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湖中有山,山中有門,魔宗山門!
第108章 湖中有山,山中有門,魔宗山門!
大明湖的滿湖水,宣洩殆盡。
湖中的游魚,亦是隨之,不知道去往了何方,寧缺的身影,在那湖中的峻峭青峰中,穿行著,只是寧缺那渺小的身影,在大明湖中的山門外,顯得格外的突兀。
一堆堆亂石,好似孔明的筆下的八陣圖一般,一眼看上去很是雜亂,可再看過去,卻是井然有序,仿若棋盤上的棋子一般,節點交織縱橫間。
總有某些不凡的妙用,寧缺沒有理會這些亂石,他現在只想要快點,逃脫那個瘋女人的追殺,那會可能是老鄉的道門真修,不見得會幫他。
甚至在某個合適的時間,還可能給他來上那麼一劍!
雖然在顏瑟老師以及七師姐的教導下,寧缺已然明希,符、陣不分家,可陣法知識匱乏的他,還是有些不太理解,什麼樣的陣法,能夠讓滿湖的水消失殆盡。
寧缺手中的朴刀,來回波動清理著沿路的水草,這些在湖水中,活了很長時間的水草,很是堅韌柔軟,不時有螃蟹,從寧缺腳下走過,化作了蟹黃醬。
不過一雙臭腳,踩出來的蟹黃醬,正如老坑酸菜一般,無人能忍得住,胃中厭惡。
大明湖南岸!
井字元內,幽藍色的氣流,緩緩靜止了下來,有天地元氣進入了,這道神符所籠罩的方寸間。
寧缺畢竟不是顏瑟師叔(師伯),書寫在黃符上的神符,猶如無根之浮萍。
施符的人跑了,那麼這道神符,自然也就沒有了,再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葉紅魚手中的道劍出鞘,先是有一道劍光出現,而後便是千道劍光,然後便是萬道劍光。
萬道劍光,歸於一道,井字元破!
大明湖畔,應該說魔宗山門畔。
莫山山看著那正在消散的符意,有些悵然道:「顏瑟大師的井字元,破了。」
陳玄平靜的看著,湖中的峻峰,說道:「一道黃符,橫豎皆二,如很能困道痴。」
神符困不住道痴,若是葉紅魚想要破了那道井字元,在寧缺未曾逃走前,便可破符而出。
顯然葉紅魚給了寧缺,足夠逃出生天的機會,可寧缺卻沒有把我住這個機會,反而跳進了大明湖內,開了這座魔宗山門。
人證、物證具在,這下子寧缺,真可謂是百口莫辯了。
葉紅魚來到了湖畔,看向了在峻峰間,艱難行走的寧缺,冷漠的說道:「大明湖下的魔宗山門,又豈是誰都可去之地?」
「作為曾經的不可知之地,魔宗山門前,有一座陣,可以擋住五境之上的陣。」
「塊壘陣!」
魔宗山門陣法開啟,宣洩掉了一湖的水,但留下的水霧,卻是遮掩了,小半青天。
一葉障目,半湖水霧,可遮掩青天。
北風中,大明湖南岸已是,一陣雲霧繚繞,仿若人間仙境一般。
陳玄的身影,在這雲霧中時隱時現,他說道:「何以澆塊壘,以頑石成陣,困殺皆可,葉姑娘恐怕,也未曾料到如今局面吧!」
葉紅魚看了眼,身後百丈遠的黑衣神官,冷冷的說道:「不曾料到又能如何,書院十三先生,困於塊壘陣中,莫非還要神殿,前去相救嗎?」
書院十三先生寧缺干係甚大,在寧缺用出井字元時,她便存了要放其一馬的心思,死掉的寧缺,不如活著的寧缺有用,可這位十三先生,卻是自尋死路。
道門真修陳玄,不大可能會去救,這一位書院十三先生寧缺,誠如陳玄所言,這應是承負,他們本就不該為寧缺的生生死死負責。
莫山山看著那塊壘陣,似是想到了那從她身側,飛過的鋒利鐵箭,陷入了沉默中。
大河國與唐國世代交好,若此時坐視旁觀,恐日後唐國,必將降罪於大河國。
陳玄亦是看出了莫山山的擔憂,他平靜的說道:「這是世外的事情,人世間的人本不應插手,山主寧缺在殺你時,可不會考慮,這些俗事。」
「以直抱怨,本就是他們儒門,所倡導之事。」
「我等只是袖手旁觀罷了,如果寧缺真的就怎麼死了,那麼只能說明,夫子他老人家,看錯了人啊!」
對於寧缺他並無多少看法,他於人世間入難,執迷已悟,卻不得出來。
但寧缺想要在他面前,殺掉他關心的人,那麼他很生氣,道人不是死物,自然也會生氣,也會十分生氣。
可能擁昊天入眠的寧缺,真的會死在塊壘陣中的嗎?
那寧缺手指上帶著的信物,莫非是個擺設不成,還未曾聽說過,誰回家會被家中的狗給攔住啊!
葉紅魚冷漠的看著,那湖中變換莫測的塊壘陣,說道:「山主,依照你我的修為境界,進入了這塊壘陣中,無異於自尋死路。」
何以澆塊壘,即使是過去了不知多少年,這魔宗山門前的塊壘陣,或無法困住五境之上,但想要困住他們,卻是輕而易舉。
莫山山微微點頭,她的心神已然落入了塊壘陣中,參悟這塊壘陣,魔宗山門就在眼前,她們總要進去,她亦不認為,陳玄會放縱書院十三,死在此地!
人在大明湖畔,可大明湖底,那萬顆石頭,卻已然在莫山山眼前排列,那是來自千年前,某位魔宗高人布置的陣法。
平平無奇,那裡都能夠尋找到的時候,構成了橫亘天地,以不平氣機著稱的塊壘。
何以澆塊壘,湖水倒灌,消失的湖水,或許會重新,淹沒掉這魔宗山門葉說不定。
陳玄從新坐回了木凳子,看想了遠處那中間,相隔了數十丈寬的兩道山崖。
看著某個精悍,穿著獸皮的男子,看著那個身穿青衣的道人。
魔宗的天下行走,知守觀的天下行走,見面不一定非得是,打打殺殺!
荒原風光無限,似乎只有這位書院十三,在艱難的受罪,可能得昊天偏愛,自當承受其磨難,而不是怨天尤人。
故事的開始,這磨難又因誰而起呢?
誰欠了幾十條人命,卻還在怨天尤人呢?
因果不虛,承負不虛,修行自然也不虛,只是他不太喜歡,某些迂腐的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