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門山上風起
大夏皇朝禹鼎五年春,門山上來了一個背著檀木匣子的少年。
山上來了一個人,這本算不上什麽大事,可這門山卻是不同。
大夏共分九州,門山地處中部的景州,乃是三教中道門所在地。下道教門派遍布,可這道門確是道教祖庭,總領夏晉兩國共一十九州一百零八所道觀。
尚是初春的清晨,乍暖還寒。少年踏著古樸的台階,緩緩而上,雖著單衣卻並不覺得寒冷。向上登不多時,大夏太祖手書的道門牌匾便入了眼簾。
古樸牌匾下,早有弟子在門前灑掃,眼見有人上的山來便上前拱手作禮:“請問施主上山所謂何事?”
少年喘了幾口氣,覺得舒暢了幾分方才取出了一封信,“人教伏藏,奉師兄之命,前來拜山。”
那弟子取過書信,“還請施主稍候片刻,”隨即邁開步子,往山上道宮奔去了。
少年在山門前等待許久,山上終於劃過一道劍光,筆直而下,落在了少年麵前,顯出一個鶴發童顏的老道來,“原來是人教師叔當麵,貧道清淨有禮了,不知夫子遣伏施主前來有何要事?”
伏藏正視身前的老道,緩緩道出一句險些令清淨道長心神失守的話來,“人教伏藏,自學宮而來,請借道門百年氣數一用。”
清淨道長聞言驚立良久,知曉此事重大:“此事還需請教掌門師兄,請施主同貧道前往三清殿。”
伏藏微微頷首,“伏藏腳力不勝,煩請道長捎上一程。”
清淨道人聽言眉頭微皺,不禁仔細打量伏藏幾眼,當下吃驚不已,“施主還未踏上修行路?”
伏藏微微一笑道:“確實未曾修行,此番確實要勞煩道長了。”
清淨道人按下心中的疑惑,帶著伏藏禦劍上山去了。
山上早課雖結束沒多久,眾多弟子卻早已去了練功場,沿途倒是沒有多少道士。伏藏沿途打量著門山道宮,片刻間已到了山頂大殿前。
隨清淨道人步入三清殿,殿內布置極簡單,隻有三清塑像立在大殿中央,除卻供桌上的香,花,燈,水,果五供品,殿內就隻剩下桌前的十七個蒲團和十一個道士了。
這些個老道士顯然等待已久,不在那裏打坐,而是盡皆審視著身前的伏藏,這位人教史上最年輕的師叔,究竟有何賦能被上代夫子收為弟子,更是成為人教的世間行走,大夏學宮的師叔。
伏藏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麵前的道長們在打量他,他又何嚐不是對當代道門的各位中流砥柱心生向往。
百年前,正是大夏明啟十年,北疆突發災,蠻人舉族南下,大夏的下第一軍團九鼎軍被大晉拖困在西境,無法分兵北上。正是當下的道門長老,百年前的年輕意氣,手持利劍悉數前往北境,於長定關外阻敵,身披重創血戰而不退。道門太上玄靈北鬥劍陣用蠻族的鮮血殺出了道門十三子的赫赫威名,蠻族被阻長定關外整整三十九日,終等來了前來支援的神鼎,重鼎,震鼎三營,四十餘萬蠻兵喋血關外,被逐八千裏。
伏藏目光移至中間蒲團上的年輕道士,回憶起學宮榜上的記載:清微,道門第一十六代掌教,十歲以南華真經啟靈踏入修行路,十一歲蛻凡築基,十五歲後逆反先入宗師,十八歲打破地玄關成就人,二十一歲以半步入道境於長定關外劍斬蠻族入道尊者,渡劫稱尊,三十一歲閱盡道門九千道藏,於無為峰悟得“太上無為篇”入命,堪稱道門六千年來第一人。
伏藏向三清作揖禮畢,又向諸道長行禮,開門見山道:“人教伏藏,此次拜山,隻為借道門百年氣數一用。”
話語剛落,殿內便覺寒了三分。眼見氣氛緊張,伏藏卻也不急,在原地盤坐下來,靜靜地望向清微掌教。
那真人不知何時閉了眼,手結法印,已入定去了。見此模樣,伏藏便知曉氣數一事大有可為。
雙方就這樣對坐著,伏藏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隻隱約聽到殿外傳來十八響鍾聲,掌教真人終於睜開了眼,緩緩道:“我道門氣數事關重大,不可輕失,但念在我道門先賢身受人教恩惠,此事尚有一線可為。”
清微真人的嗓音極富磁性,聽來令伏藏如沐春陽,很是舒服:“請掌教真人賜教。”
“我道門氣數可以給,但不能白送,你要如何來彌補?”
伏藏聞言輕輕地笑了,在謀求道門氣數之時他就料到會有此刻,為此從師兄處要來了足夠的籌碼。
右手輕撫左手腕處的人間無處著相思,伏藏手中多出了一部經書,一股衝道意瞬間彌漫了整個大殿,老道們當即色變,即便是氣定神閑的清微掌教也忍不住盯向了這部經書。
“大道甚夷非力使,無為自然有至理。”伏藏手指輕輕劃過書麵,心中也是有些不舍。
大夏學宮收藏著下經藏,曆代夫子更是守護著最為珍貴的典藏乃至孤本。這一部經書乃是人教秘藏,聖人手書的孤本,就連伏藏也吃驚於夫子居然為了他動用聖人書藏。
“這一部黃庭經由聖人手書,萬年來一直珍藏在學宮,從未現世。伏藏以為,一本道教不世之經書,更兼聖人筆墨,應當足以對道門做出補償。”
此刻即便道長們百年的養氣功夫足夠深厚,也是對人教的手筆吃驚不已。
清微真人放下了手中的拂塵,深邃的目光直直地盯向伏藏,正色道:“你可知這一部經書不論聖人筆墨,單以經文本身的價值便遠遠超過了我教百年氣數,這麽做,值得嗎?”。
聞言,不知怎的,伏藏驀地想起了那個溫柔似水的女子,撫著那人留下的人間無處著相思,想起她的音容笑貌,親手做的肉包子,那段今生怕是無法忘卻的對話。
沉默良久,四眸相對,伏藏緩緩而又堅定的道出了一句:“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