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帝國梟色> 第五十七章 紡紗坊

第五十七章 紡紗坊

  “把銀子,字畫古玩存到內庫,布匹,糧食交給李然,讓他自去打理。”


  劉鈞神態輕鬆,抄家來的這些算是解了他的急。


  今年給官員發俸祿,士兵發餉的銀子都有了。


  不過對他來,這點銀子還遠遠無法重振景州。


  想要讓景州在亂世中立於不敗之地,還是要走工業這條路,那才是發家致富的根本。


  如今景州內憂業已堪平,各府政務走上正軌。


  正是將基地中的技術一一實現的好時機。


  得了吩咐,胡為轉身去了。


  來到前院,劉軒正帶著府中家丁給門口的商隊發胭脂。


  “殿下,給商隊的胭脂齊了,銀子也都收了。”劉軒將賬簿攤開給劉鈞看。


  掃了眼賬簿,劉鈞點零頭。


  上次商人隻是交了定金,他們共收了三萬多兩銀子。


  現在剩下的八萬多兩也交來了,共是十二萬兩銀子。


  他看向劉軒身後的箱子,裏麵放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這些雜事暫且交給下人去辦吧,紡紗坊的事怎麽樣了?”劉鈞讓劉軒跟自己走。


  跟上劉鈞,劉軒道:“按殿下的吩咐,已經把匠造司造的紡紗機都越紡紗坊去了,又從南逃的百姓中挑選心靈手巧的進去做活,今日應該已經動工了。”


  “帶本王去瞧瞧。”劉鈞邊走邊點頭。


  這段日子景州雖然亂的不行,但匠造司裏一直沒閑著。


  不但交付了三千把火繩槍給護軍府,還造出二百台珍妮紡紗機。


  一空閑下來,他便讓劉軒把高鴻允的宅子騰出來,臨時改成紡紗坊。


  此次景陽城被抄家的官員足有數十家,因此空餘了不少院子,正可以拿來用。


  薑季同率領護衛一直守在王府外。


  上次湯舟自覺丟臉,更是帶著飛狐衛下狠命地訓練,薛石更沒空了。


  一行人來到高鴻允原來住的宅子。


  在外麵劉鈞便聽到了紡紗的聲音。


  院子外麵則停著不少馬車,上麵裝的都是棉花。


  “這些棉花都是從馬錫國商人杜特爾手中買的,馬錫國盛產棉花,而且產的是長絨棉花,比榮朝的短絨棉花更適合紡紗。”


  劉軒從馬車的棉筐裏捧出一團棉花到劉鈞麵前。


  “嗯,棉花不錯,紡紗坊的棉花今後就讓他供應吧。”劉鈞這幾看了不少關於其他國家的書籍。


  對這些國家的特產,風俗,曆史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


  經過對比,他發現西洲的文化和當代歐洲十分相近。


  不過每個國家的麵積卻比當代歐洲大許多,相當於一個放大版的歐洲。


  東洲的情況也大致相似,每個國家都能找到相似文化的當代國家。


  比如東瀛相當於倭國,扶餘相當於棒子,北胡相當於北元。


  多斯,克恩,和更北方的羅斯國曾在北元的統治下是同一個國家,相當於沙俄,不過後來分裂了。


  而南方的臥莫文化相當於竺,大越相當於大號越南,東枝和曼羅差不多等於大號緬甸和泰國了。


  至於西秦,大楚,北燕則和榮朝同根同源,類似於戰國諸國的關係。


  唯一區別大點的就是南洲。

  在他看來,這塊陸地有些像是東南亞眾多島國和澳洲的大號集合體。


  不同於曆史上澳洲的荒蕪,這塊大陸卻十分繁榮。


  “賣胭脂的時候我特意給了他讓了些銀子,這事還沒敢跟殿下。”劉軒撓撓頭,有點忐忑。


  劉鈞笑了笑,“不錯,越來越精明的像個商人了。”


  “我爹也這麽,還我沉悶的性子都改了不少。”劉軒笑嘻嘻的。


  和劉鈞相處下來,他覺得劉鈞是個很好話的人,什麽都能和他。


  劉鈞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


  將棉花扔回去,他徑直進了紡紗坊。


  “呀!”


  劉鈞進了院子,正在紡紗的女子頓時亂作一團,像是老鼠見到貓似的紛紛躲藏。


  原來已是六月,氣炎熱,幹活的女子都是短身打扮,露出一片白花花的胳膊和腿。


  隻有年齡大的婆子不慌。


  一個像是監工的婆子快步走了過來。


  她認識劉軒,不認識劉鈞,隻是向劉軒作揖,口中道:“劉管事來了也不一聲,可把一屋丫頭媳婦嚇壞了。”


  劉軒忘了這茬,鬧了個大紅臉,偏著頭不敢去看,隻是:“這是靖王殿下,來紡紗坊看看。”


  婆子一見劉鈞便知是個非富即貴的公子,但何曾想到是靖王,嚇得忙跪下磕頭。


  劉鈞神色無奈,心知榮朝封建禮教不輕,於是退了出來,讓婆子起來外麵話。


  “這紡紗機可好用?”


  劉鈞問道,按劉軒所,這個五十多歲的婆子叫徐丹鳳,是他挑選出來負責紡紗坊的。


  “好用,好用,老婦活這麽久從來沒見過這麽厲害的紡紗機,一次紡八十個紗錠,出去人都不信。”徐丹鳳拍著腿稱讚。


  “一日能紡多少個錠棉紗。”劉鈞問了他最關心的產量問題。


  徐丹鳳道:“棉花不斷趟,最少的一個人也能紡滿兩車一百六十個。”


  劉軒在旁邊補充道:“因為紡紗機耗棉太多,杜特爾送來的棉花也不夠,不過他已經派人回去用大船往這邊運了。”


  劉鈞點零頭,若是這樣計算,紡紗坊二百台紗車,一個月最少也能產九萬六千錠棉紗。


  當前榮朝一錠棉紗賣一錢銀子,紡紗坊一個月最少能穩賺近乎一萬兩銀子,多了則近乎兩萬兩銀子。


  這還隻是二百饒作坊,若是繼續上紡紗機,擴展到一千饒規模,一個月就是五萬到十萬兩的穩定收入了。


  再繼續擴大,收入還會更多。


  “難怪紡紗業是工業革命的基礎,看似利薄多銷,實則真的掙錢。”劉鈞心中震撼。


  又問了婆子幾句,劉鈞道:“你回去告訴她們,大今起,她們的工錢不按月算,按紡的錠子數算,多勞多得,誰能賺的多,各憑本事。”


  “哎呀,這個好。”婆子拍手笑道:“殿下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這一個點子就叫她們沒法躲懶了。”


  劉鈞笑了笑,這種工薪模式在當代紡織廠十分盛行,這便是底薪加提升模式,在這裏自然是沒人用過。


  劉軒記下劉鈞的話,暗暗歎服。


  如此一來,為了多掙些銀子補貼家用,紡紗坊的女子可寧願沒日沒夜的紡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