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給玄德當主公> 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

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

  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


  賈詡的話,讓劉儉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開始低著頭細細沉思。


  賈詡也不著急,他靜靜地等待著,等著劉儉能夠想明白。


  少時,方見劉儉緩緩地開口言道:

  「文和之意,我大致清楚了,你是覺得司州在天下乃是重中之重,想讓我將此地劃撥到自己的治理之下?」


  賈詡卻搖頭道:「不,依照詡看來,主公若是出兵司州,可也……但若是要徹底佔據司州,卻不可也。」


  劉儉算是徹底的讓賈詡弄的沒脾氣了。


  這老傢伙怎麼前後說話是兩個樣啊?

  適才那話里話外的意思,是讓我去司州佔據主導,怎麼話鋒一轉,又不建議我去佔據司州了?

  眼見劉儉的面上露出了疑惑之色,賈詡隨即慢慢開口道:「其實,詡向主公諫言出兵司州,不是為了讓主公佔據此地,而是讓主公出兵平衡此地。」


  「平衡此地?此話何解?」劉儉不解地看著賈詡問道。


  賈詡輕輕的清了清喉嚨,然後方才慢條斯理的說道。


  「雒陽乃是兩都之一,歷來便為天下人所重,是大漢朝經濟政治豪富所囤之地,如今,大漢的都城雖是長安,但雒陽作為關東關西的接洽之處,反而更為重要。」


  「這一次派學生們鬧事,背後必然有朝中某些公卿以及袁氏的支持,使科舉不能順利推行。乃在其一,其二,也是他們想借著這次事情,在司州站穩腳跟,只要他們能夠佔據司州,便等於扼守住了大漢朝一半的命脈,主公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啊。」


  劉儉點頭道:「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也想借著這次機會佔據司州,將這重要的地界納入到自己的治下,以免日後出現什麼問題。」


  賈詡道:「這也就是賈某不想讓主公佔據司州的原因,司州如此重要,還是兩都之一,必須要由天子和朝廷執掌,主公做事一向最重名義,請問這本該由朝廷統管的都城,為何要落在主公的治下?主公又有何名義統領此地,當然,主公若是一定要統領的話,也沒有人能說出什麼。」


  劉儉聞言,似有些恍然。


  他大概明白賈詡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文和請繼續說。」


  賈詡拱了拱手,道:「況且依照賈某看來,司州之地,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天子和董卓絕不願意放棄,而朝中的公卿與他們外部的袁氏兄弟,也必然渴望奪下司州作為遏制關中的落腳點,如此一來,那司州五郡之地,就會變成……」


  劉儉慢悠悠的開口道:「變成諸牧守之間鏖戰的絞肉機了,是么?」


  賈詡聽到這頓時一愣。


  「絞肉機?絞肉機是為何物?」


  劉儉笑著解釋道:「就是泥潭深陷之意?」


  賈詡恍然點了點頭。


  「主公,這個比喻打的好,很是貼切,怕是數年之內,司州之地都會成為各鎮牧守的泥潭,佔領司州之人,不但要控制當地的富戶望族,要不斷應對外敵的騷擾,其必將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故當此時節,拿下司州,並非上善之策。」


  劉儉言道:「所以說文和適才之言,乃是讓我制衡此地,任憑董卓、袁紹、袁術以及朝中公卿及天下望族在此處相爭,以司州之地來耗磨他們的實力,我等說是坐收漁利?」


  賈詡站起身,向著劉儉,長長的施了一禮。


  「主公真乃當世英雄,一言盡述其詳。」


  劉儉又道:「只是對於司州的太學生鬧事,文和覺得如何處置才最為妥當?」


  賈詡沉言道:「按道理說,太學學子乃是我大漢的頂梁,只是如今這個天下的學子,大多皆是望族之親,」


  「他們的利益與大漢朝的利益並不完全相符,不過,詡相信,只要科舉制度實行,再加上主公在境內大興官學私學,這寒門子弟即可獲得讀書渠道以及升遷途徑,數年之後,這天下的士人學子就會真正開始為了大漢朝的利益著想,為了國家真正的殫精竭慮,奉獻自己的學識。」


  「眼下的太學學子終歸不過是一時之疾,雖然棘手,卻終歸不能長遠矣。」


  劉儉心中暗嘆:終歸還是察舉制惹的禍呀。


  但你不能說察舉制不好,至少比起原先的貴族世襲制,察舉制已經算是歷史性的突破了。 但事到如今,也是時候用更為先進的制度來取代察舉制了。


  不過想要一下解決太學生的問題,確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也不知道自己的老師在雒陽到底撐不撐得住。


  ……


  確實如同劉儉所想,此刻的盧植在雒陽著實有些焦頭爛額。


  兩萬太學生鬧事,那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兒啊。


  首先這兩萬人鬧事,他跟你正常的兩萬普通百姓鬧事可不一樣。


  這比二十萬百姓鬧事還要難處理。


  普通的百姓鬧事,朝廷方面可以兵力鎮壓,但太學生鬧事,那肯定是不能輕易用武力的。


  這兩萬人的背後幾乎都有家族作為支撐,就算是沒有家族作為支撐的,那也都是掌控一方輿論的士族,一旦對他們動手,那回頭各族在大漢各地鬧將起來,散布輿論,別的且不說,他盧子乾的海內名望可就沒了。


  伱還能把他們背後那兩萬家族都滅了不成么?


  盧植雖然也是公忠體國,為國為民之人,但自己這些年的聲望打下來不易,若是因為太學生的事兒而導致自己的一生清名受污,盧植只怕是死不瞑目啊。


  連日來,太學生不斷的在雒陽各處聚會,大肆遊行,並不斷的散播新政的弊端,到處宣揚新政乃是弊政。


  新政對這個天下到底是好是壞,盧植心中最是清楚,且他也知道,這個新政乃是出於他徒弟的手筆。


  盧植雖然也是察舉制的既得利益者,但是他深刻的明白,大漢朝的天下若是不進行一次有效且徹底的政治改制,很有可能就會完了,從此告別歷史的舞台,消失於滾滾長河之中。


  劉儉與董卓共同謀划的新政,是拯救大漢朝最好的一劑良藥。


  為了平息雒陽的風聲,盧植不停的派人去太學生中引導駐太學生們鬧事的頭頭溝通,希望能夠迫使他們放棄鬧事,結果收效甚微。


  很顯然,這些太學生現在並不把盧植當回事兒。


  海內名望的大儒說話現在對他們而言,也有如放屁一樣。


  畢竟科舉的事影響的可是他們前程!

  本來應該屬於他們的位置,現在要拿出去,讓天下所有人都有資格跟他們一起考,你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來看,這肯定是弊政!


  在這些太學學生眼中,早就已經形成了嚴重的階級觀念。


  當官根本就不是寒門與普通豪右能做的事兒。


  那是屬於他們這些頂尖士門學子的特權。


  面對前程,大儒說話講情也不好使!

  在這種情況的逼迫下,盧植犯了難。


  他不斷的派別人去向牛輔以及其他四郡太守求助,希望他們能夠援助自己,大家一起共同度過這個難關。


  但是其他四郡的太守顯然不是很想管這個事。


  畢竟這事兒有些太扎手,且沒有發生在別人的轄境之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特別是刺史牛輔,他的政治智慧短缺,對此事楞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呂布抵達了司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