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金兵入關
崇禎元年,臘月三十。
張嫣第一次過了一個普通饒新年。沒有宮人,沒有大宴,沒有大朝會,也沒有那麽多的規矩。
她帶著青果兒和鄭福鬆包餃子守歲,放炮仗。還給那兩個家夥兒一人發了一個大紅包。
轉眼過完年,王禮那邊總算有了進展。
招募來的工匠總算培訓結束,可以投入兵工廠的生產了。
為此,張嫣還給這些工匠一人發了一個開工紅包。不多,隻包了二兩銀子。是個意思罷了!
眼看這邊開始了流水線式的趕工。
得知張嫣計劃的蕭湛、郭威和孫越三人也把那些士兵訓練的更刻苦了。
如今多練練…免得上了戰場,連揭竿而起的農民都打不過。最後莫名其妙便丟了性命!
等到三月份,崔念送回的消息道:“陝西起義之事越演越烈,簡直已經到了不可收拾之地步。”
正好,這邊王禮也加緊完成了張嫣要的一萬支燧發槍。不但是燧發槍,就連紅夷大炮他也鑄了兩門。
不過這次是鎮壓農民起義。有了燧發槍就足夠碾壓那些不正規的農民軍了。一時還用不上這紅夷大炮!
不過,完工後。如數交上燧發槍的王禮提出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製造火器的鐵這回一次性用了個幹淨。所以,以後張嫣若還要兵工廠正常運轉的話?那麽這鐵礦藏的問題就必須解決。
而且,如果可以。最好還能夠給他們配備一個煉鐵、冶鐵的作坊!
張嫣聽了。
心想:以後很多武器、工具等等等等。可都需要各種不用硬度、性能的合金。
這樣來考慮的話,那她應該籌備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冶鐵的作坊。還應該是一個研究各種合金,甚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煉鋼的部門。為了以後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奠定基礎!
唉!這樣一想,她要做的事兒還有好多啊!真是任重而道遠。
到了三月底,配備上燧發槍並且能夠熟練使用之後,第一支去拿起義軍來練手的福寧臨時兵,被蕭湛帶著去了陝西。
出發時,張嫣拉了蕭湛悄悄交代了一番話。
“這起義軍裏有很多都是沒了活路的農民。到時候你也別真一幹打盡,全給剿了。那裏麵如果有願意悔改,想要重新過回安穩日子的?就讓他們來福寧……咱們這裏可以收編一些嘛!你看周邊的荒地還沒開墾完。繡坊、工廠也還要再擴建。這人可都是勞動力,能夠創造出財富的。都給一刀殺了多可惜!”
也許是從來都沒有聽過這種論調,一番話的蕭湛那叫一個目瞪口呆。
張嫣:“你記著沒有?”
蕭湛回過神來,然後一臉懵的點頭:“自個兒都記下了。”
當時,張嫣以為。這願意千裏迢迢來福寧的估計不會有多少。
一開始,事情也確實像她預料的那樣。
陝西那邊,起義軍根本就不耐打。隻要碰上福寧這群臨時兵便一觸即潰。
蕭湛很聽話,一直在宣導:福寧是個好地方…歡迎任何想過安穩日子的人前去定居。
可惜,他這話。願意信的實在是不多。
所以,直到五月末。這陝西的勞苦大眾才來了那麽貓三兩隻。
一個個衣衫襤褸的站在福寧城外,張嫣把人編到了城外開荒。
承諾這墾荒墾出的土地,可以免其三年賦稅。
當然,福寧以前是沒有這福利待遇的。可誰讓張嫣來了呢!
在問過縣令和知府,每年的賦稅是怎麽收以後。張嫣便直接給定了這麽一條規矩。
唉!怪不得這大明朝明明不窮,當官的和大戶都富的流油,國庫卻空成那個鬼樣兒!
你道它這每年的賦稅是咋收的?
還是開國太祖時定的標準。一縣、一州的田畝數量還是幾十年前,張居正時核查的數量。每年按這個標準來進行賦稅的繳納。
這幾十年裏,有人考取功名。朝廷規定,有了功名可免賦稅。於是乎,這稅是越收越少……
他們都不想想,這每年都有人墾荒,田畝數量肯定是有變化的。怎能就這麽幾十年如一日的遵循舊例呢!
如今,張嫣不管這些。她壓著那些當官的,出台了一條獎勵墾荒的好政策。
張嫣還讓劉保,負責給這些墾荒的百姓借貸種子。既種的時候,按普通糧食價格賣給他們種子。等到收獲了,在還回等量的糧食即可。
這下子,瞬間讓陝西那些流民看到了希望。三年沒賦稅?又借農具,又給種子?
這樣一來,最起碼頭三年時間,自己這一家子是鐵定能吃飽穿暖的呀!
於是乎,來到這兒的人一個個都幹勁兒十足,對未來重新燃起了希望。
如今,張嫣的建設發展需要大量人手。閩南經過這連年大旱,早已地廣人稀。再加上,給鄭芝龍拐去琉球不少。如今,她這裏著實有些人力短缺。
見陝西的流民,頗為能幹。一開始的同情不忍,轉換成了現在的垂涎三尺。
那廣袤的陝西大地上,流民千千萬呢!
這要一個個都這麽能幹,自己還愁啥愁啊?隨便招來一些,那不就啥都有人幹了。
想到就去做,張嫣在那群投奔來的流民裏選了三五個人。給派了馬車,給了銀子。請他們回鄉給福寧做宣傳,看能不能再引些人來。
打發這些活廣告出發後,張嫣悠哉悠哉的窩在府裏,酒喝著,曲聽著。
心想,等人手到位了。她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安排了。
結果出乎張嫣意料的是:“那幾個饒宣傳效果也有點太好了。”
她知道,估計能引來不少人。可她沒想到,竟然會多到這種地步啊!
崇禎元年,六月二十八。
明明離開福寧的是五個人,如今望著福寧城外,密密麻麻的十幾萬人,張嫣頭有些大!
怎麽會一下子招來這麽多人?
之前不是還都不願意來嗎?
蕭湛給做了那麽久的宣講,也就來了那麽幾十個。怎麽今朝一家夥來了十幾萬?
當初,拿了張嫣銀子的那五人中的李阿牛,垂著腦袋有些不知所措的道:“這兩三個月,大家都聽那位剿紡蕭將軍了,福寧很好。可誰都不願意信,隻以為是騙饒。沒想到,我和其他四人一回去。鄉親們聽了我們的,都覺得福寧是個好地方。便都跟著來了……”
張嫣指指城外,抽著嘴角道:“這麽多都是?”
李阿牛:“一開始沒這麽些。也就我們周邊幾個村落,大約幾千人。後來,路上有人遇見了。朝我們打聽,然後便死活要跟著一起來。最後,人越來越多。成了現在這樣!”
張嫣無奈的揮手,讓這李阿牛先回家了。
她自個兒跑去找了劉保。
到了劉保院子,剛好劉保送知府和福寧的縣令離開。
回頭見了張嫣,劉保扶額,有些無奈的問:“娘娘,您現在要怎麽辦?”
張嫣訕訕笑了。
“你之前在京師,不是給災民造過房子嗎?仿照那個時候,就在福寧城的西邊吧!那邊地方大,你帶著這些難民燒磚、製水泥、蓋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