然你的戰無不勝,未嘗一敗,我是不信的,我也懷疑你的那些戰功,大多是虛報的。不過你這人在我大明軍中,也算是個能帶兵的,你還有些小聰明,發明了手雷和地雷,這些都是好東西,有機會我一定會在軍中推廣的。」


  「好了,閑話不多說,我們來點實際的吧!我王道秋這人,人品不大好,不大喜歡白幫人忙。所以你若想我保住你的家人,你就必須給我想要的。夏言那條死狗,我沒興趣,那是三法司的事。我就想知道,我怎麼才能鐵證如山的把秦王府連根拔掉,還有三邊軍中那些中高級軍官,在你手裡都有些什麼把柄。」


  王道秋開出了條件,那就是讓曾銑幫他對付秦王府,和控制三邊的軍權。


  控制三邊的軍權,這曾銑理解,可王道秋要把秦王府連根拔,這把曾銑嚇了一跳。指著王道秋,他就驚恐的說道:「坊間有傳聞,說山東三王,魯王是在你去山東前,就被亂民所殺,這與你無關。可是濟南的德王,青州的衡王,都是你借亂民的手屠滅的。當時你的剿匪部隊里,有強大的大同、遼東兩地騎兵。你若想救德王、衡王,讓騎兵衝過去就可以了。亂匪根本就不可能在你騎兵的衝擊下,還能抽出力量去攻打濟南、青州兩座堅城。」


  「坊間還傳聞,當時是你下令,讓進剿部隊跟趕羊似的,將那些亂民趕向濟南、青州。還在亂民攻打濟南、青州時,你的部隊故意消極作戰,給那些亂民攻打濟南、青州的時間,致使德王、衡王滿門被屠。然後你又縱兵屠滅那些亂民,從亂民手裡搶奪德王府、衡王府的金銀珠寶。」


  「原本這些我都是將信將疑的,因為我不敢想我大明,居然會有如此膽大妄為的臣子。可你現在一開口,就是讓我幫你把秦王府連根拔掉。現在,坊間的那些傳聞,我信了。王良楨,你真是好膽啊!你幹了我輩讀書人都想干,卻不敢幹的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