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子義,世間名將
第39章 子義,世間名將
大半個月的時間,攸縣已經籌集到了足夠的糧秣輜重。
在劉備的威壓之下,韓玄縱然不想摻和此事,也不得不拿出足夠多的糧秣出來,不斷的送往攸縣軍中。
對此,韓玄只能一次次的上書劉表,希望他制止劉備的「胡作非為」。
但和之前的密信一樣,所有的請求都石沉大海,沒有半點回應,甚至讓韓玄覺得,劉表是不是已經放棄他了?
「或者.劉表是對我們南陽韓氏有什麼想法了?」
這個想法的出現讓韓玄不寒而慄。
不過這些劉備並不在乎,他現在在乎的是要帶人進攻海昏,也就是曾經並肩作戰過的太史慈。
「當年因為侄兒攻打艾縣等地甚眾,江東眾將皆不能擋,那孫伯符為了保住自己側方安全,便將當年海昏侯的故國海昏縣和建昌縣合併為一處。
單獨設立治所為海昏,然後命令太史慈為建昌都尉,督率諸將守備。
那太史慈的確是有幾分本事,進入海昏之後並沒有給予反攻,興兵報復。
反倒是以上潦壁為根基建立起一道防線,地方我等入侵,然後在海昏,建昌等縣大力恢復民生。
以紫金城為根基設立軍營,此時已經是根深蒂固。
數年前小侄和漢升也曾試著攻打過幾次,但收效甚微,我等也就沒有再繼續下去了」
在行軍的路上,劉磐作為地頭蛇自然是負責將敵人的情況悉數告知。
而這些消息也讓劉備等人將心思提了起來。
「這海昏如今實力如何?」劉備不愧是廝殺多年的老將,很快就找到了重點。
既然孫策將海昏建昌等六縣單獨劃分出來,那麼就可以從某種情況下來說,這裡算是太史慈執掌軍政了。
所以,如果海昏出現了什麼問題,太史慈第一時間不會是傳遞消息給孫權,而是會自行解決。
這就很看重太史慈手下的民生到底如何了
「說起來,這也是小侄佩服太史慈的第二點了。」劉磐此時無奈嘆息了一聲,「玄德叔父可知道當初我家族叔會讓磐去攻打艾縣等地么?」
「讓你帶兵進入揚州為楔子,畢竟景升兄也是督三州軍事之人,這本就是合情合理的吩咐。」
「族叔如此做的確是合乎禮法,只是我等的目的卻並非是要染指揚州之事。
其實當初我家族叔剛剛立足荊州,手中兵馬不足,糧草不夠,深知艾縣等地富裕,想要讓小侄以出兵為名多加劫掠。
至於為何不在此地立足
一是因為當初那艾縣雖然距離江夏郡不遠,但畢竟遠離襄陽等地,我等掌控起來確實不太方便。
二是因為那潦河下游雖然有紫金城這種當年海昏侯的侯國都城,但畢竟荒廢已久,短時間難以修繕。
而且海昏等地局勢複雜,又常年經受兵災,可謂是相當麻煩。
我等試過幾次之後,便徹底放棄了這個想法。」
「麻煩?」劉備聽到這個詞語之後有些驚訝,「是多大的麻煩竟然會讓你等放棄?」
「海昏侯是誰,想來玄德叔父是知道的吧」
「自然,當年廢帝賀.被廢之後便被孝宣皇帝封為海昏侯.這海昏縣也是他的封國所在。
但是備記得王莽亂政之時那海昏侯就已經被廢除了,而後來世祖光武帝也未曾再設立海昏侯這等爵位。
反倒是從海昏縣中分出來了建昌縣,並慢慢發展出其他幾個縣城所在.」
劉備或許別的不行,但是作為老劉家承認的大漢皇叔,這老劉家的那點事兒,他現在還是門兒清的。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感覺到意外,這海昏縣在他看來也不過就是一座普通小縣罷了。
難不成還能有什麼問題不成?
「這海昏侯的後人的確是丟了侯位,但並不代表海昏侯的後人都死絕了啊!」劉磐一聲無奈的苦笑,「當年海昏侯的後人失去了封國之後,卻仍然留在了海昏縣及其周圍。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海昏侯這一脈已經不單單能夠用人丁多寡來形容了。
單單是初平年間,海昏侯的後代上繚宗民發展到數千家,甚至是萬家之多。 其中百姓具體有多少便是當地府衙也記載不輕了,我等探查的結果是,最起碼有兩萬餘人。
但若是算計隱匿人口.恐怕十萬也未必是不可能。
他們聚集在海昏附近,形成了自己的宗族,將青壯訓練成兵被稱之為宗伍,數量多達近萬人。
兵甲齊備,武器也相當不錯。
除此之外還有自己的宗帥首領統領兵馬,那些年饒是這荊揚附近的山匪都不敢對他們有絲毫的不敬。
其家財豐厚,糧秣之充足,讓人咋舌不已。
當年劉勛麾下數萬精銳都不敢與其正面交鋒,只能靠著繞過上繚城直接突襲海昏這種辦法想要攻破對方。
但等到劉勛到達海昏城下的時候,那海昏侯的後人宗族已經棄城而逃了。
數以萬計的百姓,還有無數的糧秣輜重,說走就走,這般能力.說實話,小侄做不到!」
「.」劉備一陣默然,他也做不到!
有的時候,宗族未必多能打,但是在這種遷徙行動上,他們總是這麼不講道理。
「之後劉勛被孫策偷襲,丟了老巢還被俘獲了家眷百工,從此元氣大傷,最終被孫策所滅。
可那海昏侯的後人,卻仍然算是他的心頭之患。
當年小霸王孫伯符算得上是爆裂了,可面對那群找不到,抓不著的傢伙也只能放任不管。
我等數次進攻艾縣等地,都儘可能的避免接觸海昏等地,以免引發他們的誤會,讓我等陷入危險之中。
可我等小心翼翼的事情,那太史慈就敢將自己的府邸放在海昏。
而且這些年愣是靠著種種手段,將那裡治理的井井有條,據說那些海昏侯的後人,都已經快要消亡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那想來自負勇武的劉磐,眼中也不禁生出來了幾分敬佩之情。
「子義.不愧是世間名將!看來此戰,恐怕也並不容易。」
太史慈幾乎沒在主線上混過,可所有史書都說他是名將。
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卻有些少了。
其一,北海救援,其二,效忠劉繇不被重用,其三,神亭嶺大戰,其四,討賊神射。
然後就是跑去和劉磐打擂台了,一打就把他打到死了
在這中間還有一種說法是,太史慈一直有自立之心。
這一點我到不想爭論有沒有啊,畢竟這玩意說有你不能說錯。
他干過!自立太守啊,然後臨終遺言啊,的確是有這個想法的。
但他到底算不算自立.這倒未必,最起碼他活著的時候,人家一直是掛著老孫家的名字,給老孫家辦事兒了。
之所以要說海昏縣,一是這裡聚集著大量的財富輜重,這個對後面的劇情很重要我得說出來。
第二個就是,太史慈這個常年不在主戰場混的人能夠被列為江東名將可不是因為他能打。
這玩意文治武功是真的很出格。
當年就因為把山越迷的五迷三道的,一群山越跟著他混,讓孫策愁容滿面的。
那是第一代山越人老大。
之後海昏那地方,劉表,劉勛,孫策誰來也沒治,還是太史慈解決的。
等到他死了之後,建安十三年程普接任,這裡也沒有再放勝過任何問題。
海昏侯那些後人,彷彿就人間蒸發了一樣,可以說是被太史慈吃乾淨了。
這個BUG級別的能力,才是他成為名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