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
崔萬采神情十分熱切,「等大都督稱王之後,必能收天下漢人之心,如此一來,將來平定南方,定鼎中原,大有希望啊!」
在這個年代,一切都講究師出有名,若是原先只是在湖北一地折騰也就罷了,稱個復漢大都督未嘗不可,可是眼看著湖廣全境已定,此時再稱都督未免小氣,稱王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寧忠源對於封王拜將倒沒有什麼渴望,只是如今為了收納人心,倒是可以如此,這件事對於復漢大都督府下的所有追隨者都是好事,因為稱王了,大家就可以陞官了。不過這麼一來,倒讓許多人將清軍的事情拋在腦後。
寧忠源心裡微微斟酌了一番,憂慮道:「如今清軍正在南下,到七月份恐怕會攻我武昌,此時稱王恐怕會激得清軍加快腳步,與我不利,不如先緩緩?」
寧忠景性子謹慎,此時也低聲道:「大都督所言不無道理,若是這一仗頂了回去,清軍對我便再無辦法,屆時稱王似乎也不晚.……」
崔萬采面上帶著輕鬆之色,笑道:「大都督,此番稱王最關鍵的點在於可以統籌湖廣民力物力,團結士紳商民,如此才可與清廷相持到時局變化,至於清廷會不會提前攻擊我軍,於我影響不大,反而會影響清廷自身的準備。」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下棋有下快棋和慢棋兩種辦法,而復漢軍此時只能下快棋,尋求亂中取勝的契機,若是下成了慢棋,恐怕等到清廷收拾完白蓮教以後,復漢軍再難相持。
寧忠源眉頭舒展了開來,顯然已然接受了崔萬採的提議,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操作層面,問題就沒有那麼棘手了,微微沉吟道:「若是稱王,則還需先生指教。」
崔萬采撫著短須,沉吟道:「我軍以復漢大都督為旗號,若是稱漢王倒也頗為不錯,只是那白蓮已然先稱了漢王,此番再稱怕是大大不利。」
寧忠源一聽此話,眉頭卻又皺了起來,根據消息得知,此時的山東山西河南清軍也動了起來,目標所在便是白蓮教,可是對方卻不管不顧,攻下了汝州和魯山之後,也不見有什麼其他的動作,似乎生怕引起清軍的注意力。
這一舉動讓寧忠源頗為不快,對方不僅不想成為復漢軍手上的刀,此時反而還想把復漢軍當成刀,引北方清軍直接南下攻擊武昌。
這聯姻之約都才剛剛草就,對方就開始耍花招了,如今發現自己想要的王號也被對方給搶了,這讓寧忠源不得不惱火萬分。
「若是在這麼下去,他白蓮教怕是保不住這個漢王了。」
寧忠源也著實是氣急了,才說出這番話,可是也只是說說罷了,此時的復漢軍不可能對白蓮教有任何的動作,畢竟在清廷未滅之前,讓白蓮教繼續保持下去才是正確的選擇。
崔萬采自然明白寧忠源心中的不快,低聲道:「如今大戰在即,無論白蓮教如何動作,清廷都不可能無視,只要白蓮教還存在一日,清廷自然如芒刺在背,不得不拔。」
「至於稱王一事,歷代正朔皆以發跡之地或者是前朝封爵為號,如今我軍起於漢陽,興於楚地,自然以楚為名,當稱楚王!」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
「由此楚國當立,而後篳路藍縷,方有楚國之盛,正合我軍奮起之機。」
這一番講課將寧忠源聽得一愣愣的,他自幼習武,除了看了一些兵書以外,便再無看過其他的書,如今聽崔萬采這一番言談,不由得有些頭疼。
「若是先生認為稱楚王乃上上之吉,我自然遵從之。」寧忠源是個軍人出身,一向都是那等乾淨利落的作風,也就不玩什麼三請三讓了。
康熙六十年六月十二,寧忠源於武昌稱王,號為楚王,宗旨依然不變,重申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如同一股狂風一般,逐漸從楚地興起,開始吹向了天下,人人都知道這天下雖然還沒有徹底大亂,可是已經不遠了。
天下亂起之時,朝廷反應速度已經比起之前高很多了,西北方向的年羹堯已經開始向著勛陽府進行小規模的試探,前哨的馬隊已經跟復漢軍狠狠打了幾場,雙方死傷十分慘重,寧忠源新組建的守備第四師在向勛陽進發。
而此時京師的兵馬已然出了京師,五萬八旗精銳所需要的物資,已經讓沿途州府進行準備,一路上行進屢次被勒令提高前進速度,由此可見,康熙此時的心情是如何焦急如焚。
康熙躺在行輦上,有氣無力的聽著張廷玉的工作彙報,他的胸膛有些起伏不定,臉色潮紅,終究是一個快七十的老人,在這六月的天氣一路急行軍,頗有些耐不住,他此時頗為懷念自己年輕時騎馬射獵縱橫四方的感覺了。
張廷玉跪伏在車輦下方,儘管車輦里已經放了冰,可依舊是滿臉的汗水,也顧不得去擦,只是一字一句念著下面呈遞上來的奏摺。
「兩廣總督楊琳上奏事折,六月初八於長沙城下與楚逆寧渝一部大戰,敵火炮甚利,百炮齊發我軍難敵……目前已退往酆陵休整,急需援兵,否則楚逆南下.……」張廷玉念到此時,臉上不由得有些猶疑。
「念下去!」康熙的聲音從行輦上傳來,似乎還在試圖勉力保持君父尊嚴。
「嗻。」張廷玉應看一聲,略微平復了下心情,繼續念道:「否則楚逆南下,則不可擋。另楚逆已自稱為楚王,乃行天人共憤之事,當萬民共擊之.……」
「啪——」一盞青瓷杯被康熙從行輦上扔了下來,「楊琳是幹什麼吃的!朕已早有諭旨,只要拖住楚逆即可,為何貿然相攻,如今向朕要援兵,朕從哪裡給他援兵!行事顢頇,其心可誅!著刑部帶回細細審理!」
這一番雷霆雨露,卻是讓張廷玉心慌不已,隨著朝中漢臣勢衰,楊琳已經是漢臣心中的希望,若是這番功成,是要推舉他為大學士的,可是如今看來,不僅僅漢臣的希望落空,他張廷玉沒有漢臣的支持,也難有作為。
不過此時正在君前,張廷玉也不敢不謹慎,當下拋開心裡的那點小心思,開始了長篇大論。
「臣以為,當下是朝廷與楚逆爭民心、爭兵心之時,楊琳有罪,不在綠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