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元末之逐鹿天下> 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正七品內閣大學士胡惟庸,此時心神全然不在伏案上擺放著的且攤開的一份奏摺上,雖然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是盯著它看。 

  自大明淮王分封百官后,得知自己是內閣的成員,且職位七品時,說實話,他的心裡還是極為憂慮的,為自己的前程而擔憂。 

  不過,在得知內閣成員每日所做之事後,他的心裡是狂喜的。可是,這種狂喜並未持續太久,他逐漸地從內閣所做之事中,看出來了一些端倪。 

  愈是深思,他那失去的擔憂,又失而復得。 

  他心裡極為害怕,內閣這樣新產生的辦事機構,作為內閣的成員,在官位品級上,不會有太多的調整。 

  然後,他就日思夜思,甚至夜裡失眠,終於琢磨出了一點苗頭:那就是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對於他而言,人生第一等大事,自然是自己的前程是否遠大。 

  如果內閣之官的前程註定不大,那麼,他就要想方設法,儘可能地跳出這種泥坑,免得越陷越深,直至最終再也無法有希望跳出來。 

  這,也就是他現在心不在焉的原因。 

  胡惟庸緩緩抬起頭,他的餘光偷偷地打量著正坐在伏案上的淮王程德。 

  見到淮王並未注意到自己,胡惟庸觀察了一會兒,便沉思片刻。 

  爾後,胡惟庸決定不能坐以待斃,他想道:為了自己的前程,拼了。 

  他準備提出一些治理地方的國策,從而順勢提出請求將自己從內閣這個機構中摘出去。 

  就當胡惟庸準備站起來的時候,胡惟庸沒想到的是,在這個時候,宋濂卻率先站了起來,胡惟庸見此,只好沉住氣,並順便看看宋濂想要做什麼。 

  宋濂的舉動,也引起了其他內閣成員幾人的注意,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宋濂,眼裡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並未理睬眾人的打量,而是先走出伏案,接著,規規矩矩地向著程德行了一禮,然後開口道:「啟稟淮王,大明初立,百廢俱興,大明雖已有八部,但人才尚少。微臣以為當以大明國名義面向天下而首開科舉,一來昭顯淮王王者氣度,二來天下士子皆盼著能一展所長,並為此苦等久也,若淮王重開科舉,天下士子必感恩戴德前來相投,假以時日,這天下英才,盡入淮王名下,而我大明將會一統天下。」 

  宋濂話音剛落,其餘眾人,紛紛詫異地望著宋濂,但轉而倏忽間,他們都將視線落在淮王程德身上。 

  宋濂提出來的這一建議,眾人心中雖然恨不能第一個提出來的人是自己,但他們還是感到有些慶幸,畢竟,此事必須要經過淮王程德的首肯才行,而且容易觸怒淮王。倘若淮王不點頭,這建議始終還是建議。 

  只是,令其他人所失望的是,程德並沒有因言下罪。 

  於是,其餘人都很羨慕地望著站著筆直的宋濂,他們都知道,這宋濂的建議,至少淮王未反對,而淮王未反對,也未表態,恰恰說明淮王也在思量間。 

  宋濂或是瞧出了這一點,立即趁火打鐵,連忙道:「淮王,天下英才投靠我們的多了,相應的,投靠陳友諒、張士誠、劉福通、元朝等勢力的英才就少了,久而久之,我們大明必然強於其他各勢力,此臣弱敵之言,還望淮王聽之納之。」 

  宋濂說完后,便立即站在一旁,默默地低著頭並目視地面。 

  他知道,自己該說的都已經說了,至於成不成,那就取決於淮王最終是否同意了。 

  宋濂耐心地等待著程德的抉擇,其餘眾人也在暗暗觀察著,他們都在想,這宋學士之言,還真是善言善策。 

  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默默地等候著。 

  程德陷入了沉思。 

  眼下之際,若是重開科舉,會不會對前方的戰事有什麼影響? 

  而且,重開科舉面向的是全天下的士子,誰知道這些來南京城的士子是不是有各勢力所派出來的探子? 

  這不是把自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吧?尤其是一些核心機密之類的事務還未做好轉移。 

  實際上,程德也深知宋濂所說的重開科舉帶來的一系列好處,但問題是,馮國用、李三七、耿再成三線作戰,對於大明財政來說,還是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倘若在這個節骨眼上再重開科舉,那麼,就意味著這方面投入的物力和財力將會是巨大的,而這,與現有實際情況相比較,綜合衡量了大明財政開支,還是不符合大明國的利益的。 

  依照程德所想,以大明國的名義重開科舉一事急不得,得慢慢來,至少等馮國用、李三七、耿再成他們都再建新功才是。 

  而且,這幾日,他也接到了馮國用給他寫的回信,馮國用告訴他,接下來一個月以內,他必定拿下整個廬州路,而且他已經針對徹里不花布置了天羅地網,這一次徹里不花大軍將會在劫難逃。 

  馮國用還在信中詳細地陳述了他的所有布局,程德看完后,對於馮國用拿下整個廬州路的信心很大。 

  除了馮國用這邊,耿再成那邊,雖然取得了巢縣,但在攻打無為州時,卻被無為州那邊的元軍給拖住了,雖然耿再成再三表示定能早日拿下無為州,但程德也通過耿再成的字裡行間知曉這短時間內,耿再成或許難以取得更大的戰果了。 

  至於李三七那邊,雖然拿下了當塗城,但程德寧願李三七沒有拿下的好。 

  不過,好在劉伯溫將此事給壓了下去,不然,程德都要親自前往當塗城去問罪李三七了。 

  思來想去,目前他所能做的事情,便是不拖馮國用的後腿就行,而不拖他的後腿,就是保證大後方的穩定,給馮國用足夠的底氣。 

  倘若真的在這種關節眼裡重開科舉,將會平生一些變數,也對大後方的穩定是一種巨大的考驗,而且,之前一封匿名的舉報信信中涉及的那些人,他都還沒有處理,錦衣衛還在暗中取證中,如果這些人不處理掉,就必然無法讓自己的大後方穩定。綜合考慮下,重開科舉並不符合程德心中的利益預期。 

  於是,程德的目光落在了宋濂身上,平靜地開口道:「重開科舉一事,本王思之再三,考慮到馮國用、耿再成還有李三七三路大軍在前線作戰,為了避免出現一些變數,此事延後再提。目前的重心還是放在實施大明富國強民國策上,其餘不相關的就不要再提了,避免節外生枝。言而總之,就是大明要穩中求強。」 

  宋濂張了張嘴,最後苦笑道:「淮王英明,是微臣考慮不周。」 

  胡惟庸等人見此,則是紛紛暗暗思忖:淮王,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程德見眾人都沉默了,便出聲道:「本王希望諸位能夠同心同力,這大明能否最終擊敗其他所有對手,還要靠大家的努力。不日,馮將軍必然能夠傳來大捷,希望諸位為大明國強盛而積極獻言獻策,只要是有利於大明的,本王都會採納。還望諸位私下之餘,都能上一道奏疏給本王,時間期限最好是在半個月內。」 

  「微臣遵旨!」宋濂等內閣成員紛紛起身躬身應道。 

  「你們都繼續忙吧,本王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 

  程德說完此句后,便匆匆離開了書房,往羅燕屋裡而去。 

  胡惟庸望著程德離去的背影,目光陡然間有些陰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