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秦王要造反?
第125章 秦王要造反?
最後這句話,等於是殺死這場辯論會了。
因為,那些頑固派,也自知理虧。
所以他們一直都是用古人先賢的話,來壓制和反駁對手的。
那麼,有什麼能推翻這些先賢的觀點呢?
答案就是……
天下萬民!
宋朝時期,有人說過,為什麼讀書。
為天地立心。
為萬民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幾乎成了所有讀書人講大道理時的座右銘了。
用來表現自己高人一等的時候,也十分好用!
讀書人的心中,理想第一,孔子第二。
或者說,二者是並列第一的。
理想是什麼呢?
為萬民請命啊!
可是現在,秦王在嶺南做的事情,就是在給萬民請命!
而且還是實實在在的。
那麼,你是繼續守著孔聖人或者各位先賢的那一套,不讓女子務工,不讓每個家庭都有更多的收入,不讓百姓們活得更好嗎?
說白了,這位女同學,就是給對手拋出了一個選擇……
你們敢說,為了孔聖人那個被後人曲解的儒學,然後衍生出來的各種理學,而置天下萬民的生死於不顧嗎?
只要對方說了,哪怕輸了這場辯論,她也無所謂。
因為她十分清楚,沒人敢指著現在嶺南這些百姓的鼻子,說一句:「你們的賤命,還不如那些已經死去的古人們留下的隻字片語!」
這樣的話語說出來,絕對被嶺南的百姓,乃至全天下百姓的吐沫給淹死!
特別是朱樉這個秦王,打從上任開始,就注意打開百姓的思想。
雖然,朱樉看起來並沒有刻意去做這些。
但是他建立了大明乃至全世界第一所完全開放的國際大學,然後利用羅教授去普法,同時宣傳和塑造符合嶺南地區發展的三觀。
再有,就是大學裡面的那些學子們,也是宣傳和鼓勵百姓們開民智,開思想的槍手。
那些學子們在大學里學到了東西,回去就會給自己的父母講述,再影響到周邊的鄰居……
久而久之,嶺南之地的百姓,特別是番禺府的百姓,思想已經和一年之前的他們自己相比,有了極大的改變。
比如說,遇到不平的事情,他們會反抗,不會再忍氣吞聲,會按照羅教授說的那樣,利用律法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他們也學會了請願。
還有就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百姓們現在如果想要找秦王告狀,都方便了許多。
而朱樉這個秦王呢,別看他管著整個嶺南地區,外面還有大片的領土,但實際上朱樉的管理方式,讓他自己不可能會一天忙到晚的。
朱樉平時,還比較閑。
因為朱樉懂得如何用人。
而且,手底下的人才還不少。
他也捨得放權。
有這麼一個既能掌控全局,偏偏又閑得蛋疼的秦王在,對那些欺壓了百姓的官員們也是一種威懾,於是嶺南的那些官員們,也不敢過分囂張。
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大家有勁都往一處使。
秦王要的是發展,那麼就全力發展地方經濟好了。
至於別的事情,最好別多想。
甚至,百姓們喜歡茶餘飯後聊聊秦王的執政,都不要去管他們,因為秦王不讓管。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嶺南之地百姓的思想開發程度,可想而知是十分迅速的。
現在眾目睽睽,大家都盯著呢!
這種得罪萬民的話語,誰敢說啊?
於是,那些頑固守舊的老學究們,紛紛無語,閉嘴沉默。
反駁不了,也回應不了,等於是認輸了。
此時朱樉站出來了,他朗聲道:「諸位,本王也知道,你們對於本王允許女子走出家門,參與建設和製造等事情,都頗有微詞!但是,本王要爾等都知道,一個國家,或者一州之地,都並非只是一個人的。當然了,皇上只有一個,那便是我父皇。」
這裡,朱樉表現出了一絲絲的求生欲。
但是,下面他話鋒一轉。
「可皇上是幹什麼的?皇帝是負責掌管天下的。」
「你們能要求,我的父皇去廠里打螺絲釘嗎?」
朱樉大聲發問。
朱元璋臉一黑。
打螺絲釘是什麼?
他壓根都不知道。
要是真讓他去了,那還得了?
「不能!」
眾人一齊大吼。
「這就對了。」
朱樉點點頭,他身前有個喇叭,但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聽到自己的聲音,他還得大聲說話:「所以呢,父皇之於天下,本王之於嶺南,都是一樣的道理!天下,是所有大明臣民們的天下;嶺南,也是所有人的嶺南。每個人,哪怕是女人,她們也是人,也有責任和義務,更有權力,去建設屬於她們自己的家園!所以,她們去務工也好,干農活也罷,這些都應該是我們高興的事情。」
「有本事,你們讓男人把所有的工作,全部給本王做了。」
「可是你們能做到嗎?」
「你們不能!」
「看看現在的番禺府吧!」
「新安縣,新建居民區總計能容納三百萬戶,可是根本填不滿!」
「本王給了爾等溫飽,甚至是富裕的生活,那你們這些刁民,就不要來給本王添堵了!」 「你們若是真有本事,而不是只會一天到晚搖頭晃腦的空談學問,那就也加入到本王建設嶺南的浪潮中來!」
「本王宣布,自即日起,所有惠州府學子,全部進入大明國際大學之中學習,無論貧賤!但凡有童生功名的,學雜費一律全免,剩下的你們自己去勤工儉學,每個月隨便兼職賺幾十兩銀子,也夠你們花的了。」
「另外,本王也知道你們之中,有一些人的看法是正確的。」
「生育確實是大計。」
「所以,本王在惠州府,第一件事就是讓你們的府台大人,修建醫院。」
「而且還是婦幼醫院,專門負責接生的。」
「那裡面的醫生、護士都是女人。」
「你們說,能讓男人去裡面工作嗎?」
「從即日起,凡是惠州府戶籍的家庭,都有生育補貼。」
「生一個孩子,每個月補貼五兩白銀,一直補貼到孩子年滿八歲為止!」
「爾等,不用給本王省錢。」
「還是那句話,只要聽本王的話,大家都努力建設,本王將會給你們最好的生活!」
朱樉說了許多話。
最後,他甚至還頒布了兩項新政。
首先他要把那些老頑固們,全部抓到大學裡面,去接受新思想的熏陶。
甚至還給出了免除學雜費的優待。
接著便是生育政策。
這一點和番禺府是一樣的。
鼓勵多生。
生兒子女兒都行,反正直接用銀子去補貼。
因為朱樉實在是太缺人口了!
明初時期,因為戰爭,加上天災,各地多有旱情,所以人口急劇減少……
當時的旱情有多嚴重呢?
問問朱元璋就知道。
這位大明朝的皇帝,就是因為旱災,自己一家人都餓死了不少。
而且,他本人還因此而當過乞丐、和尚,就為了討一口飯吃,能活下去。
要知道,在朱樉穿越以前的時代,一座城市的人口都是千萬計的。
但是現在整個嶺南的人口加起來,有沒有一千萬的一半都不好說,最近應該是有了,畢竟朱樉接納了將近三百萬的難民。
可是還遠遠不夠。
朱樉也知道,整個大明人口就這麼多,哪怕有再多的難民,也不可能全部到嶺南來的,首先朝廷就不允許,所以現在的人口流動規模,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接下來,還得利用別的辦法。
想要人口,最合理的辦法就是造人了。
所以鼓勵生育的計劃,勢在必行。
當然了,朱樉可不止是這一手。
眼下,鐵路已經開始修出了嶺南,甚至已經修過福州,進入江浙了。
等將來,朱樉把鐵路再修往湖廣、贛等地方,到時候交通方便了,他還能利用嶺南地區的經濟優勢,吸引大量的人前來嶺南務工。
這些屬於是流動人口。
但是,也可以算是人口。
人多了,建設的速度就只會越來越快。
當然了,這些都得一步步慢慢來。
朱樉的計劃是,今年之內,發展好惠州府,同時利用惠州府的工廠又加強鐵路建設,開始著手往贛、湘一帶修建兩條鐵路。
這算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了。
而且,鐵路的修建權,還得和朱元璋商議。
但是朱樉已經敏銳地察覺到,現在的情況和以前估計不一樣了。
以前,大家的重心是在朱標這個太子身上。
而現在胡惟庸等官員,已經注意到了朱樉這個秦王,以及嶺南。
這一次想要鐵路開發權,胡惟庸這個左丞相為首的官員們肯定不會那麼好說話……
想到這裡,朱樉並沒有再多說什麼。
他直接宣布辯論會結束。
結果,不言而喻,是學校的代表們贏了。
朱樉馬上宣布回番禺府,同時交待向海,儘快安排惠州府所有童生以上的人員前往番禺府學習。
整個辯論會上,朱元璋這個皇帝,都一言不發。
他沒有任何錶態。
不過,這也算是一種表態了。
皇帝不發表任何意見,那就是對秦王的支持。
於是,胡惟庸等人又開始密謀了起來……
他們覺得,今日秦王的一番話里,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秦王居然說,天下並非皇上一人的天下?
這……
這可是造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