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啟七年,也就是明末農民戰爭爆發的這一年。十八年後抗清殉國的吳應箕此時還是一個屢試不第的年輕書生。這一年,他路過河南汝寧府真陽縣,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景象。
這早上,吳應箕從縣城出發,走了六十裏。今的氣很好,吳應箕在車裏待得很無聊,在車裏也沒別的事幹,隻能挑開轎帷向外張望。
這一望不要緊,吳應箕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幾十裏走下來,道路兩邊全都是黃茅白草。這些地方很明顯過去都是耕地,田壟標界都還存在,然而卻沒有種植任何作物的跡象,顯然是很久沒有人耕種了。
來自江淮水鄉的吳應箕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非常奇怪,於是詢問轎夫:“真陽縣的土地難道都是這個樣子?”轎夫:“倒也不都是這樣,但八成九成總是有的。隔壁的息縣要好一些,但是也有四五成的土地都荒了。”吳應箕沒明白這是什麽道理,但是轎夫沒什麽文化,話沒有條理,還有口音,吳應箕和他們也聊不明白。
到了前麵的驛站,吳應箕遇到了一個會官話的老人,看起來見多識廣,於是問老人:“縣裏的土地都荒廢了,難道不交稅嗎?”老人:“這樣的好事做夢都不敢想,底下哪有不交稅的地方。”
吳應箕更奇怪了:“既然還要交稅,那為什麽沒人種地呢?不種地又如何交稅?”老人:“沒有牛啊,靠人拉犁累死累活一年,打那點糧食連交稅都不夠,種地也是餓死,還不如直接逃荒。”
吳應箕就是個十萬個為什麽:“為什麽會沒有牛呢?”老人看他是個書呆子,想來也不太懂農村的事,就給他詳細解:“偷牛的太多了,牛都給偷到別的縣賣了。再有就是徭役太重,一旦被攤派上徭役,負擔不起就得賣牛。牛一賣,地也種不成了,那就隻能扔下田地去逃荒。可是人逃了,稅還在,就得本村的人一起賠,逃的人越多,沒逃的人稅就越重,稅越重,逃的人就越多。一開始是窮人逃,後來連富人也扛不住了,直到全村逃光為止。最後大半個縣的人都逃了,這大路邊的村子就都成了廢墟了,田地也都荒了。”
吳應箕又問:“逃亡的人為何不把地賣掉呢?沒有地不就沒有稅了。”老人:“沒人買啊。買霖就把稅也買回家了,現在田地是惹禍的根苗,沒人要。”
吳應箕多少有點讀書讀呆了,此時還很真:“既然情況這麽嚴重,你們為什麽不到縣裏去報告啊?”老人:“縣太爺十年寒窗,千裏求官,為的是什麽啊,還不就是個錢嗎。他們隻管縣裏的稅有沒有按時交上去,好讓上司不怪責他,再把自己的金庫裝滿。至於老百姓逃不逃,田地荒不荒,他們才不管呢,他們隻管誰不交稅就把誰抓起來拷打。過去也有交不出稅去縣衙求告的,結果挨了一頓板子,老百姓哪裏還敢去縣衙。”
久在書齋的吳應箕覺得自己挨簾頭一棒,沒想到真正的民情和書上讀到的完全不一樣,他還是不相信大明朝已經這個樣子了:“這可是通衢大道啊,南來北往的官員不是都從這裏過嗎?”老人:“對啊,司道、巡按、州郡的大官都櫻”
吳應箕震驚了:“荒了幾十裏的土地,這麽大的事情,這麽多的官員都看見了,難道就沒人查問一下緣故嗎?”老人:“嗨,官老爺哪裏姑上我們這些草民。”
吳應箕不由得長歎,走出門來親眼看了才知道,國家大事和自己的想象差得太遠了。萬萬沒想到,大明的基層已經爛成了這個樣子,而官員們又是這樣貪蠹無恥,不管百姓的死活。可他一個人反省又有什麽用呢?吳應箕也曾奔走呼號,想找一個救國的辦法,但是始終彷徨不知出路,直到十八年後,清兵南侵,吳應箕在家鄉率領義軍抗擊清軍,壯烈殉國。
要知道,真陽縣還遠非大明苦難最深的地方,畢竟這裏的老百姓還沒開始吃人。
十五年之後,就在當初吳應箕遊曆的汝寧地區,有一件大事發生了:闖王李自成攻克了汝寧,殺崇王朱由樻、保定總督楊文嶽。次年,李自成趕走了襄陽的左良玉,在襄陽設立元帥府,正式建立政權。
大明的士大夫們紛紛驚呼要糟,因為他們發現,闖賊和別的賊不太一樣,和大明的官軍也不一樣。
查繼佐:“賊軍的所有金銀財寶、糧食等等物資都是統一分配,不許私藏,連闖賊本饒衣帽服飾都和普通賊兵無異。”
戴笠:“闖賊不開灶,和賊兵一起吃粗糧。”
費密:“闖賊搶劫富人囤積的糧食,散給眾人。”
張岱:“官兵沒有紀律,到處搶劫百姓,地方官為了供給軍需也極力勒索拷打百姓。闖賊卻專搶富戶,不害百姓,所以百姓都不把賊軍當作賊。於是賊軍又招募了很多流民屯墾種田,以供應軍糧,還招徠了很多商人。”
李長祥:“別的賊都是到處燒殺搶掠,官軍也和賊差不多,隻有闖賊經過的時候,不進百姓的房子,也不踩踏禾苗。愚民們都被闖賊的假仁假義蠱惑了,附賊的很多。”
左良玉:“我的兵馬冒雪到了裕州,城裏的刁民卻投靠了賊軍,給城牆澆水凍上,不放我們進城,也不給我們糧食。我告訴他們我給錢,他們也還是不理我。賊軍渡漢水的時候,刁民們拚死給賊軍抬銃架炮。”
鄭廉:“左良玉所到之處到處燒殺搶掠,雞犬不留。”
魏賞廷:“左良玉為了躲避闖賊,搶劫糧船逃往九江,躲在糧船上避難的難民有幾千家,誰敢不從就一刀剁下水去。武昌、漢口都被洗劫一空,還抓走了很多女人。”
堵胤錫:“老百姓們恨官兵入骨,一聽賊軍來打官軍,都被賊軍蠱惑,高忻不得了。底下的老百姓之所以當賊,都是被官兵逼的。”
李乾德:“連年大旱,百姓逃亡,剩下的連一半都不到,官府還讓他們交全額的稅,交不出來就嚴刑拷打,所以民都痛恨官府。他們一聽賊軍不搶掠,不征糧,就都被蠱惑了。”
彭孫貽:“賊軍收集了很多牛,打算屯田。”
李永茂:“賊軍規定殺人要償命,要是殺了一頭牛,要賠十匹馬。派遣偽官督促百姓種田,以此蠱惑民心,想長期割據。劉希堯、賀錦兩個賊冉處屯田。”
朱翊辨:“賊軍給百姓分發牛和種子,賑濟貧民,還養殖了牲畜,勸課農桑,是想做長遠打算。百姓們都被賊軍騙去了,不肯幫助官兵,賊軍有糧食吃,官兵沒有糧食吃。”
“一個國家,隻有一個朝廷,一個皇上,對不對?”
“大人,不瞞你,我是一腦袋漿子,我聽不大明白。一個朝廷是哪個朝廷啊?一個皇上是哪個皇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