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軍城山陰
管狐兒坐在山巔,看著山下的軍城發呆。頂點更新最快
城北有湖,湖名貝兒。
河水自山間而出,入湖,再繞軍城而過。管狐兒視力極佳,能清晰地看到城裏的建築,一草一木。
城名山陰,依山而建,方圓曰一裏,城高不過一丈有餘,城裏除了營房,就是大大的演武場。
一角處還有些獨立的廂房,看樣子就是專門給商隊準備的。
山陰的補給現在全由商隊自南方的登豐城送來,並不征發民夫,而是經由道宮軍方拍賣出采購權,獲得采購權的商隊必須定時往山陰送來各種補給,按市價結算。
其實,單論運送軍糧,商隊幾乎沒有利潤可賺,但是獲得采購權的商隊也獲得專門營造軍隊其他軍需的權利,衣帽被服靴子,還有各種零零碎碎的東西,如戰術背包等。
這是才是大頭,利潤高得嚇人。
隨便一處駐軍,光每年的損耗,就能讓商隊賺的盆滿缽豐,而且,還有從軍隊裏淘換下來的東西,也是一筆外快。
這個時代,軍隊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師姐,師兄和師弟為什麽一定要進軍城?”
幾米外的樹下坐著瓏,還有酒道人。
“不知道,”瓏擦拭著長劍,“但總歸是各有各的理由吧。”
風聲陣陣,鳥鳴不絕,山頂又陷入了沉寂。
管狐兒閉上眼睛,整理這半個月來的感悟。
自那見到狼群捕獵之後,已經半個多月了,終於在昨來到山陰軍城。
相比於之前兩個月的沙漠旅行,草原的經曆要豐富有趣的多。
地,大自然的樣子就這麽直白地展露在眼前,沒有絲毫的掩飾;它不會溫情脈脈,也不會故作殘酷冷冽,能看到的,就是它本來的樣子。
它是母狼分娩,護崽,對公狼齜牙裂嘴時的樣子,也是頭狼被擊敗,新的頭狼咬死所有幼崽的樣子;
它是獵物被捕殺開膛破肚葬身狼腹的樣子,也是野狼被反擊時腸斷身殘臨死而倒地哀鳴時的樣子;
它是高雲淡鷹隼長鳴外時的樣子,也是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洪水漫布時的樣子;
它是百靈鳥於遍地野花的草叢中穿梭婉轉而鳴時的樣子,也是蟲鼠蛇蟻吞食雛鳥鳥蛋時的樣子;
它可以是野鴨大雁候鳥徜徉於河流湖泊水麵時的樣子,也可以時它們四散奔逃逃脫敵時的樣子。
…………
管狐兒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麽,但他知道自己缺少什麽。
他有資,有悟性,有機緣,也有時間,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耐性,毅力。
並不簡簡單單是嘴邊的話,而是對於修行上,也許可以是年齡問題,管狐兒才不過十六歲而已,但是看一看師弟,就知道自己仍然差得多。
可是,少年,你真的確定自己用來做對比的是一個正常人?
楊平安踏上路途之後確實是少言寡語了,顯得存在感少了許多。
畢竟,雖然心性漸漸恢複到孩童狀態,但時記憶的影響還是深深地留下了痕跡。一個擁有百年記憶的孩子,再怎麽真也不會顯得無知單純,整嘰嘰喳喳的,怒刷熊孩子的形象。
記憶幻境裏,楊平安是沒有查看清平思維的能力,但光是他自己看自己琢磨的東西,也足夠他成為一個怪胎了。
現在能保持這種狀態,已經是他自己努力控製的結果。
他很聰明,知道自己以什麽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才能解決問題,而且不至於招致危險,以及給父母帶去恐慌和不安。
楊平安有自己的考慮,但他需要幫助,而這些必須依靠道宮。
…………
山下,軍城裏。
清晨的時候,楊平安和向道在起床號響時隨著城裏的士兵一起起床,出操。這是昨進城的時候跟城裏的主官講好的。
反正有長老院的令牌,一路通行。
兩人被分到最下邊的一個隊裏。
道宮軍製裏是五人一伍,十人一隊,有伍長和隊長;五隊一衛,五十人,長官為尉官。尉官是道宮軍製裏最基層的軍官了,這個層次就必須是道宮弟子才能擔任了。
再往上十衛為一屯,五百人,主官為屯長。六到十屯為一營,三千到五千人,主官為營長。
五營至十營為一軍,一萬到三萬人,主官為將軍。
三軍立一帥,元帥為戰時職位,通常由軍銜最高者擔任。
道宮軍隊設有軍銜製,與職位體係分開,最低少尉,往上中尉上尉,還有校官,將軍;大抵是清平當年建軍改製時的設定。
軍中設有監軍,軍法官等,專門負責軍中士兵的心理疏導和傳教工作,以及掌管軍法,嚴正典型。其他一些管理後勤,錢糧輜重的,基本上是依循舊製,最大的區別也就是道宮的軍隊沒有專門的輜重兵。
但有行軍打仗,道兵軍隊都是自帶軍糧,後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商隊將物資送至。
被利益驅動的商人們的動員能力,可不怕什麽截糧的敵軍襲擾隊,有刀有劍有武力,敵軍來少了那是送軍功,來多了也能撐住等待救援,大不了燒了糧食逃跑,隻要能回到城裏,報上去也有功勳可拿。
這就是為什麽當年的道宮能迅速橫掃下的原因之一。
征戰消耗之大,除了各種繳獲,許多的礦產,地,乃至國家的稅收都被直接兌換成錢財交付出去。
道宮的聲譽很好,嚐到甜頭的商人自然願意跟著幹。
楊平安和向道決議在山陰城裏體驗軍隊生活,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看一看最邊關最基層的道宮軍隊是什麽樣的。
也想看一看軍隊和商隊的合作是什麽樣的。
楊平安對於很多事情都是處於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狀態,因為,清平的記憶停留在二十年前,二十年道宮到底發展到什麽水平,道宮變成了什麽樣子,他很好奇。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道宮的發展軌跡並沒有脫離清平的計劃,楊平安在記憶中親眼看到了清平連同一眾大宗師做出的至少五十年的發展和建設計劃。
現在這些計劃落實的怎麽樣了?
楊平安深刻地記著一個詞:與時俱進。
這是清平提出的關於整個道宮的要求,行政管理體製,道門學院教育體製,軍隊建設體製等等各方各麵,都要跟隨時代走,民生發展在變化,政令就需要變化。
或許換一個詞也可以:和光同塵,與世偕移。
這一路上他已經見過了許多,滿意不滿意,楊平安也不出來,因為他不是清平,從整個下的大局上,他並沒有很多的認識和想法。
他沒有見微知著,由點及麵的本事,就事論事而已,即便是開了眼界,也未必就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掐指一算下事的能力。
楊平安想做的,僅僅是驗證,驗證清平做出的努力,驗證他給下指明的前進方向和發展的框架和雛形,會發展成為什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