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偉大的十年
當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赫然發現1740年成為了歷史的一個分界點,它在某種程度上見證了東西方文明在發展道路上徹底變得不同,歐洲陷入了長達十二年的戰火,而東方世界則迎來了黃金般的發展時期。
而在輝煌的歷史當中,其中究竟原因到底為何,很多人直到後來都很難說清,有人說是因為英法爭霸歐陸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楚國訪問歐洲的緣故,也有人說是歐洲大陸積累已久的矛盾被引爆.……
總之,當查理六世去世之後,圍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戰火很快就燒到了全歐洲,在莫爾維茨會戰結束后,奧地利面臨的處境十分堪憂,兵力以及財力都日漸微弱,因此瑪麗婭·特蕾西婭只能向英國人尋求幫助。
此時的英國人正在和西班牙進行詹金斯的耳朵戰爭,然而對於瑪麗婭·特蕾西婭的求援,英國人不可能置之不理,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足夠有威脅的奧地利來牽製法國人,可是如果選擇出兵,那麼就勢必會得罪普魯士。
英王喬治二世為此十分擔憂,如果向普魯士宣戰,不僅僅破壞了先前一貫拉攏普魯士的戰略,而且在歐洲的漢諾威公國也根本擋不住普魯士和法國人的進攻,到時候恐怕麻煩只會更大,因此他準備調停這場戰爭,通過撥款30萬英鎊給瑪麗婭·特蕾西婭,但是需要她將西里西亞送給腓特烈作為和平的代價。
對於英國人的想法,瑪麗婭·特蕾西婭根本就不領情,因為波蘭、薩伏依、以及荷蘭都表示要協助作戰,然後真正的麻煩就來了——英國人雖然還沒有正式跟奧地利結盟,可是在路易十五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他直接繞開了首相弗勒里,急匆匆地和巴伐利亞、普魯士以及波旁西班牙正式聯合。
說起來,之前法國也曾經答應過查理六世要支持《國事詔書》,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通過其妻子的關係(他妻子是查理六世兄長約瑟夫一世的女兒),來繼承神聖羅馬帝國,並且答應要支持法國,因此才使得路易十五急匆匆下場參戰,目的便是為了徹底改變東面的戰略局勢,打破英國人的均衡策略。
法國人的親自下場,促使這場戰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很快這些主要參戰國在1741年6月簽訂了條約,並且法國人還同意瑞典向俄羅斯開戰,並且答應派遣軍隊前往援助,以阻止英國漢諾威王朝的武力介入。
當局勢發展到這個階段以後,雙方的局勢就已經很明朗了,歐洲這些主要國家圍繞著英法兩國形成了兩大陣營,展開了殘酷而慘烈的戰爭,各國數十萬軍人紛紛奔赴前線,在戰壕殺了個你死我活。
然而當歐洲陷入了戰火的時候,大楚在革新十八年正式召開了大會,邀請亞洲目前剩下的的所有國家前來參加,並且正式接受了這些國家發來的『以夷易夏,華夏九服』的申請,即正式宣布組建華夏帝國,而寧渝也宣布成為華夏皇帝。
傳統的華夷之論在如今也得到了新的發展,原先的亞洲各國也從原本的藩屬國身份正式成為了華夏九服的一份子,當然作為華夏的一份子,他們也將會天然的接受華夏皇帝的命令,而每一任大楚皇帝也將會自動成為華夏皇帝,成為整個華夏帝國的共君。
在完成了這一件大事之後,寧渝很快以華夏皇帝的身份宣布公示《欽定華夏帝國憲法總綱》,在該憲法總綱中規定:華夏一體,不可再分,以夷變夏者,天下共賀之;以夏變夷者,天下共擊之。
除了這麼一條根本大綱之外,憲法中也規定了華夏九服的權利和義務,洋洋洒洒數百條規定當中,大體包含了國家和民眾的所有部分,簡單來說就是作為『華』者的大楚帝國,將會承擔起對各國的保護義務,不可使這些國家受到他國的侵略。而作為『夏』者的其他國家,則需要對大楚進行效忠,並且需要上交立法、軍事、外交、治安等諸多權力,僅保留民政權力。
當寧渝完成了對華夏帝國的徹底整合之後,他的地位幾乎已經超越了歷史本身,無數人在高誦著皇帝的名字,幾乎所有人對寧渝表示頂禮膜拜.……因為這幾乎是傳說中聖人才能完成的傳奇之事……
然而,幾乎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為了促使華夏帝國的成立,以及在此之後壓制各地的反對力量,大楚帝國在革新十八年乃至於革新十九年幾乎一直在各國進行平叛戰爭,從日本到安南,從緬甸到大城王國,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人頭落地,鮮血也幾乎流成了河。
當然,這一切在《欽定華夏帝國憲法總綱》出台以後,都成為了十分值得的事情,而在完成了這件事之後,寧渝並沒有停歇下來,而是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建設,而從1741年開始,大楚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高速建設發展期。
在這十年裡,大楚的工業2.0計劃也已經全面完成,國內的工業成就幾乎佔據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額,大量的工業產品以一種傾銷的方式,通過一條條海船運往了全世界,並且換回來一船船的原料和金銀礦產,這些都有力的推動了大楚經濟的騰飛和工商業的跨越式發展。
而殖民地的新建也都開始實現了反哺,來自東南亞的香料、南州的鐵礦以及金州的金銀礦產資源,都使得目前大楚的殖民計劃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越來越多人開始主動走出國門,前往遼闊的金州、南州,至不濟也會前往東南亞,尋找新的發財機遇。
繁榮的工商業發展,促使大楚的交通業也實現了飛速的發展,其中國內已經初步建成了兩萬五千公里的鐵路網,其中除了八千公里是十年前的鐵路以外,剩下的一萬七千公里鐵路都是在這十年裡正式建設完成,平均每年的鐵路建設里程多達一千七百里。
這一萬七千公里的鐵路基本上已經貫通了大楚各大主要交通樞紐,特別是抵達中亞和東俄的鐵路通車之後,大楚的兵力完全可以在一周時間內抵達東俄,而其他鐵路也都對大楚控制地方產生了很大的助力。
而交通業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絕不僅僅只有這些,畢竟伴隨著鐵路建設的還有一整個大楚交通建設方案,在該方案裡面不僅僅有貫穿全國交通大動脈的鐵路,還有大量的如同毛細血管一般的公路網建設,它們成功的貫通了各地的經濟帶,實現了經濟的大循環。
除了工商業和交通業的飛速發展之外,在過去十年當中,大楚的十五府經濟建設計劃得到了提前實現,所釋放出來的經濟推動力使得大楚每年的歲入都在翻著跟頭上漲,到了革新二十九年的時候,大楚的歲入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七億八千萬銀幣,相對於十年前的一億六千萬元銀幣幾乎漲了足足五倍。
而與此同時的歐洲由於陷入了長期的戰火,各國的經濟不僅沒有得到發展,反倒是出現了一定的下挫,此時不要說法國或者是英國,就算是所有這些西方國家的經濟加起來,都趕不上此時的大楚帝國。
前所未有的建設力量和發展速度,以致於到了革新二十八年的時候,當時的《清流報》已經發出了驚呼:帝國的火車已經停不下來它的腳步……
而在經濟發展之餘,,三十年的和平時光也使得大楚國內的人口也終於出現了膨脹性的變化,在革新二十九年開始的全國人口普查當中,使得目前在籍的大楚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兩億二千萬人口。
實際上在清廷時期,當時整個大清的實際人口數量也已經超過了一億人,只是大量的人口被隱藏住了而已,而如今在目前的大楚境內,根本不存在任何人口隱藏的可能,再加上這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因此使得大楚接連出現了幾波嬰兒潮,特別是隨著大楚婦產醫科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量的人口存活了下來,才實現了人口的爆炸。
而根據相關的人口專家表示,如果大楚繼續這麼發展二十年,到了革新五十年的時候,到時候的大楚人口很有可能會超過三億人,到了本世紀結束的時候,人口很有可能會突破四億人甚至更多。
對於這個判斷,寧渝自然是非常相信的,要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清廷即便比這個時代落後無數,可是人口也依然實現了爆炸增長,在本世紀結束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三億,而到了1850年的道光時期,則已經突破了四億。
在如今條件不知道好多少的情況下,大楚人口在本世紀結束不要說超過四億,哪怕是突破五億也是極有可能的,而暴增的人口對於如今的大楚而言,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
壓力自然就是隨著人口越發增多,糧食缺口也只會越來越大,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養活他們,那麼到時候人口只會成為摧毀大楚的炸彈,可是換一個思路,如果能夠將這四億人甚至是五億人轉化為發展的動力,那麼對於大楚的發展也將會是非常強悍的助推。
對於寧渝和大楚內閣而言,他們的選擇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進一步加快移民速度,讓更多的華夏子民走出國境,前往更多更遼闊更肥沃的土地上生存,用大楚的武力去爭奪更多的生存空間!
因此從革新二十年開始,大楚就已經頒布了新的《移民法案》,即鼓勵國內民眾前往殖民地生活,而為了激勵更多人前往金州和南州發展,還專門規定所有前往金州和南州的大楚百姓,都將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物質獎勵,並且還會得到專門的勳章獎勵!
此外在輿論宣傳方面,大楚也開始更加積極的宣傳移民開拓的重要性,並且豎立了一大批移民英雄,以他們的事迹和現如今富裕的生活,鼓勵國內更多的貧民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在種種政策之下,無數個或大或小的移民團隊乘坐著海船出發了。
從官方組織到民間組發組織的移民團隊,已經有超過五百萬人乘坐海船渡過大洋前往了金州,還有兩百萬人前往了南州——這些也促使了大楚的海船行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幾隻專門從事海上貿易的商會股票幾乎都上漲了幾十倍,而在此之後大楚的海船數量也實現了幾十倍的增長,幾萬艘海船以及數百萬的海員成為了沿海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在人口暴增的同時,寧渝再一次針對大楚的《教育法》進行了修改,而這一次修改的重點則是將義務教育的時間延長到了六年,即分為小學四年和中學兩年,更關鍵的變化則是原來不僅僅只有適齡的男童要入學,連所有適齡女童也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都革新三十年了,朕不會再容忍我們的子孫依然只是一個文盲,這不僅僅是朕的恥辱,也是你們的恥辱!」
在國務廳中,已經整整四十有七的寧大皇帝再一次拍起了桌子,似乎一切都與當年相仿,只是如今站在寧渝面前的大臣們卻已經換了一茬面孔,其中新任首輔劉統勛則是微微弓著腰,滿臉恭敬地站在寧皇帝面前。
等到寧渝的怒火消逝之後,劉統勛則是一臉苦笑地輕聲道:「回稟陛下,我大楚歲入雖然在節節上升,可是支出同樣在不斷上升,年年的殖民開拓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尾大不掉的財政壓力,而太子殿下又在張羅著新的勞工福利計劃,這些都是花大錢的事情……臣絕無反對陛下的意思,只是還希望陛下能夠考慮一下,是否能夠緩上一緩.……」
「緩?這些事情都是大事,如何能緩?」
寧渝冷冷地瞪了劉統勛一眼,又嘆了一口氣,道:「你就且放下心,今年的財政漏洞,朕已經有辦法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