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給玄德當主公> 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

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

  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


  張飛的兵馬,奪取了漢陽郡七家豪傑的財產,田地和人戶,並開始利用這些豪傑所留下的資產,進行了半開墾辦軍事化的經營模式。


  消息傳到了馬騰和韓遂的耳朵里,他們兩個人頓時都愣住了。


  「張飛不著急與我們決戰,反倒是奪了當地豪強的田地和屠戶,在本地開始種田養兵,他這是要幹什麼?難不成他也要當涼州本地的豪強嗎?」


  聽了馬騰的話,韓遂認真的考慮了一會兒,方才說道:「你這麼一說,我才真有點兒反應過來,張飛現在好像還真就是有點兒像本地豪強的意思了。」


  「只是他想靠著這種方式在涼州本地養兵長久只怕是不現實的。」


  「涼州這地界地廣人稀,他手下有兩萬五千餘兵馬,若是不靠劫掠,僅是靠著在漢陽郡一地種地來養兵恐怕是很難的。」


  「整個涼州登記在冊的人口也不過就是幾十萬人,可能都比不上大漢朝的一個郡多。」


  「張飛想在漢陽郡一個地方套著幾家豪強的田地養兵,他不是瘋了嗎?」


  馬騰捋了自己的須子,隨即說道:「你這話確實是有理,只是涼州的情況你我還是知道的。」


  「表面上登記在冊的人口雖然只有五十萬。」


  「但是涼州實際所擁有的人口數量,相比於這個遠遠不止。」


  「首先,咱們且不說涼州本地豪強所隱藏的徒戶人口。」


  「單說涼州這遍地的羌人,就沒有幾個是在漢朝的戶口載簿里的。」


  韓韓遂到這兒,不由哈哈大笑:「壽成啊,伱倒是真能替那個張飛操心。」


  「羌族歷來與大漢朝不睦,多少代的君王想要臣服羌族,都沒有能達成願望。」


  「他張飛想要代表大漢朝征服羌族的子民,為其效力,簡直是痴人說夢。」


  「別的且不說,單說咱們兩個人在羌族中的威望,就遠遠勝過那張飛。」


  「張飛昔日在并州和幽州的威望再怎麼高,也別想在涼州收復這些羌族。」


  「也是,這些羌族中很多人對朝廷非常的反感,張飛若是代表朝廷對他們進行收服,只怕還未等張嘴,一聽是朝廷的人,他們心裡這氣兒就冒出來了。」


  「這些年來,朝廷對羌族的征剿還不夠多嗎?」


  說到這兒的時候,韓遂的臉上不由露出得意之色,接著哈哈大笑起來。


  馬騰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不過他似乎還是有些猶豫。


  「文約,我手下的人近來,對朝廷那邊的政令有所探聽,聽說朝廷對張飛所率領的這支涼州生產建設兵團似乎有著特殊的管制方法。」


  「哦?」韓遂聽到這兒的時候,似乎來了興趣。


  「朝廷對張飛那面有什麼特殊的管制方法?」


  馬騰說道:「聽說朝廷方面派了劉表過來做了涼州刺史,又派了張既當了漢陽太守,不過張飛似乎是獨立於他們之外,他擁有獨立自主的經營權,與涼州刺史部與地方郡署乃是分而行事。」


  「就是說張飛現在所做的一切,其實並不算代表朝廷,而是屬於他個人的意志,你說這一點會不會對我們有所阻礙呢?」


  韓遂聽到這,似乎也反應過來了一些什麼事。


  「壽成的意思是說,張飛現在若是去招攬羌族,其實都是以他個人的意志和行為而招攬的,並不受朝廷的旨意……也就是說,羌族若是與他交好,其實也並不等於是投靠了朝廷,是嗎?」


  馬騰隨即點了點頭,說道:「正是此理,不知此事對我們是否會有些什麼影響?」


  韓遂一時半刻也想不通這當中的關鍵,說道:「且不管了,咱們先以靜制動,看看張飛這廝,還有劉表那廝都能用出什麼手段來。」


  ……


  張飛這面開始了讓涼州生產建設兵團過起了自己種地半耕半屯的生活。


  劉表那面也開始在漢陽郡進行屯田,長安那邊也並沒有閑著,關中去年收成不錯,所以能夠給張飛提供糧草供應,而且兩萬五的士兵所耗費的軍餉與糧草並不是太多,再加上張飛在本地也能夠耕種,朝廷方面的負擔也輕了很多。


  劉儉現在並沒有把全部的重心都放在涼州上,涼州方面他交給了張飛和劉表,而針對他們兩個人所想要的東西,劉儉則是盡量滿足。


  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在大漢朝深耕開墾。


  中原、關中以及三河等地的發展,事關大漢朝的未來,只要能將他們全部發展到一定程度,與河北相連,那麼整個北方便會成為一片繁榮之景。


  實現大漢朝屹立於世界之巔的想法,就不再是夢想,而是成為現實的。


  劉齒成為了兗州刺史之後,再加上劉曄和董昭在東郡配合,使得東郡之地很快就走上了正軌。


  中原和河北只有一條黃河之隔,其實在距離上並沒有相差多遠,所以河北現在所新興的水利技術想要快速大面積移植到中原之地,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於是,河北方面開始向著河南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幫扶。


  首先就是河北方面的稻種以及他們的龍骨水車等物,開始仿造著在河南的各處田間地頭安置,並將制度整個照搬到河南,用最快的速度使河南的生產力恢復。


  而在趙雲剿滅了河南大部分的賊寇之後,再加上劉齒以及八廚集團還有董昭,劉曄等人的合作,兗州的政局也逐漸趨於穩定。


  八廚集團在交出他們手中的資源之後,劉儉也以河南為主要區域,建立各種驛站,並疏通要道,打通了南北東西主要的通路。


  畢竟兗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承接著河北徐州、關中等地的中轉,中原方面越趨於安定,則各地的物資商貿則變越趨於興盛。


  特別是河北這些年,雖然有茶葉、白瓷、傢具、鐵器,煤炭還有各種各樣的新興物品大興於世,但是因為河南方面戰亂頻頻,道路不通,匪寇眾多,只靠八廚集團所提供的中轉站並不能使得河北的商貿達到一個興盛的狀態。


  但是如今劉儉從根本的問題開始整治兗州,解決了匪寇,恢復河南治安,使得河南開始向著一個興盛的方向發展,如此各地的商貿互通則變得越來越順暢。 加上北方戰亂多年,如今厚積薄發,隨著北方大一統終於開始呈現出興盛的狀態。


  特別是商業貿易,越發興盛。


  現在河北與徐州方面的港口越建越多,海船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對於海運政策的鼓勵,把漢朝的海運以及海運商道已經推到了一個程度,特別是徐州以及河北方面的物資想要中轉到韓州以北,與北方小國進行交換商貿已經完全能夠通過海路實現。


  但是中原方面卻一直沒有得到這方面的實惠。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中原之地雖然緊鄰著黃河,但是黃河水路運輸在古代其實並不是十分的便利。


  自河口以下,河水穿行在山峽之中,船行困難很大,很多河道曲折多且水流急,即使晴朗無風的天氣,也必須端力運用櫓、舵,才能保證航行的動力和船隻的轉折方向。


  一旦途中遇到大風,那就特別危險,因為兩岸陡岩峭壁之間根本沒有可以停船避風的地方。春季是淺水期,礁石裸露或者淺藏於水下,更要格外小心觸礁,逆水上行,船隻遭遇的困難更大,因為除了要克服這些困難之外,更必須克服湍急水流的巨大下沖。


  但事實上,河套地區水運聯繫的稀少,並不等於黃河中游其他河段水運價值的缺失。


  根據劉儉手下的人考察,黃河自上郡以下,即可通航。


  但行至一段路程,就須將貨卸地,用牲口馱運,約十餘里,再行裝船。


  空船則另繞由人工挖成之弧形河道,因該處水流湍急,船不能直下,載重則易肇危險,故須先行卸空也。


  另如雒陽,如遇順風,約四五日即可至潼關,約三百餘里。


  由此可見,河口以下河段的黃河水運,儘管頗費周折,但依然可以作為關中地區之間重要的物資交流通道。


  不過這多少就需要人工改造一下了。


  黃河中游支流眾多,較大者亦超過十條,然而,由於受水量特別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分割與限制,能夠從事長距離航運的卻並不多。


  從考察看,只有并州境內的汾水,關中境內的渭水,及其渭水的支流北洛水、涇水,有一定的航運便利汾水,其幹流全長約一千四百餘里,中間經過超過三十個縣。


  但是以現在所擁有的生產力以及開發力而言,想要將適合水運的路段全部開拓成水路,以目前的技術來說,還是頗為困難,而且會耗費巨大的物力與財力還有人力,這一點對目前的漢政府來說並不划算。


  劉儉經過認真的思考,決定在關中通往雒陽,另外從洛陽再通往兗州境內主要的郡縣道路,根據人力來設置幾條短途的水運路線,並開通商貿,打造合理的運輸船,適當的造人工河道。


  另外,從兗州通往徐州的水路也盡量開通一段,呈階段性的運輸,這樣就算是不能進行長途的運輸,短途之間的水路運輸則是可行,而且也能夠讓長途的運輸在中間有貨物往來倒運的水路中轉站。


  至於將所有的河道全部開墾成航路,或是利用人工打造巨大的溝渠,使航運變得通暢這件事,劉儉決定暫時先不要做。


  其實以現在河北的實力而言,若是將北方境內烏環以及匈奴、鮮卑的徭役全都徵調到黃河來開墾巨大的溝渠打通渠道,建立能夠惠及千年的運河,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這中間所要動用的人力還有物力、財力實在是太大。


  若是大漢朝境內百姓生活安定,北方異族已經完全同化,事情順利的情況下,這事兒還是有操作的,但是現在這個階段,所有的事兒還都沒有達到圓滿,若是驟然如此行事,還有果能會掀起一場顛覆性的災難。


  到時候南方的袁紹和曹操乘虛而入,這對劉儉可不是什麼好事。


  劉儉心中明白,他這一代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兒都幹完的。


  適當的整頓和運路段,開通商貿,並鼓勵南北兩面經商,同時多設中專驛站,使南北兩面的貨品能夠中周轉開來,這就是劉儉目前所要做的。


  而青州那邊,左伯向劉儉遞交了一封建言,希望能夠將書局在各地……特別是長安和雒陽這樣的要地興建,使印刷業能夠普遍的落於全國,這樣也不至於是文化導向失衡。


  如今青州的書書坊以及印刷業已經發展的非常迅速了,而且劉儉如今已經不再限制古文經以及其他學派的發展。


  整個天下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皆大放光彩。


  在各地大興書局印刷業已經是水到渠成之事。


  於是,劉儉設立了文化署,而左伯則是成為了執權人。


  這些事情以及印刷的發展,造紙的發展,還有諸多的文化事業的發展,劉儉都交給了左伯,他相信左伯也有這個能力。


  在出版內容導向上,劉儉手下有諸多的學院院長可以把關,但是在技術層面上,還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左伯。


  近兩年,整個大漢朝確實都進入了一副厚積薄發的事態之中,百姓安定,各項產業都開始蓬勃發展,而且鮮卑、匈奴異族,因為漢朝境內的工程越來越多,所以漢境內從他們那裡徵調了大批的徭役,這也使得漢朝與他們融合的進程更為加快了。


  雖然這兩年來地方政府為了發展支出非常的多,但是隨著改革的日益加深,民眾逐漸穩定,收益也會越來越大。


  而且就長遠看來,劉儉相信不出多少年,漢政府會收到巨大的回報的。


  而且就是在這個時候,劉表以及張飛在涼州的作為傳到了長安,劉儉知曉了他們目前在涼州情況。


  毫無疑問,他們兩個人已經都安定下來了。


  下一步,就是應該繼續發展。


  不過在涼州,雖然張飛他們已經出了新手村,但是想要繼續發展還是需要一個契機,特別是還需要一個有強有力的中間人。


  針對這件事,劉儉親自上太傅府拜訪了董卓。


  董卓年輕的時候在羌人之中具有極高的威望,後來他在涼州征伐,又常年行於西域,可以說其地位在涼州人心中非一般人可以取代。


  所以,劉儉希望董卓能夠想辦法出面,作為一個中間人,讓張飛與當地的羌族結成友好的關係。


  董卓如今因為劉儉的關係,過上了踏實的晚年生活。


  在聽了劉儉的要求之後,董卓當即表示這不是問題,只是羌族也分為很多派系,他董卓並不是每一個派系都認識他,只能盡量的在當中斡旋,幫助張飛進行接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