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個階段的結束
第135章 一個階段的結束
時光匆匆,春去春又來。
劉棟在完成了本科實習之後,又完成了研究生階段的實習。
在這期間,他還時不時的和導師一起外出「飛刀」,在省內的圈子裡面,都知道李靖教授收了個得意門生,臨床技能已經達到了副主任醫師的水準,常見的手術、複雜的手術,基本上自己可以獨立搞定。
得益於輪轉科室醫生們給的機會,更得益於李靖導師的培養,在臨床方面,劉棟的操作和手術技能那是「蹭蹭」的提升著。
此外,本科時候的那次「失敗」,也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儘管後來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學校要選撥那些有望在科研方面做出成績的學生,也有的說那選拔的3人背景都不一般,全部是院領導或者校領導的子弟等等。但對於劉棟而言,這已經和他沒有關係。
於他而言,是如何達成更好的成就。
在提升臨床技能之外,對於泌尿外科和腫瘤學的權威專著,他託人購買了外文原版,原滋原味的學習,而且還是比較系統的學習,使得他的理論基礎也是打的非常「夯實」。
外文方面,讀得多,用的多,專業外語的功底也是日漸厚實。但由於他本身不是張揚的個性,所以「專業外語小能手」的名聲還是局限於李靖、李瀟、蔡明明等幾個人。其他的同門師兄弟,以及課題組的人,也不過是知道「劉棟的外語很棒!」
關於未來的發展,要成就「大醫」,這個問題也一直在劉棟的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
而現在,他已經有了答案。
臨床和科研,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而臨床方面,他已經足夠硬了,科研方面,也是早早的進了實驗室,掌握了基礎的技能。
碩士階段,循證醫學的學習,使得他掌握了證據的製作和搜索,部分的專業型畢業生,也有的以循證醫學方面的探索文章作為畢業論文。
而劉棟,只是學習了,並沒有打算用這個作為畢業論文。他還是做了臨床方面的一些基礎研究工作。
在正常的組織上,有些靶點是不表達的。但是癌症患者的癌組織,卻發現有些是表達的,而且還具有癌症的特異性,哪怕是癌旁組織也不表達,其他的癌症組織也不表達
在發現了這些跡象之後,他就申請了課題,然後收集了許多組織樣本,通過免疫組化檢測方法,證實了這些結論。
這些都可能引起關於這個靶點與這個癌症治療的進一步探索。
課題雖小,但臨床意義不小。實驗不大,但是從設計到實施,而且對於之後的探索,也是個前期的基礎。
而這個只是劉棟基礎研究的一部分,他同步還進行著好幾項的「小」課題——設計簡單而意義不簡單的課題。
他已經成長起來了,不再是當初那個只是臨床功底紮實的實習醫生劉棟,而是發表了SCI 10餘篇,在投 2-3篇的碩士研究生劉棟。
李瀟的很多課題,他也給予了中肯而有價值的建議。
因為,他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醫學上。
在別人還只是聽從導師的建議,做事情的時候。
他不只是在做,還系統的學習專著,琢磨著哪些是研究的熱點,哪些探索已經停止。
當國內的前輩們,在翻譯這些專著的時候,他也參與了李靖導師翻譯的那一部分,但完成之後,更多的跨領域的專著,他還在看著原版
李靖導師經常被實驗室的小夥伴們稱呼為「實驗室活字典」,而實際上劉棟的閱讀量已經在逐漸趕上來了。而且,不同於李靖在泌尿外科和轉化行業的深耕,劉棟更聚焦在泌尿外科、腫瘤學和免疫學的交叉學科的探索。
課題組會上,李靖提出的話題,在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發表了意見之後,劉棟總能提出更有見解的補充和實踐方向,這也慢慢的使得他在一眾同門裡,贏得尊重和聲譽。 當然,一開始也有很多不服的聲音。
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終的實踐,不斷地證實著劉棟的話,而這也使得其他人不太敢明面上提出反對意見。看到這樣的局面,劉棟說的話反而開始少了起來,更多的實踐花費在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上。
時間如水,不急不緩的流逝著。
時間慢慢地就到了劉棟碩士研究生要畢業的時候,今年也是李瀟碩士畢業的時候。
而在別人還在忙著寫和改畢業論文的時候,他倆早在1年前就已經達到了要求,之後的很多工作是增加自己的「成績」。
所以,畢業答辯的時間,他倆也是申請的第一批。
而關於畢業后的去向,兩人的目標還是很明確的——繼續拿下博士學位!
雖說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也可以留院,也可以工作之後在職讀博。但是他倆這樣明確的目標,就是因為,職業發展,並不是只是需要學位啊,而是需要科研方面的更多的積累。脫產,是更加的方式!
兩人早早的就把外語的證書考了出來,雖說李瀟分數略遜,但有著劉棟的輔導和標杆作用,實際上並不低。
兩人已經把各個方面的準備都走好了。
導師方面,已經談妥,只要過線,依照兩人碩士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績,最終錄取不成問題。
兩人各自的導師也都是很開明,給出的建議也是如出一轍,那就是,讀博士不局限於國內院校的讀博,而是建議他們早早的申請公費讀博,走國內-國外聯合培養的路子。而且分別還給出了推薦信。
查看了公費留學的簡章,以及投遞了材料后,他們對於這個也是很有信心的。
信心的來源有幾個方面,外語成績是優異的,聯繫國外的教授是順暢而且有積極反饋的,國內導師也是支持的,學校在國內外也是都被認可的
所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關於兩人生活上的未來,已經談了幾年,兩人也是「同居」的狀態,從一開始的「發乎情,止乎禮」,到後來的見家長,一步步的已經走了過來。
去年年底的時候,雙方家長見了面,也「訂了親」。
而今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季,也是他們結婚的擬定時間。
雖說不比「帶球畢業」的雙喜臨門,他們畢業+結婚的雙喜臨門也是引得蔡明明等一眾同學的羨慕。
碩士畢業后,繼續讀博。
在世界頂級醫學中心,做博士階段科研的培訓,是劉棟「大醫崛起之路」的下一階段。
在最好的年齡,打下了臨床實踐的良好基礎,掌握的技能不會隨著時間而褪色。
在最好的年齡,進行科研思維的培養和世界級的科研培訓,等待回歸,就是「傳奇」的啟航。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江湖路遠,以後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