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一百八十九章夏言 曾銑事發
第192章 一百八十九章夏言 曾銑事發
翌日一早,還是萬壽宮裡由內閣五大學士,六部九卿組成的小朝會,王道秋做山東的工作報告。
揀能說的說,一套官話把山東的差事,例行公事的彙報一遍。王道秋報告完后,朝堂諸公照例問了幾句,王道秋也按規矩回答。
當知道朝廷戶部,現在光現銀就有上千萬兩,還有幾億兩山東的購地款,在大明皇家銀行躺著吃利息。朝廷各大佬是紛紛開始,為自己的部門爭經費,請求嘉靖帝增加明年的財政預算。
而就在朝廷諸公紛紛眼巴巴的看著嘉靖帝,等著嘉靖帝打賞之時。東閣大學士夏言跪下稟奏道:「陛下,臣有本奏,自我朝英宗天順六年,韃子開始侵入河套,以後就逐漸將河套地區,建成他們南下的給養地,不時從河套出擊,致使我朝三邊邊患嚴重。為此我朝在孝宗弘治十年時,設總制三邊軍務。所謂三邊,便是指陝西省甘肅、延綏、寧夏三邊,一切的布置,都是為對付河套的韃子,是為套寇。」
「第一任三邊總制王越,曾主張以十五萬大軍窮搜河套,事末得行。武宗正德三年,三邊總制楊一清主張奪回河套,楊公當時向武宗上言:茲欲復守東勝,因河為固,東接大同,西接寧夏,使河套千里之地歸我耕牧,開屯田數百里,用省內運,則陝西猶可息肩也。但楊公此一計劃,最後也沒能得到貫徹。」
「自陛下登基后,盤踞河套的套寇吉囊更加猖獗,幾乎是年年襲擾我三邊。去年臣薦曾銑總督三邊軍務,自那曾銑到任后,忠於國事,屢敗套寇。然堅守三邊,年年被動挨打,這實為不智。因此三邊總制曾銑,連同陝西巡撫、延綏巡撫、寧夏巡撫,以及三邊的總兵,聯合上書,請求朝廷發銀五十萬兩餉兵造器,於明年春夏之際出兵河套,剿滅套寇。曾銑的本子在此,請陛下御覽。」
說完話,夏言就從自己袖籠里取出曾銑上的本子,舉過頭頂等著呂方來接。
看夏言要遞本子,呂方很反常的站那兒,一動也不動,而嘉靖帝則一臉鄙視的看著夏言,說道:「兵部陳愛卿,三邊的摺子,你看過沒有,是你讓夏學士上呈的?」
嘉靖帝這副表情,這個口氣,說出這話。這把兵部尚書陳經嚇了一跳,他忙跪下啟奏道:「啟奏陛下,三邊曾銑的摺子,臣從未見過。而且兵部歸嚴首輔分管,就算三邊有摺子到兵部,臣也會上呈給嚴首輔,而不會給夏學士。此事請陛下明察。」
「嗯,知道了,陳愛卿你退下吧!」
「是」
陳經把自己給摘出去了,他理由充分,嘉靖帝也認可,於是嘉靖帝就讓陳經回班了。
陳經站回朝班后,嘉靖帝又問嚴嵩、王道秋等其他四個內閣大學士,問他們知不知道曾銑上疏請復河套之事。對此,王道秋和嚴嵩等四大學士,自然都表示自已不知此事。
邊帥上疏請求出重兵收復失地這麼大的事,國家負責軍隊日常管理工作的,軍隊最高行政長官兵部尚書不知道,內閣分管兵部的內閣大學士不知道。卻由一個不分管軍隊的東閣大學士,向皇帝上呈,這是什麼意思?
近侍大臣私下裡勾聯邊帥,這在種花歷朝歷代,都叫內外勾結、圖謀不軌,是重罪。想到這兒,跪在那兒的夏言是滿頭冷淚,心裡直怪自己太心急了,這事至少也應該先支會兵部尚書陳經一聲。失策失策,太失策了。
就在夏言滿頭冷汗,想著該怎麼把這事圓過去之時,嘉靖帝又開口了:「夏學士,據東廠、錦衣衛密報,你岳父蘇綱跟那曾銑都是江都人,且兩人私交甚好。你私下裡跟那曾銑,每月私下裡也都有書信往來,而且你們的書信都派自已的親信送,從不麻煩朝廷的驛卒。去年過年那曾銑還譴人,給你夏學士送了三個大紅木箱子。怎麼樣夏學士,方不方便跟朕和朝廷諸公說說,你跟那曾銑,書信里都聊些什麼?曾銑過年時送你的那三囗大紅木箱子里,又都裝了什麼?」
卧槽!一個不分管軍事的內閣大學士,居然月月與邊帥有私信往來,而且雙方這信還都不經驛站,只派自已親信送,這裡面的內幕?而且曾銑過年時,還從三邊幾千里之外,送了夏言三囗大紅木箱子,說這些箱子里裝的不是銀錢,這誰信啊!
於是嘉靖帝話一說完,夏言忙磕頭請罪,而此時站萬壽宮裡的,其他四個內閣大學士和六部九卿,則紛紛出班,彈劾夏言與曾銑,內外勾聯圖謀不軌。請求嘉靖帝將夏言即刻打入詔獄,並派出錦衣緹騎,前去陝西捉拿曾銑以及曾銑的同黨。
夏言、曾銑,一個是內閣大學士,一個是軍方在邊關手握重兵的邊帥,行政權和軍權互相勾結,這在歷朝歷代都叫圖謀不軌,意圖謀反,是任何一個皇帝都忍不了的。
自去年在從紅石山回來的路上,被王道秋提醒,夏言和曾銑關係不一般,存在利益輸送后。嘉靖帝就讓東廠和錦衣衛盯著夏言和曾銑了。經過近一年的調查,東廠和錦衣衛送上來的證據是越來越多,涉及到的西北邊將也越來越多,甚至是就藩西安的秦王府,也有涉及其中。
看著那每月東廠和錦衣衛送上來的情報,嘉靖帝是忍得好辛苦。這次曾銑在陝甘竄掇西北文武,共同聯名向朝廷上書。其中就包括朝廷在西北陝西、寧夏、延綏的三個巡撫三個總兵,可以說是把大明朝廷,在西北的高級文武一把手給一鍋端了,甚至還包括隱在後面的西安秦王府。
所以剛才夏言一報出來,曾銑這次是聯名三邊巡撫、總兵共同上的疏,嘉靖帝立馬不淡定,他覺得該收網了,否則西北陝甘寧,恐怕真的要用一場大戰,才能解決了。因此夏言剛一稟奏完,嘉靖帝就下了動手的決心。
嘉靖帝本就下了決心,現在朝廷內閣和六部九卿,又主動要求嚴辦夏言和曾銑,嘉靖帝那哪還能不允?
於是在朝堂諸公出班請求完,嘉靖帝就順勢命錦衣衛將夏言拿入詔獄,查抄夏言的家。並馬上派出緹騎,去西北捉拿曾銑,以及三邊的巡撫、總兵。 下達完對夏言、曾銑的捉拿命令,接下來就該議議西北的善後工作了。畢竟這一下子把西北陝甘寧的巡撫、總兵全拿了,如果不派大員去坐鎮,那西北工作怎麼辦,蒙古韃子乘亂打過來怎麼辦?
於是就西北地區「救火隊員」的人選問題,朝廷諸公又開始了一陣唇槍舌劍,誰也想把自己人推出去,去搶西北那塊地盤。
見手下大臣又吵個沒完,最後還是嘉靖帝乾綱獨斷,以王道秋平定山東民亂,工作成績突岀,有經驗為由。讓王道秋再去西北出趟欽差,以太傅、忠勇侯、武英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兼任陝西巡撫、三邊總制,執尚方寶劍,去西北便宜行事。
又是特事特辦,便宜行事,嘉靖帝這還真是信任王道秋,對此朝廷諸公也沒有辦法。畢竟帝王恩寵這事,旁人沒法說。
而且王道秋上次山東一行,雖說是有殺俘的惡行,但也確確實實是不僅只用兩個多月,就平定了有幾十萬亂民參與的山東白蓮教亂,還打仗不花錢,反而為朝廷掙了幾億兩的銀子,就這本事,妥妥的千古一人啊!
因此現在嘉靖帝乾綱獨斷,讓王道秋去西北當「救火隊員」,朝堂諸卿也不好說什麼,畢竟人家王道秋本事擺在那兒。於是王道秋去西北坐鎮這事,嘉靖帝一提出來,嚴嵩代表內閣率先出來附議,然後六部九卿隨後也出班表示同意,於是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決定了王道秋去西北坐鎮后,嘉靖帝又對都察院左都御史夏邦謨說道:「夏愛卿,夏言、曾銑一案,照例由你們都察院會同刑部、大理寺三法司會審,夏愛卿你為主審。」
「是,陛下,臣夏邦謨定當秉承公心,將此案做成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鐵案,不負陛下。」
「好,愛卿的清名,滿朝有口皆碑,朕信得過愛卿。這些日子愛卿與刑部、大理寺先選拔好乾練的能吏,等曾銑一幫逆賊押來京師,你們三法司就開始審理。案子最好別拖過年。」
「是,臣遵旨。」
吩咐完夏邦謨,嘉靖帝留下王道秋,讓其他大臣各去值事。等其他大臣一走,嘉靖帝一個眼色,呂方忙就將萬壽宮裡的內侍、宮女全趕了出去,他自已還守在了殿門口。
等萬歲壽里只剩下嘉靖帝和王道秋兩人後,嘉靖帝招呼王道秋去他的御榻旁。
看到嘉靖帝招呼,王道秋忙小碎步過去,等走近了,王道秋就恭身把耳朵湊到嘉靖帝嘴旁,恭聽嘉靖帝吩咐。
王道秋謙卑的態度嘉靖帝很滿意,等王道秋將耳朵湊近了,嘉靖帝就說道:「據東廠、錦衣衛的情報,夏言和曾銑的事,西安的秦王府可能也有參與。秦王私下裡與那曾銑,經常一起飲酒,在席上秦王還說他秦王一系,是太祖與馬皇后的嫡子嫡系,而成祖爺只是太祖的一個庶子,這大明江山該由他太祖嫡親血脈繼承這樣的話。」
「所以王卿,不管秦王到底此次有沒有參與夏言與曾銑的謀反案,就憑他敢說自己是太祖嫡親血脈,理應繼承大明江山。說朕之先祖是太祖庶子,不配這大明江山,那他秦王一系就當滅族。這事王卿你做的漂亮一點,必須要有鐵證。這事為堵天下諸王的口,朕是打算交給宗正審理,所有卷宗都要傳之諸王的。所以愛卿,秦王夥同曾銑、夏言謀反這事,它必須鐵證如山。」
嘉靖帝說話滴水不漏,完全是站在法律之上的。不過他那說話的語氣,和說話時的那銳利眼神,王道秋明白嘉靖帝想要什麼。
於是嘉靖帝話一說完,王道秋就拱手回稟道:「陛下放心,臣到西安后一個月內,必將秦王勾結夏言、曾銑謀反的鐵證,上交朝廷。只是陛下,這事臣一個人做,難保不會有紕漏,所以臣想請陛下,從東廠和錦衣衛中抽調案證高手,去西安配合臣。」
「沒問題,你要的人,明早會跟你一起出發。另外聯等下就會傳旨山東的李國棟、大同的戚繼光,即刻率軍進入陝西、延綏,再從宣府調你那個建州把兄弟覺昌安的一百女真武士,作為你的貼身護衛。還有巡按甘肅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楊博,陝西布政使葛守禮,這兩人都是朕提前安插在陝甘的。他倆都是嘉靖八年的進士,忠於朝廷,幹練異常。不瞞王卿,此二人將來,朕是打算讓他們入閣,參與軍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