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隋唐氣象
公元755年末,安祿山率領大軍舉起了叛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這一事件揭開了一個大變化時代的帷幕。安祿山的對手是大唐帝國。以安史之亂為導火線,唐朝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開始步入衰亡之途,並終於在一個半世紀以後的十世紀初壽終正寢。以安史之亂為中心,前後延續三百餘年的隋唐時代,嚴格地說,是從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滅亡為止的327年。
隋唐時代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高峰時期,同時從當時的整個世界上來看隋唐時代,也擁有著極為突出的勢力和影響力,堪稱東亞世界的中心。
為何隋唐王朝會具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呢?其最大的原因正在於胡族與漢族的問題,即隋唐王朝乃是胡漢兩族融合而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
不同的民族之間一旦結成了平等的關係,就會煥發出無窮無盡的活力,國力就會增強,文化就會提高,進而才會影響至東亞諸國。就像水自高處往低處流一樣,隋唐建立起來的國家制度以及律令法體系、佛教、儒學、文學等文化、進而包括節假日歲時文化等各個方面也廣泛地傳播到了隋唐的周邊區域。
胡漢兩族的融合所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隋唐國家的開放性這一特色。在自秦漢以來的超過兩千年的王朝史之中,隋唐給人的突出印象正在於其乃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門戶最為開放的一個時代。
除隋唐以外,還有北魏以及蒙元時代都是有名的對外開放時期。這些時代有一個共性,即都不是純粹的漢族王朝。
正是由於隋唐的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周邊諸國向隋唐派遣了不少外交使節,並送去了大量的留學生以及學問僧,致力於隋唐文化的汲取。
與隋唐王朝的這一特點相關,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這一時期,皇帝的絕對權威上尚未確立起來,門閥貴族的影響力以及門閥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甚至包括科舉也需要考核有關貴族教養的內容。此外,以三省六部為代表的律令官制,也可以看成是為了阻止皇帝擁有絕對權力而形成的一種形態。
上述這些又引出了另一個特色,即隋唐的統治體制相對比較寬鬆,而這種體制的寬鬆則顯然與前述開放性及包容性密切關聯。以武後為代表的女性們的活躍乃是唐代歷史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女性的活躍則當與該時期體制的舒緩寬鬆有很大的關係。
統治體制的寬鬆卻並不意味著權力的削弱。毋寧說,這種統治體制的寬鬆以及束縛力較弱恰好正與權力的強韌有著緊密的關聯。
安史之亂從根本上動搖了唐朝的統治根基,使得唐朝處於瀕臨滅亡的危機境地,然而在不知不覺中,唐王朝卻又穩住了陣腳,竟然又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的命脈。究其原因,應該說,與蘊含在唐朝內部的柔性結構所具有的強韌性有關。
隋朝的情況姑切不論,至少唐朝君臨東亞世界,所依靠和憑藉的並非是因為其軍事力量佔壓倒的優勢。
提起當時的軍事力量來,首先我們就會想起府兵制下的府兵。然而,府兵對於鞏固唐朝國內的統治或許有效,但其在對外戰爭方面的表現卻並不出色,幾乎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這一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從隋到唐多達十次的遠征高句麗之役。
隋唐兩朝每次都出動大軍征討,然而每次都失敗受挫,直到最後,還是因為與高句麗之南的新羅聯手,才終於制服了高句麗。在這一時期,只有剛開始的時候以府兵兵士作為主力,後來府兵則完全被其他的募兵所取代了。儘管唐太宗曾使突厥臣服,並接受了來自西域諸國的「天可汗」的稱號,但有唐一代,唐王朝實際一直為與周邊諸國的攻防戰事而大傷腦筋,唐朝始終未能在軍事方面樹立起絕對的優勢地位。
儘管如此,唐朝作為東亞中心的地位卻一直延續了下來,唐朝成為周邊許多國家嚮往的目標。
唐朝之所以能夠保持這種優勢地位,除了唐朝的經濟以及軍事力量之外,唐朝擁有高度的文化力量應當是重要的原因。這裡所說的文化力量是包括佛教以及唐詩等方面在內的、人們所有的文化以及社會行為的總體而言,指的是從上述各方面之中形成的一種可稱之為氣度或氣象的東西。