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登天路上惹人羨
刑部左侍郎崔元的奏摺被送到了內閣。
內閣的辦公地點在乾元閣,靠近皇宮的不起眼的房子,但卻是整個京城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首輔夏言正在喝茶,以前的日子他也會喝茶,但那只是消遣,而現在他喝茶是為了度日,一杯茶能夠反反覆復地喝上七八次,到最後接近於清水,而那也是他目前狀態的最好闡釋:清閑無用,一旁晾著。
名為首輔,但夏言已不過問具體事情,只是在需要自己簽名蓋章時動一下,其餘時間都在喝茶看書。
看著新入閣的三位閣老:原工部尚書裴慶、原戶部右侍郎賈道、原戶部尚書鄭光啟,一個個紅光滿面,做事風風火火,這讓夏言想到了自己剛入閣的樣子,同樣躊躇滿志,立志要匡扶天下,只可惜人都是會變的,也不知道他們的熱情能夠堅持多久。
三人輪番翻看了崔元的奏摺,然後聚在一起商討,一個三品官員關於廢除一道法令的奏摺,分量還是挺重的。
「寫的很好,崔元不愧是榜眼出聲,文采一流。」
賈道不提內容,反而稱讚起了文采。
老滑頭,鄭光啟暗罵了一句:「最近京城中,《六月飛雪》的故事很火熱,崔元大概是有感而發,因而上奏摺吧。」
「看皇上怎麼說吧。」裴慶說道。
奏摺被送到了皇宮,很快,批複就下來了。
「一個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為什麼要把他的父母妻兒也一起逮捕辦罪呢?我不相信這種法令有什麼好處,請你們商議一下改變的辦法。」
皇上沒有直接廢除連坐法,她可以這麼做但沒有必要,因為五百多年的慣例,大越律是不能輕易改動的,便讓眾臣商議。
「既然如此,那就後日於太和殿進行廷議吧。」
「什麼?你要去參加廷議?」
懷柔坊住所內,陸詩詩一臉驚訝地看著姜鈴。
「嗯,」姜鈴點點頭,「在太和殿舉行廷議,所有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參加,我可是正二品的高官,參加廷議有什麼奇怪的嗎?」
「額,我之前覺得廷議都是文官們的事情,武官一般都不參與,更何況指揮使呢?」
「你說的是地球上的經驗,我們不能盲目照搬,要積極地參與進去,廷議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很可能反對的官員會不少,我參加的話,一來能夠壯大聲勢,增加勝算,二來呢也能夠觀察一些這些官員,看看哪些是支持女皇的,哪些是暗暗反對女皇的,哪些是假裝忠心實則暗藏反心的。」
姜鈴洋洋洒洒地說了一大段,讓陸詩詩聽得目露溢彩。
不知不覺中,班長已經如此適應指揮使的身份了,我也不能落後呀,要做班長的左膀右臂,幫她分擔壓力才是。
「說得我都想去了。」
「現在你可沒資格進太和殿,等這件事後,我就向女皇建議組建政治學習班,從吏部找一個人來教導政治常識,而你既是老師也是學生。」
「這個有意思。」陸詩詩有些迫不及待了。
太和殿是宮中最大的宮殿,也是舉行各項儀式,如登基大典、大朝會的指定地點,此次將廷議的地點定在此處,可見重視,畢竟大越律是國之基石,五百多年未曾變動,如今要廢除一條法律,不能不慎重。
姜鈴穿著指揮使官服,從白玉階梯一步步向上邁步。
這階梯很長,很逗,太和殿是宮中最高的宮殿,氣勢磅礴。一些年邁體弱的官員每次來太和殿,光是在台階上就要耽擱一刻鐘,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達太和殿時還不免喘著粗氣,甚為不雅,因此有官員私下裡給這條台階取名為「登天路」,以形容此路之艱難。
然而對於超人體質的姜鈴來說卻是輕鬆至極。
她邁著輕盈的步伐,超越了一個又一個官員,新上任的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新上任的戶部右侍郎……只留給她們一個美麗的背影。
看著姜鈴的背影,有的官員面色複雜,有的目露不屑,有的羨慕……
禮部尚書孫禮最為保守,女皇登基就已經讓他難以忍受,而如今姜鈴參與廷議,更是讓他惱火,奈何按禮法來說,並沒有規定女子不能參政,三品以上的高官參與廷議也是慣例,因此敢怒不能言。
走到了登天路的盡頭,回首望去,潔白的台階上三三兩兩散落著官員,就像是雲朵上散落著樹葉。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此景此情,姜鈴忍不住吟了一句詩,雖然不是完全契合,但有感而發。
「好詩,好詩!」
崔元已到了太和殿,聽到姜鈴的這句話,不禁大聲叫好。
「氣勢磅礴,登上絕頂而一覽眾山,便覺得眾山小了,絕。只是只有這一句嗎?似乎缺少了對山中景色的描述。」
果然是榜眼,慧眼如炬,不過姜鈴卻並不想把全詩拿出來,不是她沒有背熟,而是再讀前面幾句未免有點掉格調。
此時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這一句了,沒有更多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崔元呢喃著,眼中逐漸亮了起來,「妙,妙,妙,此言大妙,這話道盡了作詩寫文的真諦,不可強求,靈感到時自然水到渠成。」
這時新任內閣成員裴慶上來了,看到崔元一臉激動,便問緣故,得知緣由后,詫異地看了姜鈴一眼,顯然沒有料到她有這般的文采。
裴慶是女皇黨,與姜鈴同一陣線,三人在一起攀談。
「這次主持廷議的是刑部尚書曹正義。」
「那個頑固分子呀,要不是他一直陽奉陰違,刑部早就歸心於陛下了。」
「是呀,此人與禮部尚書孔禮都是頑固不化之徒,奈何兩人經營了十多年,刑部和禮部大半官員都是他倆提拔的,卻是不好動。」
「不急,如今內閣已經歸於陛下,還有吏部、戶部、兵部、工部,他倆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不必過多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